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下面好乘凉”
本报记者 刘鹰 摄影报道
姚成江(中)搬运装满鲜蛋的纸箱过秤。
5月22日9时许,一辆“单桥运蛋车”停在了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仓库门口。“蛋农”姚成江与计量师傅打过招呼,转身开启车厢大板,将装满鲜蛋的大纸箱搬下过秤。“54箱,一等蛋,收入一万来块钱儿。”姚成江笑着说:“这些日子平均五六天就要送一次蛋。今天的收益一般,要赶上蛋价最好时一斤鲜蛋能卖5块1毛钱呢!”
说到饲养蛋鸡的收入,家住东辽县渭津镇小良村4组的村民姚成江说:“这两年,要不是靠合作社,自己单打独斗肯定挺不住。今年蛋价反弹,鲜蛋价格也从原先的3块钱一跃跳过了5块钱。如果蛋价持续平稳,4个月就能把过去两年赔的钱挣回来。要是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咱的第二桶金就捞着了。”
2010年,姚成江一脚跨进当时红火的蛋鸡饲养业,从1500只蛋鸡中捞上了纯收入6万元的第一桶金。用卖蛋钱买了一辆货车的姚成江对蛋鸡饲养燃起了热情。第二年,刚按照心里琢磨着的小算盘扩大饲养量的姚成江,就被连续下滑的蛋价绊了个跟头。回想起那段日子,姚成江摇了摇头,苦笑着告诉记者:“为了养蛋鸡,两年里,除了以卖蛋钱供蛋鸡外,还进城干起了木匠活儿。虽说一天有200多块钱的收入,但只能维持日常生活,大部分收入都成了鸡饲料。要不是依靠合作社,自己真就没法挺过去。”
说起鸡蛋销售,姚成江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直接到市场卖鸡蛋,一天下来毛利也就百十来块,不像将蛋送到合作社,一次就是上百斤,不仅省了人工和运费,更多的是在保证蛋品的前提下,实现了无积压,省了时间、又挣了钱。说起参合,姚成江深有体会:“在合作社这棵大树下发展有很多好处,在养殖蛋鸡过程中会得到技术培训,如果按合作社标准进行养殖,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优惠和扶持。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销售拓展不用自己操心。只要大伙儿在一棵大树下,抗风险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姚成江的遭遇是近两年来辽源鲜蛋市场的真实写照。一波长达两年的蛋价熊市突然袭来,低迷的鸡蛋市场使‘蛋农’减至目前的不到百户”。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明乾接过话茬说:“对‘蛋农’来说,只要蛋鸡一出栏,每只鸡纯利润10元至20元就是赔钱。如果蛋价平稳,一只蛋鸡净剩30元,那5000只蛋鸡一年下来最少收入15万元。”他表示,根据经验,又一个丰收的阶段即将来临。目前每500克的鲜蛋收购价格保持在5元钱左右,每隔一个阶段都有更高的鲜蛋价格纪录产生。
说起合作社在“蛋农”生产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王明乾说:“从2006年成立合作社之前‘跑龙套’到现在‘唱主角’,我们用‘够够购’品牌蛋证明了一件事:鸡蛋摞起来就敢碰石头。”从饲养成本看,没有参合的“蛋农”在采购饲料、疫苗等物资上没有优势,鲜蛋保质也是问题。从鲜蛋入市销售看,蛋品低下,没有品牌效益就卖不出高价,独立自销与集结共销相比,既无法占领蛋品市场份额又失去了稳定收入,成为“蛋农”捞金瓶颈。所以,只要“蛋农”联合起来,脆弱的鸡蛋在市场上就会像石头一样坚硬,收益也将稳定增长。
收好卖蛋钱,姚成江又和王明乾商量起新一轮的合作事项。他说:“今年家里按合作社无公害鸡蛋生产要求,新建的可饲养一万只蛋鸡的全自动化鸡舍已经动土开工,等鸡蛋一下来,每枚蛋比现在的普通蛋能多收入四五毛钱。”“如果蛋价又下滑了怎么办?”姚成江胸有成竹地说:“没事儿,只要站在合作社这棵大树下,咱身板就站得直,心里就有底,挣钱那是迟早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