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七月的夏天热情似火,很多人都尽可能躲在空调房享受清凉。但在我们这座城市里,仍有一群人为了整座城市的正常运转,持续地在烈日下辛勤工作——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他们坚守工作一线,在烈日下挥洒汗水,换来了秩序井然的交通、干净整洁的街道、优美宜居的环境……阳光很烈,他们很美!
我们将镜头瞄准这些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记载他们在高温下的工作情景。或许他们在城市的人潮中并不显眼,或许你我在与他们擦肩而过时也不曾留心。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初衷,那就是:提供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在这炎炎的夏天,正是有了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捷、便利。
烈日下的坚守
连日来,气温不断升高。为有效维护好路面交通秩序、劝导大家安全文明出行、让市民生活不受高温影响,全市公安交警迎战高温酷暑,奋战一线。他们汗水浸透衣背、阳光灼伤皮肤、轻伤不下火线,用铁一般的忠诚与担当守护道路的平安畅通,用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们送去平安。徐武军就是其中一员。他现任辽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龙山大队五中队中队长,曾荣获市公安局多次嘉奖,2022年获得“吉林好人·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
徐武军入职以来,面对有困难的人民群众,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面对有疑问的驾驶员,他总是耐心普及法律法规;面对情况复杂的交通事故,他总是细心分析原因……无论酷暑严寒或是风雨交加,总会看到他身着一袭绿衣,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道路安全。
烈日炎炎,正值暑期。为了更好地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结合高温天气下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规律,徐武军在人民大街各个路口设置执勤岗点,采取设卡检查和流动查纠相结合方式进行交通整治。面对地表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他的带领下,所有执勤人员不言苦、不懈怠,有针对性地对无牌、不分道行驶和驾驶人不戴头盔骑摩托车、电动车进行检查,及时查处无牌无证、不分道行驶、不戴安全头盔、非法加装遮阳伞等交通违法行为,有条不紊地疏导车辆、行人通行,将高温天气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降至最低。他们的警服常常湿了干、干了湿,形成一块块地图般的盐碱渍。徐武军常说的一句话是:“再苦再累都不算什么,这都是我分内的工作。”朴实的语言体现了一位基层交警甘于奉献的精神。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云端”作业用汗水护航安全生产
尤奕茗是辽源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起重科的工作人员,从事起重机年度检验工作已经四年了,无论是严寒酷暑,他的工作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尤奕茗说:“起重机检验主要是进行金属结构检查、主要零部件检验、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检查、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检查等。不光要战高温,有时候还要承担一定风险。比如要在高空检验轨道有没有粉尘、有没有螺栓不紧等等,都是户外操作,有的任务还不方便戴安全带。可以说,没有一定的体力和能力还干不了这个活。我认为无论什么天气、什么状况,作为检验人员,都要尽职尽责,不能有丝毫大意。我们要为企业提供安全保障,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记者在现场感受到,要检测起重机,首先就要冒着高温爬上10余米高、相当于4层楼的铁架子,楼梯非常陡。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钢铁扶手都是很烫的,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戴着手套,双手扶住扶手,光爬上架子就花了10分钟,上面的温度比车间里面要高,用不了多久,身上的衣服就湿透了。如遇到工地的塔式起重机,最高的要攀爬20米上去进行检验,检验一台设备就要40分钟。如果有的企业设备多,更要加班加点检验。
高温、酷暑的炙烤,熔化不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激情。一场场坚定不移的检验攻坚战,一幅幅挥汗如雨的壮丽画面,是他们在为我市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老旧小区改造“火热”中进行
炎炎夏日,施工正酣。奋战在老旧小区改造一线的工人们在高温下有序开展施工作业。王海英就是四合小区改造工程的施工员。
早晨6点,王海英早早地就来到了四合小区的改造施工现场检查现场的施工情况。随着太阳一点点升高,施工人员便开始顶着烈日工作,修缮人行道、更换楼宇门、安装路沿石……工人分散在居民楼附近,默契配合、加紧作业。工人们裸露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脸颊往下滴,他们身上的衣服也渐渐湿透了。天气虽然炎热,但是工人们仍然干劲十足,只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程。王海英表示:“在烈日下的施工人员衣服一天要湿好多次,水都得要喝两三升。为了在高温下保证工期,目前,施工单位采用‘抓两头、避中间’的错峰施工方式,避开一天中的高温时段,在不延误工期的前提下,也尽可能避免高温下长时间持续室外作业,并给工人准备了防暑降温物品。”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为咱老百姓办实事。工人们每天都要在烈日下忙碌,他们的付出就是为了让一个个老旧小区蝶变重生,让人居环境祥和宜居、公共服务暖心便捷,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
用汗水擦亮“城市名片”
夏日炎炎,高温天气让人难耐。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头顶烈日,坚守在一线岗位,不畏炎热、不惧脏臭,挥汗如雨,奋战在大街小巷,用汗水换来城市的干净整洁。他们,就是城市的美容师——龙山环卫人。
下午两点多,烈日当空,三十几度的高温,街道上行人很少。在龙山区齐宁路中兴小区,环卫工人郑芳正顶着炎炎烈日尽职尽责地清理着她所负责的区域。
郑芳是一位聋哑人,但她却用实际行动把“身残志坚”这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寒冬酷暑,她都用自己的双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辛勤劳作。为了不被烈日晒伤,即便天气炎热,她都必须用帽子口罩、长袖衣裤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尽管经常感到闷热难耐,但是她却从未迟到早退。她负责的小区有住户近百家,每年盛夏季节对垃圾清运都是大考验。垃圾量多,特别是水果等易腐烂变质的垃圾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垃圾及时清运,她总是忙个不停,一圈收运下来,自备的一大壶水已经喝得见了底。面对高温,郑芳乐观地笑着用手语说:“夏天能不热吗?到热时候它就得热呀!我们的工作不能因为天气热就不干了。虽然干活时身上的衣服就没干过,每天都被汗水浸湿,但单位也给我们准备了高温茶、绿豆水、藿香正气水等,对我们环卫工人也是很照顾的。”
环卫工人就是这么朴实的一群人,战高温、斗酷暑,在烈日下为我们生活的城市挥洒汗水,给环境带来一片洁净,他们用忙碌的身影描绘出了坚守与奉献的最美城市风景。
高温下的“公交人”
高温烈日下,公交车司机仍驾驶着公交车与热浪同行,行驶在发烫的马路上。
7月1日上午, 49岁的公交车司机杨永祥准时来到公路客运站。他和往常一样,领发车单,然后走向自己驾驶的39路公交车,系上安全带,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一路上,行人和车辆格外多。杨师傅手握方向盘,注意力高度集中,行驶中看似简单的驾驶操作,杨师傅丝毫不敢怠慢。在炎热的天气下,由于车内没有空调,宽大的挡风玻璃虽然会让驾驶员的视线更好,但同时也会让阳光毫无保留地照进驾驶室。尽管头上有小风扇吹着,但杨师傅的汗水也止不住地往下流。即便如此,他的眼神也一直在全神贯注地看着前方,偶尔观察一下后视镜。每当有乘客上车或者下车,杨师傅都会把车停稳才让乘客上下车。不一会儿,乘客们陆陆续续地上车,渐渐地,车厢里挤满了人,车里格外闷热,连座椅都发烫。此时,杨师傅的上衣后背已经湿透,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但他始终双手稳稳地握住方向盘,直到终点站。据了解,杨师傅每天要在岗位上工作13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干就是9年。杨师傅表示:“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都是对我们每一名公交车驾驶员的考验,再冷再热也要全神贯注保证乘客的出行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而且,我们汽车总站的领导也非常关心我们,经常给我们准备绿豆汤和解暑药,我们非常感激也很知足。任何工作都不容易,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一直以来的信念。”
炎炎夏日,公交车穿梭于城市各处,公交车司机用汗水和坚守换来市民们的方便与快捷,他们通过实际行动,为打造人民满意公交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战高温” 护绿保洁不停工
连日来,高温天气持续不断。龙山公园的保洁员、园林工人依然坚守岗位,用汗水浇灌园区内的每一抹绿色,用辛苦付出换来公园的美丽和洁净。记者在龙山公园内看到,保洁员董晓辉正弯腰清扫路上的垃圾和杂草,因天气炎热,不一会,他就满头汗水。董晓辉表示:“高温天气期间,除了正常的道路保洁外,我们还要对景区绿化带里的花草树木进行修整、除草。园区大致分为7个区域,有篮球场、老年活动区、休闲广场等,而保洁人员也只有7个人。为了做好花草养护、保证卫生无死角,我们经常忙得大汗淋漓。但是看着园区内整洁的环境、郁郁葱葱的树木、娇艳欲滴的花朵,还有游客们开心的笑脸,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乐趣。”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高温下的作业安全,龙山公园的园区领导积极应对高温天气,努力抓好防暑降温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切实预防中暑等事故的发生。董晓辉说:“天气热了,园里领导就给我们员工配一些凉茶、绿豆水、解暑药之类的,时刻关注我们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如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供人们休闲的绿地、公园更是越来越多。除了龙山公园之外,东山公园也在陆续建设中,而这些在高温天气中坚守、奋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园林工作者,也正在用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建设美丽辽源添砖加瓦。

炎炎烈日下,徐武军冒着高温奋战在交通疏导一线,接受烈日的“烤”验,用汗水和辛劳守护道路畅通、市民出行安全,成为一道最美的风“警”。
顶烈日、战高温,尤奕茗用汗水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道路路面铺设检验员王海英要在高温环境中检验温度更加灼热的铺路用料,确保每一处都是标准厚度。
郑芳顶着炎炎烈日,尽职尽责地守护着她所负责的区域环境卫生标准不降档。
炎热的天气,杨永祥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为乘客营造干净整洁的乘车环境。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