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员力量”赋动能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一)

以“党员力量”赋动能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一)


编前:
    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市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点扶持和培养了一批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党员创业能手、党员致富带头人等队伍,以点带面树标杆,用“党员力量”带领群众建功立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正是这些为乡村振兴持续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以饱满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奋斗的姿态,奋力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带领众乡亲寻找乡村的新发展、新出路,让一面面党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高高飘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辽源美丽乡村
小四平镇副镇长 辛维一


    辛维一自担任小四平镇副镇长以来,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和一颗炽热之心,选择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到偏远的小四平镇开展工作。
    精准制定发展规划。为稳固脱贫攻坚战果,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辛维一积极组织村、组干部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为精准落实乡村振兴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他指导帮助小四平镇辖区内各村制定不同的工作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提出“强支部、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工作思路,为小四平镇的乡村振兴发展明确了方向。
    坚持发展文旅融合。辛维一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坚持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他的带领和规划下,小四平镇四平村不断加大“皇家鹿苑”史实的考证、发掘和保护力度,制定了长远的建设开发规划。在上级部门和镇政府的支持下,开工建设了皇家鹿苑乡村博物馆,该馆被列为“吉林印记”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程。
    深挖红色历史资源,建强红色教育基地。为更好地纪念解方将军、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对党员干部群众、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小四平镇党委会研究决定,计划投资建设了东丰县小四平镇博物馆暨解方将军纪念馆。该馆于2011年7月2日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被评为吉林省委党性和党史教育基地、辽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源市吉青家园阵地和辽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2021年4月,经过党委会及领导班子决定,实施纪念馆扩建项目,预计2023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改扩建后将达到3A级景区标准。
    建设“千村示范”项目工作,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严格按照“九有六无”工作标准的情况下,辛维一对“千村示范”工作进行创新,通过无人机航拍,将“千村示范”作战图细化到组,仔细查找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的短板弱项,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全方位开展创建工作。
    辛维一说:“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无论时间如何变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不变。作为基层干部,应该把工作精力放在建设好我们的乡村上,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思想理念。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做百姓心中谋民生、办实事的好书记
五道梁村党支部书记 乔有维


    乔有维,现任三合满族朝鲜族乡五道梁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在他的带领下,五道梁村被评为东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被省司法厅评为省级民族法制示范村。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之年。身为五道梁村党支部书记的乔有维,带领全体村干部和村民一起为脱贫致富努力着。也正在这一年,乔有维的母亲病重。面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任务,乔有维白天坚持工作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到了晚上,回到家里照顾病重的母亲。终于,在乔有维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五道梁村整村脱贫出列,不落一人。乔有维也被评为2018年东丰县扶贫先进个人和2018年辽源市扶贫先进个人。
    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后,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美丽乡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又成了新的目标任务。2021年底,在千村示范工作中,乔有维身先士卒,带领村组干部拆违建危房、不规范柴火堆1000余处。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建微景观两处、石砌边沟706米,修整6、7、8、9组河道,10组机耕路,路灯410盏、桥涵40处,把五道梁村建设成基础设施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乔有维以千村示范为己任,苦战100天,在五道梁村举行全县千村示范现场会,受到县乡两级的高度认可。2019年1月,乔有维荣获东丰县“最美扶贫人”。
    工作中,无论大事小事,乔有维都以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他用细致入微的方式温暖民心,及时疏通群众心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他变身为村民的“侄子” “三哥”“三叔”,随时帮助村民解决各类问题:有人生病了,乔有维驱车送往医院;群众上学,乔有维帮助办理入学手续;群众生活困难了,乔有维慷慨解囊;群众种子化肥没到位,乔有维帮助购买……在常态长效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乔有维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群众中口碑好、威信高,是百姓口中谋民生、办实事的好书记。




扎根基层担使命 乡村振兴谋发展
白泉镇兴泉村第一书记 王帝


    2022年9月,王帝踏入白泉镇兴泉村,开始履行他第一书记的职责与使命。上任之初的党员大会上,王帝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就是驻村干部要干的大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村第一书记,王帝在驻村工作期间能够摆正位置、找准坐标、明确职责,在入职不到一年时间里,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定期对兴泉村建档立卡脱贫户9户18人进行走访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村民耿桂琴是兴泉村的建档立卡脱贫户,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儿子肢体和智力都有残疾,需要有人照顾,两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着低保金和分红收入。作为第一书记,王帝十分关注母子二人的生活需求、衣食冷暖。冬天要有烧火柴,夏天门窗要有门帘和纱窗,年节要有充足的米面油,有时去村里的集市上,王帝也要给耿桂琴家买些猪肉等食品送上。
    驻村以来,“跑”和“要”一直是王帝要做的事情。建档立卡脱贫户的电视机、疫情期间核酸采样的棉帐篷、村委会办公室的沙发和书柜、群众稀罕的秧歌服……王帝说:“只要是为了村子发展,群众和村里有需求,多跑几次也是值得的。”兴泉村是全县出了名的“笤帚屯”,有30多年的手工笤帚编织加工历史,如今的6户笤帚加工坊每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除此之外,种粮合作社、笨榨豆油、纯粮酿酒也是村民们致富发展的产业项目,看到这些产业项目的大好前景,更是激发了王帝为兴泉村发展的动力。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王帝积极推进新项目落地。2022年,兴泉村合作社投资的50万元笤帚加工项目盈利,迎来了村集体经济的第一笔收益3万元。有了成功经验,王帝的思路大开,产业、项目、文化大力整合。他着手打造的笤帚工艺品也初见成效,笤帚工艺工坊也初步成型,并且申报了县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一个个项目的推进,王帝对兴泉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2022年,在白泉镇22个行政村综合评比中,兴泉村由2021年的第21名跃升至第5名,是白泉镇行政村历年综合评比的最好成绩。




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新篇章
辽河源镇育英村驻村第一书记 曹德良


    曹德良是东辽县融媒体中心派驻到辽河源镇育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在驻村的第一个月就遍访全村,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到村民最迫切诉求。曹德良通过与派出单位领导积极对接,为村里争取到资金购买太阳能路灯,让育英村基本实现了全村亮化;为村内的两座桥涵安装警示护栏,保证了村民出行安全;为村民协调解决农户房屋地基裸漏、脱贫户冬季取暖、拉粮路修缮、村民耕地内高压线脱落、大户承包土地面积测量、柴草堆离屯、违建拆除等各类群众急难愁困问题十余件……曹德良驻村后的一系列实际行动,不仅为村班子及村民们解了燃眉之急,也让大家看到了他身为一名驻村干部应有的工作态度。
    乡村振兴工作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项内容,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产业振兴。曹德良深知产业项目是强村富民的关键,驻村后,他同村干部一起认真谋划,向村民集思广益,先后向上级申报了驻村第一书记代言、“火炬计划”、狍子养殖计划等项目材料,并在2023年3月为村集体成功引进了“辽源市宏升棒球育英加工基地”项目。该项目以“公司+村部+村民”的模式运行,目前已有十余名村民成为长期工,50余名村民成为临时工,预计集体年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7000元以上。
    同时,曹德良积极培育后备干部、党员、乡土人才等后备力量,组织村民参与扭秧歌、篮球赛等文化活动,认真完成千村示范工作,村党组织对村内各项工作形成了全面领导,同村班子形成了治理合力。




初心映照帮扶路 奉献人生无限爱
大良村驻村第一书记 许占峰


    在大良村,常有一个身影行走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见了村民,他主动上前打声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明明是个“外来人”,他却早已成了村民眼中的“自家人”,这个人就是龙山区委组织部派驻工农乡大良村的第一书记许占峰。
    许占峰到大良村驻村以来,秉持“党员就是旗帜、支部就是堡垒”的思想理念、“百姓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作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真情驻村,用真心服务。许占峰认为,从机关到农村一线,改变的是工作对象、内容和方式方法,而不变的是热情和决心。
    乡村振兴工作不是简单的“给予”。如何引领村民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抓住发展机遇,才是从根本上振兴发展。为此,许占峰走访脱贫户、低保户、普通农户,通过与村民“唠嗑”“拉家常”,及时了解到村社动态以及村民的困难根本。大良村处于有山有水的地势地貌,本就农民出身的他,在与相关技术人员沟通后,认为大良村的山坡地势适合红薯生长,洼地适合水稻栽培。于是,他鼓励有这方面种植经验的农户大胆尝试种植,仅在农作物种植更新这一项,农户就比往年多增收3000余元。
    为大良村的发展振兴,许占峰协调多方资源,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节日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活动等给予帮助。驻村以来,建设落地村庄等基础设施项目3项,开展联建共建志愿服务活动5次,并通过村“乡贤会”,积极引导外地乡土人才回村建企创业,先后有“奥尚包装印刷”“乡舍民宿”等企业落地生根,辐射带动就业村民30多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许占峰时刻心系村民的大事小情,在平日的生活里,一桩桩、一件件关乎百姓的点滴,他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在他的心里,大良村就是他的家,村民就是他的亲人。帮助身体不便的村民修缮房屋,为脱贫户秋收清雪修路,帮助村民售卖大米、地瓜等农产品,为独居老人买种子化肥等一件件实事暖了村民的心。驻村以来,他帮扶家庭70多户,得到了村民的极大认可。
    许占峰当年穿上军装保家卫国,如今又满腔热血回归热土,在带领乡亲共同走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上,他真正地做到了让党旗高高飘扬。




抓好新型农民培训 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东辽县乡村振兴局 周日初


    2018年2月,周日初从东辽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一岗调任到东辽县农广校任校长一职,同时兼任东辽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主抓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六年来,他兢兢业业抓农民培训工作,东辽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连续四年在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19至2022年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勤勤恳恳打牢东辽乡村振兴工作基础,东辽县乡村振兴工作在2020年被省评为优秀,他本人在2017年被评为十九大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被评为辽源市优秀共产党员。
    培育人才促振兴,切实做好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工作。六年来,周日初带领全中心教师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切入点,以培养造就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为落脚点,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千余人。同时,通过回访指导农民进行备春耕生产及种植养殖技术,学员们不但学到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技能,而且提高了综合素质。周日初多次带领学员到辽宁大梨树、山东潍坊、寿光、江苏张家港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持续奋进,不断推进东辽县乡村振兴工作。在周日初兼任东辽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主抓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的这六年里,东辽县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夯实。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践行者,2020年东辽县脱贫攻坚办公室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安恕镇、渭津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脱贫攻坚工作、千村示范创建、百村提升工程、吉乡农创园打造、乡村建设行动”等工作扎实推进。2019年全省乡村振兴考核排名中,东辽县被评为优秀,2020年市乡村振兴考核中,东辽县在全市排名位列第一;2020年8月省里举行的乡村振兴现场会,作为一市六县典型,在现场会上播放《打好融合、特色、生态三张牌,推动农业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专题片;2021年,全省乡村振兴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培训会在安石镇朝阳村举办;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安石镇、辽河源镇、渭津镇、安恕镇作为重要点位接受全省参观,受到省里表彰,并多次迎接全省各市县学习调研。
    到农民科技教育中心任职以来,周日初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站好一班岗、守好一方土、惠泽一方民的光辉誓言,为农民培训及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咸凯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