中共辽源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报告解读

中共辽源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报告解读


    会期:
    2023年9月19日
    会议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部署,奋力谱写辽源全面振兴新篇章。
    会议总要求:
    面向未来,我们要以解决制约辽源经济振兴突出问题为先导,改变当前经济总量不大与发展增速放缓、动能转换不畅与产业投资不足、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与市场需求持续走弱、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与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四个并存”现状,不断在解难清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面对更趋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市委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标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把握政策方向、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中,形成了对事关辽源振兴重大问题的准确判断和实践要求,明确了群众小事就是发展大事的工作导向和鲜明立场。
    (一)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振兴发展提速增效。
    抓住建设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大机遇,以产业增量扩张驱动发展能级提升。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以制造强市三年行动为抓手,聚力打造汽车配套、医药健康、农产品加工、纺织袜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锦程重工1万台新能源整车等86个重点建群强链项目,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17个,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降幅收窄5.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转正增长1.7%。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梅花鹿创投园等特色园区,持续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实施博川食品研发等28个产业链条延伸项目,推进建设梅花鹿、蛋鸡、肉牛等4个产业化基地,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6%。着力推动服务业现代化,注重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推进建设渭津河北城市综合体、世茂·大良湾雪乡等业态升级项目,打造山语城等城市特色商圈,全国全民健身日、欢乐辽马、东山体育公园超级碗篮球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
    (二)致力扩大有效投资,带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把狠抓项目投资作为经济振兴的核心之举,坚持全域抓项目、全员抓招商、全线抓引资,拼出发展加速度。提升“建”项目的速度,全市382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346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创新“招”项目的方式,注重找政策与找市场双向发力,拓宽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获各类政策资金支持近16亿元;先后赴苏、浙、陕等多地进行叩门招商,与是为科技、诚合鑫、南海国乒基地等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6%。拓宽“落”项目的路径,积极参加东博会、全球吉商大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成功举办首届辽源袜业产业链大会,已对接企业300余户,签约项目128个。积极融入一汽集团生产供应体系,22户配套企业获全生命周期订单35亿元。启动与绍兴新一轮对口合作,东丰松籽产业园等4个合作项目列入吉浙重点项目清单。
    (三)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激发振兴发展的市场活力。
    优化政务环境,深化并联审批、容缺审批、极简审批改革,全市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效率提高10.3%。优化市场环境,建立128项企业问题化解清单,累计减免退缓企业税费2.1亿元,专题解决鑫达钢铁贷款、用地、道路、手续、税收5项问题,推动蜀中药业降本增效、恢复生产,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突破1.5万户。优化要素环境,提高企业金融可获得性,帮助企业解决各类资金需求72.5亿元,化解大唐热电、聚源重型等20户企业用地难题。优化法治环境,推行柔性执法,全面实施“首违不罚清单”;加强对企法律服务,挽回企业损失700余万元。优化开放环境,成功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指导启星铝业、格致汽车获海关AEO高级认证,松籽产业园、梅花鹿创投园实现首批外贸企业入驻,我市首个保税仓库领晟公用型保税仓库通过验收,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1%。
    (四)不断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美丽辽源建设。
    把宜居安居放在城市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小而美、特而精”的内涵式发展新路。全面打造山水林城。立足辽源自然形态,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空间提升,启动绿化亮化改造工程,打造亲山乐水景观空间,推进辽河大路等16个市政路桥建设,开展108个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整治,一建道口平改立工程建成通车。全面建设和美乡村。积极对接百村示范、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启动乡村畅通工程项目479个,推进村级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2个,新建省级示范村57个。统筹抓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开展“六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村屯绿化69个、公路沿线两侧绿化美化550公里。全面加强环境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6个国考断面中5个断面达到三类以上水质。实施总投资5.1亿元的东辽河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继续推进东辽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等生态修复项目。辽源作为全省唯一一个“环境治理”典型被国家通报表扬。
    (五)全面推进民生改善,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实施惠民实事50件。抓好“创业奋斗,‘就’在辽源”。召开应届生留辽创业就业暨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座谈会,全面落实人才政策3.0版,招聘硕博人才416名,柔性引进域外科创专员189人,城镇新增就业816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市中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市社会福利院异地重建等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辽源五中、吉师辽源分院顺利迁入新校区,域外医疗专家走进辽源惠民工程全面启动,我市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试点城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治理、抓接访责任制,专题培训村书记等基层干部800余人,保持了矛盾纠纷“不升级、不激化、不上行”的良好态势。持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体推进法治辽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开展“守护平安2023”行动,全市涉案警情同比下降26.3%。坚持到现场、到基层、到一线抓好安全生产、防汛防台风等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森林火灾防范,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六)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巩固发展。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决以管党治党的新气象,带动辽源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突出思想引领。超前筹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和创新理论“七讲七进”,教育引导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不断学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突出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领域“三项工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入账1.25亿元。深入实施城市党建“凝聚力”工程,回应群众关切585个。成立两新领域党组织13个,帮助54户企业融资11.5亿元。编制领导班子五年配备规划,接续完善5类重点干部库和基础库,创新举办7期“辽源市干部大讲堂”。突出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一体推进“三不腐”,聚焦落实“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等开展两轮常规巡察,开展开发区、黑土地保护利用等专项监督。
    (七)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不断汇聚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市级班子齐心协力振兴辽源经济。市政府坚持统筹发力,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提出的事关发展全局的意见建议科学、准确、有前瞻性,扎实开展工业、消费、投资等攻坚,以有效调度推动经济增长企稳向好,保证了经济运行与市场、群众实际感受相契合。坚持突出重点,坚持顺势而为,坚持精准施策。市人大强化地方立法保障,开展梅花鹿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和社区治理条例立法,有力促进城市发展难题化解。市政协与东丰县共同主办2023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交的“促进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案被列为全省重点提案;开展促进我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专题议政,提出的23条建议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决策。市法院制定出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15项工作措施》,系统实施破产案件集中化解攻坚等“五大工程”,推动东北袜业系18家企业实质合并成功,保障了4万多名职工就业。市检察院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预防犯罪的管理机制,制定实施《关于办理涉企合规案件全流程覆盖实施办法》,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同时,持续深化党对意识形态、武装、宗教工作的领导,有效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为振兴发展汇聚了各方合力。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突出创新升级,加快构建具有辽源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紧盯一批基础好、成长性强,且具有辽源特色的产业,全面实施建群强链工程。启动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做强。瞄准“六新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大院大校大所创新合作,共建一批研发平台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和创新产业化项目。前瞻布局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零碳产业增量提效。探索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把零碳打造成辽源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竞争优势。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创新。以建设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为目标,让旅游与城市经济、绿水青山、特色村屯、冰雪资源联动,与文化、体育、消费融合,打造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突出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注重产业兴旺。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对接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抓好种业振兴工程,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践行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推进梅花鹿、蛋鸡、肉牛、林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注重生态宜居。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布局,常态化开展绿美乡村、村庄清洁等行动,扎实推进农村改厕,深化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成果,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注重乡风文明。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乡村移风易俗。要注重治理有效。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深化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接续推进乡村治理“三项工程”。注重生活富裕。着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协同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以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为主的消费品产业和市场。
    (三)突出开放合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的指示要求,抓住建设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机遇,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建强产业平台主动对接国内大市场。把高新区、工业集中区、专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投资的主阵地,抓基础设施配套、抓要素稳供降价、抓市场化改革,用好吉商大会、东博会等招商平台,加强与东部沿海、京津冀等联系,扩大与一汽、绍兴合作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力。以升级外贸基地深度参与开放发展战略。持续提升袜业、高精铝、农产品等出口基地功能和作用,依托进博会、广交会等国际性展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俄开放等区域合作,带动辽源产品与域外市场、辽源资源与域外资本、辽源创造与域外创新融合发展。以健全设施体系全面接轨新发展格局。把握国家在东北系统布局路网、能源网、信息网的发展机遇,积极谋划建设辽源现代交通体系、商贸流通体系、新型基建体系,带动区位条件、区域能级持续改善,整体提升开放发展效率。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中心城区和产业镇、景区镇、卫星镇综合承载能力,主动对接长春、沈阳两大都市圈建设,加快形成多点支撑的区域经济格局。
    (四)突出人民至上,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辽源全面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指示要求,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解决好,努力让广大群众在辽源想留下、能扎根、过得好。着力解决“关键小事”。每名领导干部都要高度关切群众呼声、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亲力亲为地把关乎群众利益的小事解决好,让辽源群众的获得感更直接、幸福感更具体。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以更好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为目标,试点推动城区人口高质量发展;结合健康辽源建设,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银发经济,健全老有所养服务体系。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好国家支持东北人才振兴政策,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发挥东北袜业园等青年创业基地作用,发展网红直播等就业带动力强的业态,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增强创新活力。
    (五)突出深化改革,持续优化有利于经济振兴的发展环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指示要求,充分认识拼经济最终拼的是市场、是环境、是服务,必须深入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不断激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正确把握“亲”“清”统一的关系,严厉治庸治懒治乱,以党风政风转变,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发展风向。壮大发展多元主体。主动对接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优化经济振兴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抓好法治辽源建设,抓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六)突出生态振兴,加快构筑绿色发展新优势。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4日关于辽河流域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要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更好保持我市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要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围绕治水、治气、治土等方面,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传统产业减排降碳改造步伐,深化北方清洁能源供热示范市、新能源汽车运营示范城市建设,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七)突出全面从严,不断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
    结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突出思想引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档升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持续激浊扬清,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反腐,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汇聚振兴合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落实党管武装制度。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强化专业素质、实战本领,提高科学谋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工作落实能力,以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开创发展新局面。




    下一步工作安排:


    会议号召: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牢记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使命,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子,奋力谱写辽源全面振兴新篇章!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