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五星党支部”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建设“五星党支部”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记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党支部
本报记者 陈博琳


    新力村位于辽源市北部环城路13公里处,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3.37亩。为了实现富民强村目标,新力村党支部主动担当作为,领办辽源市西安区金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特色果蔬种植和黄牛养殖入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 
    2016年,张井春当选新力村党支部书记。那时,村里环境差、产业弱、村民精神面貌不佳。张井春转变思想,在党支部大会上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他根据村里实际情况,成立了村史编撰组织机构。在他的推动下,村史编撰组成员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有关新力村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历时8个月完成了村史编撰工作。不仅如此,新力村二组还打造了“家规家训一条街”,展示村里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文明景观,新力村的风气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村里充分依托“新力村调解委员会”矛盾调处机构,为村民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提供生产生活、经济利益、中间担保、心理咨询等服务,并成立“张井春个人调解室”,指导村民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维权。现在的新力村与以前比大不相同,全村现有“中国好人”2名,“吉林好人”2名,“辽源好人”10名,“西安好人”11名,彻彻底底地由“涣散村”变为“好人村”,并多次获得省市“文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切实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基层组织力、凝聚力、向心力,新力村党支部积极创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注册成立了辽源市西安区金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支部主导、农民自愿、依法组建、规范运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为基本原则,立足于特色蔬菜种植和黄牛繁育,以“村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户+社会资金”等形式入股,把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积累。截至目前,新力村602名经济组织联合社成员全部加入到合作社当中。合作社经营项目主要包括2栋茉莉香葡萄暖棚,3栋蔬菜种植冷棚,510 亩玉米种植基地;繁育黄牛70头。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7.8万余元,人均分红标准960元,在2022年全镇 23个村绩效考核排名中,位列全镇第二名。
    新力村切实加强党支部主阵地建设,引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通过开展“高擎旗帜当先锋、勇担使命建新功”主题实践、“五星级党支部”“六好党支部”创建行动等活动,凝心聚力,形成红色战斗堡垒。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三会一课”学习,教育培养党员干部服从党的领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对长期在外工作或居住的党员,新力村党支部号召其把组织关系迁移到实际居住地党组织参加学习。党员许日新常年卧床,村两委班子采取送书送课的形式,引领党员不断汲取奋进力量。新力村党支部认真谋划,号召党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为主体组建公益志愿服务队,利用农闲时间上门为村民“办实事”,既在行动上给予村民们力所能及的支持,又提高了支部的归属感。为培养建设好后备力量,新力村党支部不断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思想觉悟,不断激发入党积极分子内生动力,力争每年都发展一名年轻党员。
    新力村党支部为了更好地建设村内环境,紧抓“千村示范”项目,投资安装路灯,让街道“亮”起来,同时新建排水沟、挡水墙、垃圾池、堆肥间等,让村内环境有了“质”的改善。村两委班子还发动群众参与创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新力村二组付春江、张丽君夫妇被吉林省妇联评为“省级净美家庭”,11户村民被市文明办评为“好家风之家”称号。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就抓住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新力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设“五星级党支部”,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