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市紧紧握住“文化惠民”这条线,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植根基层、服务基层,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社区活动室里,居民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文化广场上,群众舞步翩翩、歌声飞扬;文艺演出中,演员轮番登台、尽展才艺……在辽源,由政府送文化、居民群众乐享其中的“文化惠民”活动已成为一道别样风景。开展好群众文化惠民活动,不仅让城乡充满文化活力,更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化惠民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坚持文化惠民政策导向,多措并举大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让百姓享受文化之乐、让城乡充满文化活力,催生出强大的精神动力。
乐享文艺盛宴好戏在家门口看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日,省吉剧团来到东丰县祥鹿街道新城社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演出现场,前来观看演出的居民络绎不绝。省吉剧团的演员们竞相献艺,二人转表演《水漫蓝桥》、歌曲《一壶老酒》、川剧《变脸》、拉场戏《马前泼水》、吉歌《胜利风帆永向前》等精彩绝伦的节目轮番上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在《猪八戒背媳妇》等二人转表演中,幽默夸张的动作、欢乐搞笑的语言引得台上台下笑声、掌声不断,观众纷纷拍手叫好,并拿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甜、越过越红火。这个活动举办得非常好,表演的都是我们老百姓喜欢看的节目,非常接地气,不仅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点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新城社区吉祥花园小区居民杨先生说。“今后,新城社区将继续有针对性地贴合居民需求,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大餐,不断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为居民带来多种多样、形式新颖的文化盛宴。”新城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将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了居民家门口,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同时,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市民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宣传中提高素质、在参与中共享文明。
大地欢歌文化浸润暖人心
为助力乡村振兴、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文明乡风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近日,东辽县举办2023年吉林省“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系列活动——“春到东辽”文艺演出。本次活动由东辽县委宣传部、东辽县文广旅局主办,东辽县文化馆、东辽县山杏艺术团承办。现场近3000名观众观看演出。
伴随着喜庆的开场舞《吉祥欢歌》,演出正式拉开帷幕。舞蹈《一杯美酒》、二人转《月牙五更》、舞蹈《白马》等精彩的节目不断将演出推向高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目都是源自全县文化大院自编自演的优秀作品。整场演出演员阵容达200余人,展现了当代百姓生活的发展变化,精彩的表演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演出现场,台上台下气氛祥和、亲情融融,文明新风在这充满烟火气的表演中像春雨一样无声地滋润着乡村沃土。东辽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王芳说:“我们希望通过文艺演出活动将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融合,呈现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促进文旅融合,树立文明乡风,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活力。”
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此次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宣传了党的政策、弘扬了时代新风、传承了淳朴民风、培育了文明新风,真正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实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小活动室点亮居民幸福生活
一大早,新兴街道东艺社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看书、下棋、跳舞、练书法、聊家常……社区居民们聚在一起,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走进乒乓球室,激烈的击球声交织着喝彩声在整个房间回荡。张大爷正在做运动前的热身。“我今年已经75岁了,每天都要叫上老哥几个过来打乒乓球,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还交到了不少朋友呢!”张大爷乐呵呵地说。舞蹈室内,马阿姨正在教舞蹈队的学员们跳扇子舞。自从舞蹈室建成以来,她们成了这里的常客。马阿姨所在的是民族队,除此之外,还有金蝶队、百合队、健身队、模特队,共五支队伍,他们周一至周日串换着时间来到舞蹈室进行活动。在阅读区,居民看完了当天的晨报就早早来到了棋牌娱乐区,大家一边唠家常,一边打牌、走棋,还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服务有了场所,活动有了阵地,东艺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据了解,社区内所有文化活动场所全年365天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由专人负责,规范管理,最大程度满足辖区居民需求,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如此,社区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参加文艺演出、全民健身等文化娱乐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生活氛围、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下一步,东艺社区将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共建共享,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多彩舞姿展现美好生活
吃过晚饭,家住吉盛花园的张阿姨换好休闲服,来到小区旁边的人民广场,与早就等候在此的朋友开启“广场舞时间”。用她的话形容,晚上一个半小时的广场舞时间,是一天里最放松、快乐的时光。
近年来,广场舞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中老年群体健身娱乐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记者在人民广场附近看到,数支广场舞队伍正在活动,大大小小算下来,不同的广场舞队伍约10支,热情、动感的舞姿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无论伴随的是经典老歌,还是时尚劲曲,大家都和着音乐节拍,欢快起舞。广场舞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广场舞开展条件非常简单,人人都能参与,这一特点就使得它的普惠性更强一些。有些人跳舞是为了运动和愉悦身心,就出现了许多更灵活的小广场舞团体。从统计数字能看出广场舞的受欢迎程度非常高,真实的情况比这还要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蓬勃开展,这一项目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加入到广场舞大军中,项目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各种类广场舞中,曳步舞更是以其动感十足的特点,尤其受到年轻人青睐。
在同一片广场上,广场舞类型多种多样,充满生活元素的传统舞、韵味十足的扇子舞、乡土气息浓厚的健身秧歌……无不洋溢着欢乐热情、积极向上的情感。广场舞以其丰富的包容性,成为越来越多人健身休闲的选择,在多彩的舞姿中,让人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风采。
辽源“四馆”让公共文化更有品位
位于南部新城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规划馆是我市近年来实施的重点惠民工程,自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极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为百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服务。
据了解,市博物馆共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7530平方米,设有通史展厅、钟表展厅、非遗展厅、党史展厅、道德模范和杰出人士展厅、临展厅、报告厅、休息厅、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文物鉴定室等;市图书馆建筑面积14856平方米,共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有馆藏文献近37万册和30TB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其中地方文献2000余册、民国文献1679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市文化馆总建筑面积22879平方米,拥有全省一流的辽源大剧院;市科技馆共分四层,有6个展区、22个子展区和153个展项。
“我家住在这附近,每逢周末或者假期,我都会带孩子来这儿的图书馆里看看书,不远处还有博物馆、科技馆,让孩子在游玩、参观中学习不同的知识。”家住八一景苑的市民赵女士说,免费对外开放的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早已成为她和孩子假期里的打卡地。今年暑假,赵女士也计划带着孩子闲暇之余常到这里,让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公共文化空间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质、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一系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规划馆的合理构建,形成了丰富完整的惠民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速了城市的文明进程。
惠民舞蹈培训班如火如荼进行中
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提升群众文化素质,近日,市文化馆选派文化志愿者到基层进行中国舞蹈培训。
培训开始,辅导老师首先带领学员们进行热身活动。随后,辅导老师从舞蹈基本功、肢体语言表达、站姿和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指导和讲解。学员们在专注聆听讲解的同时,认真揣摩自己的舞步和姿态,并在动感的音乐中,反复研习每一个动作。
在辅导老师的精心讲解和培训下,学员们的舞蹈基本功更加扎实,排练的中国舞动作也更加优美,表演水平显著提升。开展舞蹈培训既为中老年舞蹈爱好者提供了学习舞蹈和健身的平台,使其身心愉悦、学中有乐、在乐中享受健康,又提高了年轻舞蹈爱好者的舞蹈水平和表演能力,倍受舞蹈爱好者的喜爱。
此次培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引导文化志愿者走进人民群众中,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惠民成果,也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基础。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姜默涵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