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礼赞——“我”的职业荣耀

劳动礼赞——“我”的职业荣耀


    五月是温暖的季节,五月是山花烂漫的季节,五月也是最光荣的劳动者的季节。在很多人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各个角落,都有无数个辛勤劳动的身影,他们用双肩扛起责任、用汗水致敬职责,用良心回馈社会、用努力装点世界……
    他们是践行者,用工匠精神重新定义新型技能人才的魅力与精彩;他们是创造者,用创新精神和笃行实干赢得幸福生活。是他们,唱响“劳动最光荣”的最强音,一点一滴地凝聚起城市发展的磅礴力量。就是这样一群人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默默书写着自己的职业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不同岗位的“职业荣耀”。




在平凡岗位闪耀光芒


    郭亚新是龙山区西宁街道西宁社区的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是一名最贴近群众的社区工作者。2009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辛勤努力、执着探索,她明白这份工作的平凡和伟大,这个职业不仅需要较强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更要有无尽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作为社区工作者,他们离居民群众最近最亲、最能体会群众的心声、最能了解群众的冷暖。郭亚新常说:“能凭借工作走入居民的生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我得到的最好回报。我们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经历过波澜壮阔……但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充实的。当前来办事的居民一脸笑容和我们握手话别的时候、当上访群众舒展紧锁的眉头满意而归的时候、当向社区求助的困难群众对我们报以感激的微笑的时候,每每这个时候,我内心的满足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郭亚新和西宁社区的家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用百倍的热情服务居民,把党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居民心里。在过去的14年时光里,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让她不断成长进步。郭亚新表示:“人生的路很长。我愿与西宁社区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一起,立足本职、守望相助,为建设‘五个新龙山’作贡献;我愿与西宁社区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一起,固守平凡、无私奉献,把火热的激情转化为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具体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非凡的工作业绩,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绘就非凡的人生轨迹。”




敬业担当  坚守信仰


    李忠瑜现任辽源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代信息科科长,负责“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人事、群团、信访、信息技术等工作,曾获得“辽源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辽源市五一劳动奖章”“辽源好人”“辽源市百年百杰”等荣誉。
    由于工作需要,李忠瑜于2018年4月-10月全脱产抽调到辽源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辽源市“只跑一次”工作。面对全市和本单位改革工作,他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学习涉改政策和文件,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扛在自己肩上。作为政务大厅公积金便民窗口负责人,面对分厅入驻率需达到100%的紧急任务,他积极联络软件商、硬件供应商和移动运营商,不怕苦、不怕累,带领技术人员采购设备、铺设专线、测试系统,加班加点解决了难题。
    李忠瑜带领团队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市场处、公安局、民政局、卫健委建立起数据共享长效机制,开展目录编制工作。同时,在省政数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心按照与5个部门的需求调研进行研发。经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最后按照真实的业务进行仿真测试,通过历时102天测试才正式上线。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为3大类42项,其中涉及数据共享业务为40%。在未实现数据共享之前,业务办理总时限268小时,其中办理最长时间为3天,最短时间为1天。通过李忠瑜改革团队的不懈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APP的广泛推广,缴存职工通过手机办理业务累计2.5万件,网上办事率高达46%。通过改革,近三年共为缴存职工发放贷款19.4亿元,使辽源公积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美丽的蝶变,取得了贷款逾期率全省最低、信息化建设全国前列、贷款速度全国第一的骄人业绩,为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




默默奉献  擦亮城市名片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在从事普通甚至部分人认为不起眼的工作时,却以优秀的品格、辛勤的劳动、默默的付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就是龙山环卫中心东吉站的保洁员赵化。
    赵化,1964年出生,2009年到龙山环卫东吉管理站工作,至今一直在环卫一线从事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环卫保洁是一项长期、繁琐、重复性的工作,很多人都因为工作辛苦、枯燥无趣而中途放弃,但是赵化一干就是14年。晨起暮归、披星戴月,冬顶严寒、夏冒酷暑,赵化只是勤勤恳恳环卫工人中的一道缩影。在默默无闻的14年里,他总是把工作放在首位,不管春天刮大风、夏天降大雨、秋天扫落叶、冬天清积雪,他都从不懈怠,一丝不苟地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他担负着“七一新村”居民小区内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日均清扫、清运各类生活垃圾近5吨。每天凌晨5点钟便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赵化是一名优秀的环卫人、一个称职的城市美容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工作,用实际行动兑现着“无怨无悔、默默奉献”这个环卫人不变的承诺。正是由于这些环卫工人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维护了城市环境的干净整洁,擦亮了城市名片。因此,他们是值得我们尊重感谢的人、关心爱护的人,他们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满腔热忱奉献三尺讲台


    田旭1990年毕业于长春大学数学系,33年来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对三尺讲台的深爱不移,让她奉献满腔热忱,兑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庄严承诺。
    作为党支部书记,对支部内党员政治学习,她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总是精心组织、认真准备,从内容选择到形式效果,一丝不苟、务求实效,在2004年和2016年,她均被评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她无比热爱教学科研工作,对待课堂教学一丝不苟。2002年,她作为竞赛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本班学生李根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该同学后被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免费录取。
    在得知有学生的母亲得了重病、必须马上到上海做手术,孩子的生活、学习、安全就没人照顾了,一家人正为此愁眉不展之时,田旭决定让孩子到自己家吃住,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她每天给孩子做饭,陪孩子一起走到学校,晚上辅导孩子学习,直到孩子妈妈出院痊愈。工作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每天坚持早来晚走,心中时刻装着班级和学生。无论自己身体怎样不舒服,她都不会请一天假,经常带病坚持工作。
    田旭就是这样的人,校内党员说她是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数学组教师说她是负责的备课组长,她的学生说她是又严又爱的“田妈”,而她说:“我就是一位普通的党员教师,我会永远牢记党员的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平凡人亦有大能量


    龙山区西宁街道西宁社区网格员李宝吉在社区工作了15年。这些年的社区工作让她真正体会到这个平凡岗位的意义,想到能为居民办实事作贡献,她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2021年,李宝吉由社区党办转入社区网格工作。尽管之前学习过相关业务知识,但面对网格事无巨细的工作,她还是有些应接不暇,感觉到了压力和肩上担子的重量。为了能快速进入角色,她每天坚持学习物业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参加网格管理培训、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以适应工作需要。
    随着对网格工作的熟悉,李宝吉对岗位的认知从模糊变得清晰,实现了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近几年,她不定期上门走访网格中的独居老人、特殊家庭,主动关心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家住小区5号楼的高大娘,儿女都在南京工作,老人独居,行动不便。入户了解情况后,李宝吉便给老人留了电话,并定期到她家里探望,帮她代买物品、做家务,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李宝吉的付出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支持。她说:“居民的认可和信任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网格里的一张张面孔越来越熟悉、一句句话语越来越暖心,我从居民那里收获到家人般的关怀。网格员的工作平凡、琐碎,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轰轰烈烈。我虽平凡,但我无畏平凡,我的内心有坚定的信念——能为居民办实事,就是我做网格员的价值所在。”




以精湛医术守护患者健康 


    张云鹏是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科主任、农工民主党党员,擅长消化内镜、呼吸内镜的各种诊察及治疗工作,尤其擅长上消化道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治疗。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即老百姓常说的“大呕血”,通常瞬间呕血量为几百毫升不等,其凶险程度可想而知。既往我市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仅可通过药物干预保守治疗,抢救成功几率较小。为此,张云鹏曾先后于吉大一院内镜中心及北京地坛医院深造上消化道静脉曲张性出血急诊止血技术,填补了我市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镜下止血的空白。目前,已成功抢救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十多例,挽救了十多条生命的同时,拯救了十多个家庭。
    这样的成绩不仅得益于精湛的技术,更来源于以心换心的精神。张云鹏数年来一直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病人为中心,面对急诊呕血患者,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曾经有一位急诊呕血的年轻患者,夜晚突发大呕血。忙碌完一天工作的张云鹏不顾辛苦,毫无怨言地冲回工作岗位。面对急得团团转的、白发苍苍的家属,他冷静地说:“交给我。”转身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他从容镇定,套扎器止血一气呵成。患者意识恢复,急诊止血成功,此时他也瘫坐在椅子上,患者家属拉着他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有病人感慨地说:“我们的家乡能有这样一位医术精湛、认真负责的医生,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家乡人的福音。”




无私奉献守护百姓平安


    徐武军是辽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龙山大队五中队中队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辽源市公安局6次嘉奖、4次“优秀公务员”称号,并在2019年荣获辽源市政府三等功1次,2021年荣获辽源市公安局三等功1次,2022年分别荣获辽源市公安局三等功1次和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及吉林省公安厅颁发的“吉林好人·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
    2022年5月13日16时左右,徐武军正在岗位执勤,忽遇路边群众求助称一少年不慎落水,情况万分危急。听此情况,徐武军立刻飞奔到河边。当看到落水少年,徐武军来不及多想,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展开施救,顾不得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透心凉的河水,死死用手抓住落水少年。在岸边群众的帮助下,徐武军费劲全身力气终于将该少年拖拽到岸边,将少年成功救上岸。少年浑身湿透,所幸有惊无险,人并无大碍。随后,家长将少年送往医院救治。事后,徐武军很朴实地说:“我当时没想太多,在上面看着水流很急、很危险,但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必须挺身而出,因为人民警察身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算遇到再危险的情况,我还是会坚决地跳下去!”
    “孩子们,慢点过马路。”“同学,乘坐摩托车要戴头盔。”“同学,需要什么帮助?”护送学生安全回家、引导学生安全出行、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武军一直坚守在这条车水马龙的护学路上。基于护学工作的需求,徐武军要全力应对学生上下学交通高峰期的秩序管控。他和同事每天根据交通特点、警力情况合理安排勤务,进行疏导交通、秩序维护、巡逻检查等工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多年来,由于工作作风严谨、扎实,从未出现工作纰漏,数年坚守照亮了孩子们的平安路。




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龙山环卫向阳站保洁员郭淑华,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已经9个年头,风里来雨里去,她一直坚守“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信念,在环卫保洁一线岗位上埋头苦干,把脏和累留给自己,把干净和优美献给他人。在这时常挂满灰尘的外表下,藏着一颗闪光的心,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郭淑华从拿上第一把扫帚时就说:“环卫工作很特殊,所有节假日都要上班,只要能把道路打扫干净,就是我最开心的事。”9年的环卫工作,她一直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她所负责的辖区是辽源市福兴街,这里每天车来车往,人流络绎不绝,环境卫生并不好保持。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阳光暴晒,她每天最早凌晨4点半就要上岗,最晚夜里十点才下班,她负责的道路卫生工作始终保持“三个一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日和平常一个样,雨天和晴天一个样”,单位领导、同事和周围群众对她都赞赏有加。
    近年来,随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断深入,环卫工作量不断加大,环卫工人付出的辛劳超于常人。正步入六旬的郭淑华在家是顶梁柱,在单位更是排头兵,她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工作和生活两副重担。而作为母亲,由于工作原因,她觉得愧对家人的实在是太多。因为孩子身体智力上有残疾,她经常顾及不到,就让孩子和她一同工作在环卫战线上。如果说当初干这份工作仅仅是为了生活,那么经过了这么多年,郭淑华放在心上的除了责任和使命,更多的是担当和坚持。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郭淑华一样的环卫工人,我们的城市才能这样整洁美丽。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指引着几代环卫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本版文字稿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