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人而文明 文明因人而进步

城市因人而文明 文明因人而进步


    城市的发展需要文明的润泽。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到底给咱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这也许是很多市民的疑问。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身边:密密麻麻的“小广告”没了踪迹;因地制宜增加的停车位使停车更加有序;文明养犬成为无需提醒的自觉;社区活动室里设施一应俱全;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成为一种日常习惯;电动车充电桩遍布各个小区;分类垃圾箱随处可见;沿河景观带让市民乐享运动休闲时光……
    不知不觉间,“创城”工作已经渗透到生活中各个角落,市民的生活环境逐渐变好,市民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作为城市的居民,我们既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辽源这座美丽城市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密密麻麻的“小广告”没了踪迹


    阳光新城是西安区的一个开放式小区。以前,一进入小区楼道,就会看到各家业主的门前墙壁上都被不同程度地贴上了小广告,有的是用滚刷直接印到墙上的,有的则是一张张贴纸,很不美观。
    如今,再走进小区楼道,原本铺满小广告的墙面早已变了样,目光所及之处焕然一新,楼道内不仅揭去了张贴的小广告,就连滚刷印到墙上那些难清理的小广告也都用同色喷漆覆盖住了,看上去干净整洁。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城区主干道、住宅小区、临街店铺等很少有乱涂乱贴的现象了。正在社区散步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社区里到处都贴满五颜六色的小广告,有通下水道的、店铺打折促销的、婚姻介绍的等等,甚至有些还是违法办假证的,不仅影响社区容貌、让原本靓丽的社区大煞风景,还有可能会诱导市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她说:“现在都看不到这些小广告了,大大小小的围墙、电线杆等,到处都变得很干净,感觉生活品质都提升了,出来散步心情也更舒畅了。”
    乱贴乱画的“牛皮癣”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难题,清理起来十分费劲,想要根治也并不容易。自我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大对“牛皮癣”的清理及整治力度,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区居民等纷纷加入“牛皮癣”清理队伍,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美丽的生活环境。




因地制宜增加的停车位使停车更加有序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停车难衍生出的乱停车现象是文明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城市治理的重点。为进一步优化市民停车环境、助力全市“创城”工作、缓解 “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近年来,我市结合城区道路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全力推进停车位“应划尽划”,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停车需求。
    据了解,为进一步规范辖区停车秩序、营造整洁的辖区环境、更好地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市对照“创城”标准,对辖区停车位进行补旧增新。按照停车线的施划不占压盲道、消防通道和公共设施以及不影响正常通行等原则,进行点位设置和标线施划。在进行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后,科学增补停车位,对老化褪色、模糊不清的车位进行补旧翻新。如今,停车位随处可见,既解决了群众驾车出行不好找停车位的难点、堵点问题,而且商铺门前通道也不再被车辆占据,经营环境得到改善。随着我市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民行走在街头小巷,有序停车已成为路面的新风景,文明出行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强化对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将主干道两侧、市场、学校等违停易发地段作为重点路段,加大日常巡查,引导电动自行车、机动车有序入位停车,让文明成为一种自觉、变成一种习惯,共同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让文明养犬成为无需提醒的自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饲养宠物犬,并将爱犬视为家中一员。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文明养犬是重要的一环。为加强城区养犬管理、规范养犬行为、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近日,市公安局对影响城市形象的违法养犬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行动重点整治遛犬不牵绳、不及时清理犬粪,携犬进入犬只禁入广场、公园、沿河景观带、绿化带内违法遛犬,饲养犬只不办理犬只免疫及养犬登记,饲养大型犬、烈性犬、一户饲养多犬,在公共区域饲养犬只、遛犬时放任犬只惊扰他人等行为。同时,积极向市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宣传教育为主、批评警告为辅,努力提升市民文明养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前路上时不时都能见到狗的粪便,也经常看到不牵绳子的狗到处跑,带孩子出门都小心翼翼的。现在这些几乎看不到了,环境也越来越美了!”对于“创城”以来的整治成果和居住环境的变化,市民马女士深有感触。
    文明养犬是每个养犬人的义务。下一步,市公安局将进一步加大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力度,规范养犬管理秩序,提升辖区居民对文明养犬的知晓率,让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到文明养犬的活动中来,为创建美好和谐家园共同努力。




社区活动室里设施一应俱全


    “你好,我想问问明天社区活动室开放吗?我想和几个球友去打打乒乓球。”“休息日正常开放,欢迎你们过来打球,有什么需求可以找社区值班人员。”挂断电话,市民孙先生心里暖洋洋的。遇到阴雨天气,户外活动范围受限,社区活动室成了居民们首选的好去处。
    今年67岁的孙先生是东艺社区居民,已经退休的他经常和朋友一起到社区活动室打乒乓球。“自退休后,我经常来社区乒乓球室与球友一起打球,在这里打球的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退休居民。我在这里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去社区打球已经成了我不变的生活内容。”孙先生说。
    东艺社区活动室包括舞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以前,老年舞蹈队、秧歌队只能傍晚聚集在小广场,象棋爱好者们也只能在凉亭路边对弈,国球乒乓球在公共场所更是常见。现在,在社区活动室里,各类团体、居民群众不仅可以错时开展文体娱乐活动,青少年们在课余时间也有了培养业余爱好的地方。
    “社区是服务居民的基层阵地,现在这里已经逐渐成为群众‘跑得进、坐得牢、动得开’的公共场所,成为孩子们返璞归真‘玩’的地方。接下来,东艺社区将继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丰富软硬件设施,开展更多的文体活动,让居民生活丰富起来。”东艺社区负责人说。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上行人成为一种常态化习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日益增多,行人过街需要格外注意交通安全。一条小小的斑马线,更凸显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
    近日,记者来到人民大街与向阳大路交汇路口,来自各单位的志愿者们身穿志愿者马甲,举起有“礼让斑马线、数你最文明”的旗帜,示意机动车停车礼让、行人有序通行。此时虽正值早高峰,但所有行经此路段的机动车都立马停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仅这个路口,在我市其他路口,这样的礼让文明行为每天都在发生。“斑马线是行人的‘生命线’,也是驾驶员的警惕线。这几年,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公交车驾驶员张师傅告诉记者。
    “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以前过马路的时候总是胆战心惊的,但现在过马路时,驾驶员都会停下车让我先走,很有安全感。”年过七旬的梁先生告诉记者。斑马线前,司机轻踩刹车,小小的礼让,不仅方便了行人,更赢得了行人的点赞。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斑马线一头连着文明,一头连着安全。现在我市机动车驾驶人“礼让斑马线”行为越来越普遍,这种礼让行为,不但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使大家的交通安全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了。




电动车充电桩遍布各个小区


    安全集中的充电桩、合理的充电费用……近日,记者走进紫御华府小区,看到一排停放整齐的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桩前充电。居民李女士高兴地说:“物业公司安装的集中充电桩特别好,既方便了居民,也消除了安全隐患,可以刷卡或扫微信支付费用,定价公道合理,真是为群众办实事啊!”
    记者从该物业公司了解到,在未安装充电桩之前,居民经常从自家阳台、楼梯间和消防安全通道处扯线充电,给小区公共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目前物业共在小区内设置充电桩场地2处,安装充电桩4套,充电端口40个,可以基本满足小区业主的充电需求。充电桩配套的还有充电指示牌、充电桩操作流程等,让居民对使用流程一目了然。这些充电桩的建成,不仅极大方便了小区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切实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而且有效解决了电动车违规充电的问题,为小区居民营造了安全、有序、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记者在这里提醒居民,使用集中充电桩时要注意充电时长,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不可将易燃、易爆或可燃材料等危险物品靠近充电桩;严禁在充电枪或充电线缆存在缺陷、裂痕、磨损、破裂、充电线缆裸露等情况下使用充电桩。如有发现,要及时联系工作人员。如遇下雨打雷天气,要谨慎充电。




分类垃圾桶“分”出环保新生活


    为美化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倡导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深入推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垃圾分类措施,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全市掀起垃圾分类投放热潮。
    记者走访时看到一个个崭新的分类垃圾桶出现在辽源的大街小巷,垃圾桶上面分别标识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字样和图标,为前来投放垃圾的市民朋友提供了清楚的分类投放指示。在市委广场,市民吴先生正在指导3岁的女儿分类投放垃圾,在吴先生的指导下,孩子轻松地将手里的空矿泉水瓶子投放到了“可回收”垃圾桶内。吴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们在幼儿园就接受垃圾分类教育,在家里,自己和孩子的妈妈也比较注重这方面的指导,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还算比较强。但是之前没有这样的分类垃圾桶,指导孩子分类投放垃圾时存在一定困难。现在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桶,对于孩子从小践行垃圾分类投放很有实际意义,特别方便。
    分类垃圾桶的投放和使用有效解决了垃圾分类问题,可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合理的垃圾分类极大地提高了垃圾回收利用比例,有效利用可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点赞。




沿河景观带承载市民乐享运动休闲时光


    “和以前比起来,这边变化太大了!我每天都要过来转转。”市民王女士说,早晨,年轻人在晨跑健身,充满活力;午后,老年人在石椅上乘凉休息,悠闲自在;傍晚,小孩子在快乐地嬉戏,温馨惬意。这里,一天到晚可热闹了。这个让王女士赞不绝口的地方,就是位于辽河大路沿辽河新修建的景观带。王女士住在附近的晨风上东名苑小区,从她家到这里步行仅需3分钟。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平时的爱好就是跑步,每天都要跑步1小时。前几年,她只能绕着小区跑步,自从家门口修建了这个景观带,这里就成为了她和附近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对于附近居民来说,沿河景观带不仅方便市民锻炼身体,也让平时“遛娃”都有了好去处。记者在这里看到,除了锻炼、晒太阳的老人,最多的就是“遛娃”的家长。附近居民杨女士告诉记者,自从这里建好后,现在每天吃过午饭,她就带着孙子出门了。在谈及辽源市的变化,杨女士更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她告诉记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便利、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活在辽源最大的感受就是舒适和幸福。
    沿河景观带的建造,让城市更宜居、更富朝气、更具活力,也让群众生活更美好、幸福感更强。




    本版文字稿由本报记者 姜默涵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吴培民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