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乡去”——那些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
“回家乡去”——那些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人才是关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常见的是“鲤鱼跳龙门”式的离家进城,却鲜见“凤还巢”式的返乡归田。如今,乡村振兴全面开启,看好农村发展前景的人越来越多。“走,回乡创业去”,已经成为新潮流。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重点解决农村问题,包括支持年轻人创业的问题,通过补充青年的新鲜血液,给当前的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年轻人有技术、有志气、有干劲,他们有的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带动家乡的生产经营,有的把项目资金带回家乡,有的在政府扶持下“白手起家”……无论哪一种,都是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助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些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
投身农业反哺家乡

2018年,东霖农业在金州乡获得了31栋大棚产权。从此,东霖农业走上了规模化、制度化的大棚种植管理道路。2020年6月,东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迁至西安区碾山村,即碾山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对农业的不断研究和深入理解,公司先后创建并注册了碾山农产品品牌和暖房沟农产品品牌,重点种植番茄和香瓜,以优质的农产品和多种销售渠道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成为农业高端市场的稳定供应商,也提升了我市特色农业品牌的知名度。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土壤改造和设备改进、选种和窜茬、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传授农民优良种植技术等多个项目。因为两个园区的土壤暂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要通过有机粪肥的掺入,改造土壤透气环境、培育良好农作物。同时,为了增加产量,窜茬工作也在逐步摸索。刚开始涉足种植领域,对有些品种,特别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还在进行挑选中。销售方面,东霖农业与我市几家超市达成了销售合作,并准备在旺季尝试开启电商营销,线上线下宣传。在经营过程中,公司也有意将优良技术传授给稳定且有意向种植的农民。与此同时,陈炜达还在筹划一二产业融合酱菜厂,想通过实现生产农作物、加工农作物相结合,使产品淡旺可调、反季适中,带动就业和周边农户非棚膜种植。未来,东霖农业的大棚内,将是现代化农业带来的成果,力争实现产品优价、品质为本、渠道为王,时刻保持现代农业高端农产品供应商态势。
如今,东霖农业已经入住西安区碾山村、金州乡暖房沟,以企业加农户的身份,实现品牌注册、土地建设、园区规划、农产品营销多方面发展,成功孵化出碾山牌多肉、碾山牌香瓜、暖房沟西红柿等。陈炜达说:“东霖农业将一直遵循种植前做好市场调研、种植中做好市场预热、成熟时做好市场营销的发展模式,争取达到更好的销售业绩,从而助力我市农业发达、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扎根乡村的致富带头人

创业前期,蒋美玲带领顺阳合作社盘活村内闲置大棚49栋,累计投资400余万元建设应季特色采摘园区,包含大樱桃、黄桃、葡萄等多种温室培育水果。之后,合作社又先后流转土地3700亩建设经济林木,包括水果采摘李子树7.5万棵、杏树3万棵、苹果树1.3万棵、梨树800棵,另培育各种果树苗及绿化观赏树苗150余亩,林下种有赤芍、蒲公英、防风、柴胡等中草药,形成了集大地景观观赏、反季果蔬采摘、应季果蔬批发、中医药材种植、观赏树苗和果树苗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村合作社。
2019年,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顺阳合作社决定无偿拿出20%股份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惠及村集体和全体村民,永治村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了脱贫工作任务,实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全市“三农”工作的标杆村、示范村。2022年,合作社再次投资1500万元建设高科技现代立体大棚32栋,成为辽源市周边的蔬菜基地、水果基地、旅游基地。
长期以来,蒋美玲牵头的合作社累计带动周边农民就业5万余人次,村内人均收入增加近1万元,带领永治村广大农民告别了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耕作模式,转变为以多种果树和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高产值现代农业,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蒋美玲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和“农业专家”。
汗洒热土为家乡奉献青春

事业发展初期,唐宏江深知农民生活的不容易,因此他果断地为其他养殖种植户提供免费技术支持与帮助。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努力帮助村民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到村民家中讲解如何管理、如何喷洒肥料与防治病害等相关知识,使村民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收益,使这些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可以在帮扶下自主养殖、种植。但是如何让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村民也能得到帮助呢?这渐渐成为唐宏江开始考虑的问题。最后,他选择通过资金入股企业分红的模式发展扶贫产业项目,为家庭困难户送去产业红利。他说:“我知道村里的农户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在政府那么多好政策的支持下,我要加快农场庄园改扩建的步伐,以便能够帮助更多的村民。每当看到村民们嘴角的微笑,我就觉得这一切辛苦都非常值得,因为这就是我的初心。”
唐宏江觉得作为村里的一员,就要承担起振兴乡村、建设家乡的责任。放弃较好的城市发展机会,回到家乡、走进村屯,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和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发展种植养殖事业,为的就是报答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为他的家乡奉献青春、甩开臂膀,撸起袖子加油干,青春岁月不负韶华。
踏实创业成就行业先锋

佰晟源现代农业一直坚持“保姆式”创业服务,向农户免费提供菌棒、技术支持、回收计划,让农户接受“零”风险投资,待食用菌产生效益后再支付购买货款,推动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2017年至今,公司以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产业分红等方式进行精准扶贫,累计分红款26万余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累计带动500余户发展食用菌产业,人均年收入25000余元。
为了能够将“吉林长白山黑木耳”打造成地标产品、还原长白山木耳最原始的味道,公司的木耳菌棒所选择的原材料皆出自长白山余脉枝丫柴。种植园区远离市区,在食用菌生长周期内,园区全程采取视频监控,并由上级监管部门监管,开展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一品一码”,打造可视化农业。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研发高附加值食用菌产品——佰晟源富硒木耳。随着富硒食品的发展,填补了辽源市市场高端木耳的空白,拓展了辽源地区食用菌领域的品牌知名度。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公司还自主研发、人工种植了“四大名贵”食用菌的羊肚菌,实现了其在北方“安家”的目标。羊肚菌的成功种植,标志着公司已成为全国大规模人工种植羊肚菌的科技企业之一。
2018年至今,公司规模化种植在吉林省排名第一,助推东丰县打造“北方羊肚菌之乡”,通过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东丰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尝试和实践。企业被评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突出贡献民营企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市科技园区。付盛也获得“2015年吉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吉林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21年辽源市五四青年奖章”“2022年辽源市‘百年百杰’青年领军人才”“吉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
汇聚力量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2018年,通过一次在浙江工程设备的考察活动,李贺发现了南方自媒体电商的发展势头。回到家乡后,又多次通过调研走访、资料收集,下定决心成立了吉林省蜗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营业面积3100平方米。通过两年的努力,蜗牛文化在自媒体培训业务、自媒体电商与网红业务上均取得了优秀成绩。2019年,蜗牛文化的创业项目“综合性自媒体电商”项目荣获辽源市青年创业项目第一名,公司获评“辽源市优秀电商企业”。2020年11月,为探索我市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加强辽源市青年自媒体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助理青年电商的发展,在团市委的领导下,成立了“辽源市青年自媒体创业者联盟”,李贺任主席。2022年,蜗牛文化传媒成立辽源市金睿职业培训学校,致力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我市创业就业领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年,蜗牛文化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中心”。在乡村振兴的大时代背景下,看见乡村广阔发展前景的蜗牛文化传媒抓住机遇,于2022年成立了东辽县牛奔养殖公司,致力于肥牛饲养领域,目前存栏西门塔尔牛300余头。
李贺表示:“通过直播电商模式,可以拓宽我市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本土特色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我们将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让更多的产品乘着直播带货的‘东风’顺势而上,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以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为目标,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魏利军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