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同共享 合奏振兴强音

创新协同共享  合奏振兴强音


    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二届会议圆满落下帷幕。会上,辽源、抚顺、通化、通辽、铁岭、四平六市围绕“创新协同共享、合奏振兴强音”主题,在规划引领、产业共兴、创新创造、互联互通、要素统筹、市场互促、扩大开放、服务提升、生态优先、机制联动10个领域达成“辽源共识”。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杨禹与参会的六市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持续深入的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带给吉南辽北蒙东六市的是政策红利、发展空间和投资机遇……




走协同之“路”  求振兴之“解”  谋发展之“计”
吉南辽北蒙东六市达成发展共识 创新协同共享
本报记者 王茵


    刚刚落幕的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二届会议,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创新协同共享、合奏振兴强音”上,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战略部署的务实之举,是探索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之需,是打造富民强市新引擎的有效之法。
    (一)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才是发展之道。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
    吉辽蒙三省土地接壤、山水相连、文脉相通、产业相融,辽源、抚顺、通化、通辽、铁岭、四平六市位于省(区)际交界地区和长春都市圈、沈阳都市圈交汇链接处,区位独特,是东北地区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省(区)际交界地区合作的重点区域。
    六市联手,走协同之“路”、求振兴之“解”、谋发展之“计”,时代赋予了我们全新命题。
    解答这道命题,2022年,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提出,共建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合作区,打造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突破点和增长极,并于当年在四平市召开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一届会议,六市发布了《四平声明》。
    截至目前,六市围绕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度谋划会商,健全了工作机制,完善了协同体系。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围绕创新协同共享,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放开搞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五放”发展思路,强调要全方位多层次深化合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大开放、大保护、大开发、大合作格局,真正把吉林打造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要更好地集聚要素、配置资源、激发活力,形成海纳百川求发展、登高望远看世界、万马奔腾聚吉林的生动局面。
    (二)
    此次召开的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二届会议,立足“创新协同共享、合奏振兴强音”,六市围绕10个领域达成“辽源共识”:
    坚持一体化规划引领,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高地。启动《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2023-2035年)》,重构经济地理版图,重塑市场竞争优势,将六市区域建设成为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试验区、东北“五大安全”重要支撑区、东北省际交界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坚持一体化产业共兴,培育区域协同发展新支撑。围绕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现代纺织、能源原材料、农牧产品和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协同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关联产业共建园区,同频创新“飞地经济”,携手孵化产业项目,联合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实融合发展。 
    坚持一体化创新创造,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动能。积极融入哈长沈大科技创新走廊,围绕区域共性技术需求,共建一体化智库,人才支持政策共享共用,吸引高校院所组建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创业服务联盟,科技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深化高水平合作办学,联动推动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产教融合、产才融合新模式。
    坚持一体化互联互通,畅达区域协同发展新通道。深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支线和专用机场建设,推动实施四平叶赫至杨木林段、本溪至集安高速公路桓仁至集安段、四平辽源通化段铁路、集宁至赤峰至通辽至长春高铁等交通项目,形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打造交通联动经济走廊。
    坚持一体化要素统筹,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新保障。建立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重点能源储备清单和原产地生产企业清单,建立调配会商机制,遇紧急情况及时启动调配,加强区域间余缺互济。共建绿电产业园,联合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联手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绿岛。合作建设风光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新“点对点”调刑,促进产业要素自由流动重组,实现要素低成本高效率跨区域流动。
    坚持一体化市场互促,同促区域协同发展新循环。推动多领域市场公共信息共享,检验检测认证结果跨行业、跨区域互认互通。共促线上线下共融发展。联合开展供应链金融,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打造产销共同体,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容量,融入和服务双向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一体化扩大开放,构筑区域协同发展新平台。联动哈长城市群,合力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战略区域,开展区域性系列推介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大通道和“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共同构筑“海上丝路”港口腹地经济区,合作开发“冰雪丝路—草原丝路”发展带,建立外商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共拓合作“朋友圈”。
    坚持一体化服务提升,共享区域协同发展新成果。加强教育医疗协同发展,促进科室合作、学校共建、专家共享,联合开发线上平台,促进研训协同和转诊转检结果互认,形成跨区域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共建“发现六市”媒体平台,常态化开展六市线上推广活动,协同开发区域文创产品,实施文化互送计划,共建赛事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一体化生态优先,建设区域协同发展新环境。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共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联合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系统实施辽河流域保护修复,共同推动水环境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现大气、水环境和水资源应急处置信息共享。共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联手打造辽河流域高效生态经济带。
    坚持一体化机制联动,共谋区域协同发展新未来。建立科学协调决策体系,健全规划指导协调机制、产业集群创新协调机制、公共服务配置协调机制、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协调机制,解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保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流通瓶颈问题,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和专项政策。设立六市协调常设机构,定期发布阶段性成果,及时开展工作评估,与时俱进调整合作内容,重大事项跟踪督办落实推进。到2035年,六市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体化达到较高水平,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愿景逐步实现。
    (三)
    10项共识,字字珠玑,句句铿锵。怎样从纸面上落实到行动中,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杨禹与参会的六市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
    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革中心研究员,杨禹关注的,除了六市的区域特征、发展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协同“作战”的路径和抓手。对此,参会领导思路清晰明朗:
    辽源市市长程宇认为,落实这10个方面一体化构想,要坚定政府共识,树立六市一体的决心和信心;形成市场共识,产业相互协作、资源要素共享;形成规划共识,共同启动编制工作;形成体制机制共识,完善基础参与。
    抚顺市常务副市长杨洪波表示,一是要加强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产业布局,进一步细化实化发展方向、具体路径。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融入并努力推动具有产业区域性规模、区域性特点的六市协同发展蓝图,向国家争取更多区域性支持政策,搭建一些跨区域的行业协会,为深化六市合作增添信心和动力。
    通化市市长高山指出,积极承接产业承接转移,推动六市协同有序一体化发展,早在六市合作伊始就被写入了共同声明之中。作为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片区之一,通化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推进交通协同互通、平台协同提升、产业协同合作,加快把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互助力。
    通辽市市长奇·达楞太表示,将以设施为桥、以产业为基、以绿色为底,重点打造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并在积极参与大基地建设、落实好国家外送任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的前提下,把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放在绿电就地消纳上,一体考虑能源结构调整与降低能耗强度,统筹谋划绿电资源配置与产业延伸升级。
    铁岭市市长李文飙强调,铁岭地处辽吉蒙三省交汇处,是沈大哈长主轴线上的中间节点,是联通“一带一路”和RCEP国家海陆双向开放的东北海陆大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 铁岭市以物流带动贸易、以贸易带动产业,充分利用铁岭保税物流中心作为目前吉南辽北蒙东地区唯一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独特优势,加快实现“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的转变,着力打造服务吉辽蒙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打造东北内陆转口贸易基地和全国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四平市市长陈德明认为,第一要实现交通一体化,通过辽源-四平-通化高铁、赤峰-通辽-四平高铁,架起六市互联互通的大动脉。第二要实现人与资源互通,打造优质旅游线路,带动区域文旅发展。第三要实现项目共享,围绕高速公路、铁路、大水网等,顶层设计、谋划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第四要打通物流大通道,向北加入长春都市圈,对接长平一体化,向东要和吉林延边联动,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向西要充分发挥通辽资源优势,架起哈长城市群资源能源打造。向南要通过铁岭、抚顺对接营口港,打通对南开发开放出海口。第五要做活对俄贸易新篇章,通过铁岭中欧班列、长满欧班列,把我们的产品输送到俄罗斯。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随着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步伐的不断深入,来自三省六市的千余万百姓将一道,共襄盛举、共谋大业、共赴“星辰大海”。




按下协同合作“快进键”跑出一体化发展“加速度”
——访辽源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宇
本报记者 宋建立

    作为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二届会议的承办城市,辽源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做了精心准备。在会议召开之际,辽源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宇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此次会议在辽源召开,对于我们这座城市而言,是大事、幸事,也是机遇、动力,让我们对六市合作的光明未来预期更好、信心更足。
    本次会议发布了“辽源共识”,提出了10个方面的一体化构想,涵盖六市合作的方方面面。就如何保障10个方面一体化构想顺利实施,程宇给出了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的答案。他说,要深化政府共识。六个城市山水相连、地域相邻、文化相融、产业相通,区域位置都处于东北腹地,临近长春、沈阳两大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所以,六市合作具有广泛的空间基础、产业基础、文化基础。我们也希望通过六市合作,抓住国内产业转移、国际对外开放的新机遇,真正打造出一个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新平台,为东北振兴发展助力加油。
    要强化市场共识,最重要的就是推动产业合作、资源要素共享。在六市合作的初级阶段,政府推动引领很重要,但从根本上、长期上看,区域协同发展必须走市场化道路。此次会议非常注重让企业家参与进来,特别邀请了240名企业代表参会,举行了企业合作签约仪式,并初步编制了六市以及吉林市、梅河口市的产业、企业名录,就是要给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合作创造机会、搭建桥梁,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要完善工作机制。能否把任务落实下去,特别是在起步阶段把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最关键的就是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提出各市市长每年至少召集一次大会,常务副市长至少每半年举行一次会晤,作为常设机构的各市发改委主任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会晤,商务、工信、文旅等相关部门也要定期举行会晤,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六市合作的深入开展。
    要注重规划引领。此次会议启动了《六市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立足当前,更放眼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每年确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并对完成情况进行每年评估、每年发布。放眼长远,就是要坚持六市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程宇最后表示,相信有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的鼎力相助,有三省区党委政府、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六市之间的通力协作,六市一体化发展一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为东北全面振兴作出六市的新贡献。




强优势 补短板“四面”发力推进城市转型振兴
——访抚顺市常务副市长杨洪波
本报记者 于淼 

    工业是抚顺的最深底蕴和最强底色,“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是抚顺结合自身特点提出的发展思路。作为“六市”之一的抚顺,将如何扩大工业优势?就这一问题,抚顺市常务副市长杨洪波接受了记者采访。
    采访中,杨洪波表示,未来,抚顺将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上,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不断推进城市转型振兴,实现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支持抚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是持续放大石化产业优势。“十四五”期间,抚顺石化公司在实施扩能升级改造,实现“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规模,同时进一步实施系列减油增特、减油增化改造,提质增效;抚顺高新区围绕抚顺石化公司改造升级,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国家级高端化学品、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基地。目前,抚顺高新区正在全力推动沈阳蜡化搬迁改造、江苏三木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示范性的石化产业项目落地,为我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二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以特钢、新钢、铝业、永茂建机、抚挖重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为引领,在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淘汰更新高耗能低效率落后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努力提升核心企业区域竞争能力,带头引领全市众多企业互相配合、同频共振、提档升级、竞相发展。
    三是努力打造成区域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全面布局风、光、水、生物质等能源产业。在现有50万光伏发电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辽河油田100万风电项目,同时积极推动采煤影响区光伏加生态项目;在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清原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运的同时,加快推动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180万千瓦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推动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120万千瓦尽快启动建设,推动西露天矿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早日落地,加快谋划新宾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努力实现全市新能源在建和储备项目达到700万千瓦,能源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
    四是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抚顺市将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围绕补链强链延链精准发力,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拓展六市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杨洪波说:“我们将与各市在产业发展上加强紧密合作、在基础设施上加快互联互通、在生态保护上推动联防联治、在文化交流上强化互学互鉴,共同打造区域合作的良好局面。”




高效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加快六市一体化发展步伐
——访通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山
本报记者 宋建立

    “作为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最南部的城市,通化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把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互助力……”吉西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二届会议期间,通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六市一体化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将努力作出通化贡献。
    六市分处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市间互动性强。随着发达地区、大都市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原有的一些产业转移已成趋势。高山认为,产业承接片区应以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合理分工布局为突破口,根据各片区产业定位、资源禀赋合理确定承接方向,高效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合作。
    高山说,要加快推进交通协同互通。通化是东北东部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是吉林省唯一同时拥有公路、铁路、水路口岸的城市。下一步,我们将基于六市一体化对快速路网的需求,在路网布局规划、执法管理、运输服务过程中充分对接,为人流、物流、贸易周转提供便利,合力打造交通联动经济走廊。 
    要加快推进平台协同提升。园区是各县(市、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通化集中资源在产业布局、平台建设、政策统筹、要素保障、服务配套等方面给予园区差异化支持,形成关联产业共建园区,与兄弟城市共同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
    要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合作。通化将不断聚集支撑产业链发展的各类要素,融入区域产业、产能、产品互惠合作,提升产业分工协作程度。此外,通化还将在市场流通、消费承载力和市场拓展、成本集约、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与六市协同,加快建设吉辽蒙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合作区。
    最后,高山表示,通化将不断聚集支撑产业链发展的各类要素,融入区域产业、产能、产品互惠合作,提升产业分工协作程度,与兄弟城市共同打造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外,通化还将在市场流通、消费承载力和市场拓展、成本集约、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与六市协同,加快建设吉辽蒙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合作区。 




齐心聚力画好六市一体“同心圆”
——访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奇·达楞太
本报记者 于淼

    “六市”地处东北区域经济腹地和几何中心,在产业互补共进、要素流通共享、生态协同共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雄厚基础,加强区域深度融合发展前景光明、未来可期。而通辽市作为“六市”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其他城市开展合作?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奇·达楞太。
    电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而绿电资源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引擎。通辽市幅员辽阔,绿电资源和产业基础在六市里首屈一指。在“六市”的产业合作中,通辽市又将如何发挥绿电资源优势呢?奇·达楞太说:“首先,在产业协作方面。我们以科尔沁区为载体,重点打造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涵盖‘高端铸造、精密锻造、精工焊接、高精钣金、成套电器、液压总成’六大板块,涵盖整套风机80%以上的部件都将在这个基地产出,每年能够为东北、蒙东及华北部分地区提供3000台套的物美价廉的风电整机。目前,这个制造基地内的部分产品已经下线,关键部件产业链项目已全部开工,这些都将为‘六市一体化’发展提供装备保障。其次,在能源供应方面,通辽市在积极参与大基地建设、落实好国家外送任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的前提下,将把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放在绿电就地消纳上,一体考虑能源结构调整与降低能耗强度,统筹谋划绿电资源配置与产业延伸升级。”
    “六市”共协同,一体促发展。奇·达楞太表示,作为六市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通辽市将发挥自身优势,与兄弟城市聚焦重点领域,共同推动六市协同发展。一是坚持以设施为桥,加快推进通辽—长春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实现高铁互联互通。协调解决省际间限速、超载、超限不统一问题,打破六市交通壁垒。二是以产业为基,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铝基新材料、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共同共建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打造东北地区产业协同发展风向标。三是以绿色为底,加强辽河流域生态互动共治,实施辽河流域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开展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找准着力点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访铁岭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飙
本报记者 于淼

    “铁岭市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以物流带动贸易、以贸易带动产业,加快实现‘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的转变。”在被问到铁岭将如何借助区位优势发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引领作用时,铁岭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飙开宗明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9·28”讲话中明确提出,东北地区对内要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对外要深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铁岭地处辽吉蒙三省交汇处,是沈大哈长主轴线上的中间节点,是联通“一带一路”和RCEP国家海陆双向开放的东北海陆大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当前,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东北三省正在通道建设上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东北海陆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辽宁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北大门”,即将成为两大国家级战略的“双节点”城市。
    李文飙说:“我们充分利用铁岭保税物流中心作为目前吉南辽北蒙东地区唯一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独特优势,一是已经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铁岭号’21列,成为辽宁省除沈阳外唯一开通中欧班列的内陆城市,实现对俄贸易‘双向互通’和口岸出境‘两通道运输’,并以此为契机建设了东北(铁岭)国际陆港,周边140多家进出口企业与我市建立经贸合作关系,俄罗斯南部联邦经济促进会等一批中俄贸易平台落户我市,今年前5个月中欧班列货值达到2.79亿元。二是成立了辽宁二手车出口基地(铁岭)服务中心,与韩国汽车零部件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二手车出口产业联盟’。三是正在推动铁路运输液化天然气铁岭物流通道储销基地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国际营销网络和海外仓。”
    李文飙表示,下一步,铁岭市将进一步完善“国际班列+保税中心”运行模式,着力打造服务吉辽蒙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使在此通关的进出口企业既能享受国际货运班列的便利服务、降低企业综合运输成本,又能享受保税物流中心出口提前退税、国际货物中转等优惠政策,以六市一体化合作为契机,联手打造东北内陆转口贸易基地和全国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共担发展重任共创振兴局面 共绘美好未来
——访四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德明
本报记者 田蓓蕾

    四平作为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发展的发起城市,对六市一体化合作有哪些设想?6月29日,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二届会议期间,四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德明接受了记者采访。
    陈德明表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平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新一轮东北振兴区域发展战略,四平将围绕区域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发挥区域优势,与其他五市共担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重任。
    陈德明说,在区域交通枢纽方面要实现交通同网,打通六市之间铁路通道,形成“内循环、全畅通”格局,打造“六市一小时”经济圈;积极谋划六市一体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构建全覆盖立体化交通网络,做到“六市交通一张网”,实现人流物流畅通,加速经济循环和增量提质;解决好六市县与县之间农村公路边界“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畅通农村交通“微循环”,大力促进六市民间往来交流。要实现文旅互通,共同打造优质旅游路线,有效实现旅游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大力促进文旅经济发展。要实现项目共享,立足区域谋项目,按照“一体六同”的实施路径,共同研究、共同谋划、共同包装,齐心协力共同弹好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错位发展落项目,重点依托六市各自资源禀赋、园区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共同抓好强链补链延链,实现互利共赢,合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抱团打捆争项目,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巩固治理成果、共同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在物流节点方面,陈德明表示有三点思考:一是要畅通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议六市向北积极融入长春经济圈、对接长平一体化发展战略;向东强化与吉林、延边等城市的联动,积极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向西利用通辽市的交通、资源优势,搭建起哈长城市群的能源通道;向南与营口港对接,畅通“长平营”物流通道,着力推动六市区域内的粮食、农副产品、煤炭、建材等大宗商品快速流通,不断增强六市一体化的资源配置和物流保障能力。二是要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聚焦各自产业优势,着力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形成区域统一大市场,力促六市一体化发展。三是要做活对俄贸易大文章,积极抢抓中俄两国互利合作重大机遇,着力把六市打造成北方地区对俄开放的最前沿和南方地区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努力构建起更高水平的开放平台来支撑六市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吉南辽北蒙东六市市长合影。


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二届会议现场。

六市重点产业及项目路演推介暨金融助振兴专场对接会现场。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鹰 王彦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