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有底蕴 文化之乡守艺人(二)

文明城市有底蕴  文化之乡守艺人(二)


传承核雕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核雕艺术家 李元福


    核雕是中国传统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0后”李元福(艺名:李疯)是辽源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手工核雕艺术家、“疯行天下核作社”创始人。代表作有十八罗汉、五方佛、关公、青衣、虔诚(佛手)、景观茶具、广寒宫、神兽等等,获须吟笙艺术奖、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展现代创意奖。他撰写的论文《论大机器时代手工艺人的去留》获《学习导刊》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雕刻界的大师是怎么铸就的》荣获《新商务周刊》“教育成果二等奖”;论文《谈守艺人的气节与三斗米》荣获《成长》杂志“教育成果一等奖”。
    李元福自幼酷爱雕刻。在别人眼中最常见的果核、葫芦、木头、石块等在他眼中就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景观艺术品。手工雕刻艺术是他从小一直梦想追求的目标。
    2000年,李元福毅然辞去高薪工作,专业从事传统纯手工核雕雕刻艺术创作。转型初期,李元福为开拓创作思路、提高自我技艺,多次奔赴全国各地走访各派名家前辈,与之探讨、学习、交流传统手工核雕雕刻技法。在坚持传统刀工技艺的道路上,李元福更是不忘初心地将自己的心中感悟与情感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既秉承了传统纯手工刀工的工艺技巧,又创新了核雕微雕的表现形式。经过十多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终于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雕刻风格和技法。
    努力拼搏、辛苦耕耘,必会得到应有的回报。2016年12月,李元福被评为新一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事业已然达到了一个小巅峰,但他并没有因此荣誉而懈怠,更没有因名利而骄傲。他没有走入模式化盲目地立派收徒,也没有忙碌于大肆宣传,他只是重新站在一个新的位置,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清晰流畅的创造思路。为了让自己有驾驭更深层次题材的能力,他把时间依旧留在了自己坚守的创作阵地,一丝不苟,并开始了创作人生中的新篇章。
    正是这种不骄不躁、潜心创作的心态,为他带来了更高荣誉。2017年5月21日,李元福被评为中国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如今的李元福,诸多荣誉在身。他的技艺、他的作品获得了中国传统核雕艺术爱好者们的广泛追捧。可以说,从技术、艺术造诣层面,现如今的他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但他认为手里的刻刀不能停歇,路要不停地走,他还会向更高的山峰持续攀登。他要同众多传统核雕守艺人共同努力,将中国传统纯手工刀工核雕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李元福说,他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创作中,将自己人生中的感悟融汇到雕刻作品里,形成个人独立自我的创作风格。他励志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纯手工核雕技艺,并坚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喜爱中国传统纯手工刀工核雕艺术。




弓开如满月  箭发似流星
——记东辽县弓箭技艺传承人 吕晓龙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角弓,伴随着《诗经》和唐诗中的词句,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弓箭是冷兵器时代的御敌利器,因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而载入史册,如今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保护和传承。曾经制作角弓的技术一度濒临失传,如今因为守艺人的坚守,重新焕发“风劲角弓鸣”的风采英姿。
    据考古发现,东辽县境内几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先民多以游牧、狩猎为基本生活方式,加之辽源市是史上著名的“盛京围场”,因此制作弓箭的历史至少有数千年并且相对比较发达。
    1989年出生的吕晓龙是东辽县弓箭制作传承人、弓箭文化传播者,也是东辽县平岗镇飞羽工艺品厂创始人。
    也许受“盛京围场”盛名影响,也许是与生俱来的男儿本色,吕晓龙自幼对弓箭有着浓厚的兴趣。上世纪九十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古装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更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弓箭的“种子”。小学期间,小伙伴儿的寒暑假都是吃吃喝喝走亲戚,而吕晓龙的乐趣便是搜集合适的竹子和相关材料,制作简易“弓箭”,然后带着一群小伙伴跑到山上,拉弓射箭。也是从那时起,他成了小伙伴儿的“英雄偶像”。中学毕业后,吕晓龙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把弓箭。虽然这是他第一次拿专业弓箭,但却丝毫不陌生,反而觉得这就是他失而复得的心爱之物。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把弓箭,而这把弓箭也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拥有了第一把专业弓箭,吕晓龙每天把玩的同时,也认真琢磨它的构造及制作原理。然后,“照葫芦画瓢”,试着自己制作。当他自己亲手制作出一把像模像样的弓箭后,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此后,吕晓龙广交有同样爱好的弓箭爱好者。他们以弓会友,互相交流学习,学习弓箭悠久的历史文化,探索弓箭制作的技艺精髓。制作弓箭是一门古老的技艺,是个成本极高、技术含量也很高的活儿。起初,家人及身边亲友都不太理解。但吕晓龙却倔强地坚持制作弓箭,并以此作为他的事业和爱好。渐渐地,东辽县弓箭逐渐被业内认可,小有名气。后来,吕晓龙成立了一家主营弓箭制作的工艺品厂。目前,该厂有20余名工人。吕晓龙连续多届被邀参加“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比赛活动中,来自东辽县的弓箭也在运动员手中获奖无数。同时,来自吉林辽源的吕晓龙和他制作的弓箭也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业内人士所认可。
    东辽弓箭主要采用巴西花梨、黄金檀、水曲柳等木料和动物皮革精制而成,作品分“古”“雅”“猎”“炫”四个系列,既保留了传统弓箭的文化特色,又赋予了鲜活的现代元素,不仅可以做体育器材和娱乐用具,也可以用于环境装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2017年,该项目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弓箭文化是我国各个民族交往融合而成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弓箭为载体和符号的一种表现,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支流。中国弓箭文化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不懈奋斗,也是古代人们顽强拼搏精神的传承。研究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从文化遗产与科技认知的视角去观察它、提炼它,找到了传统与现在,还有未来的一个平衡点。”吕晓龙说。




非遗面塑捏出励志人生
——记辽源市第四代关东面塑传承人 李恩庶


    面塑,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捏面艺人用手加上简单工具,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压、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中国的面塑艺术最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宜宾面塑则起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991年出生的李恩庶是先天性脑瘫患者,虽然身体多有不便,但自幼勤奋好学,不仅学习成绩好,还跟随师傅学习关东面塑多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高薪的企业白领工作,毅然回乡创业,创办了现在的关东面塑教育研究机构。如今,他是我市第四代关东面塑传承人,不仅继承了老一代面塑艺人的高超技艺,还敢于创新,开发出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十二生肖(卡通版)、葫芦兄弟、熊出没等一系列现代卡通人物形象。同时,对制作原料也进行了大胆尝试。目前,他所使用的就是德国进口软陶泥,替代了传统的面团,使作品颜色更丰富、储存更便利。
    李恩庶说,关东面塑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希望将传统的面塑技艺发扬光大,将“关东面塑”打造成辽源的一张城市名片。
    2016年,李恩庶萌生了让面塑走进课堂的想法。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于是,“关东面塑进校园”活动相继在辽源市多寿路小学等十余所学校开展。学校开设了关东面塑手工课程,累计培训学生10万余人。2019年,关东面塑正式被列入辽源市地方特色课程体系。2020年,李恩庶编撰出版了《关东面塑特色手工课程》(第一版)系列教材,为关东面塑的传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李恩庶本人也被评为“辽源市2020年度十大杰出创业先锋”。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李恩庶带领团队历时三个月设计制作“感恩奋进”面塑红船作品。“该作品表达了对建党百年的真挚祝福。”李恩庶说。
    李恩庶表示,对于未来,希望面塑课能走进更多的学校和幼儿园,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从中感受艺术的乐趣。他还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掌握这项技能,让他们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巧手卷出艺术品  衍纸渊源在辽源
——记西安区安家社区衍纸工作室衍纸画技师 陈玉平


    衍纸亦称卷纸,是纸艺中比较独特的形式。作为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生活艺术,其运用卷、捏、拼、贴组合完成,常被用于卡片、包装、油画等物品的装饰上。衍纸艺术又称卷纸装饰工艺,以其专用的工具将细长的纸条一圈圈卷起来,成为一个个小“零件”,然后组成这些样式复杂、形状各异的衍纸画。
    2015年,安家社区在开展“打造平安智慧社区,共建幸福和谐安家”活动中,在辽源市妇联、西安区妇联的大力支持和西安区委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安家社区党委将衍纸艺术引进社区。2016年,成立了安家社区衍纸剪纸工作室。目前,安家社区的衍纸画作已走出辽源、落户吉林市。
    1971年出生的陈玉平于2013年到安家社区工作,2015年成为安家社区衍纸工作室剪纸、衍纸画技师。近年来,她坚持以认真钻研、大胆创新为创作宗旨,潜心创作,现已创作出800余幅栩栩如生的衍纸画作品,多次荣获各类奖项。
    那丹伯镇衍纸画项目位于那丹伯镇新华村。2018年和2019年,陈玉平两次前往新华村对村民进行培训,村民制作的衍纸工艺品在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上深受欢迎。自项目实施以来,通过现场教学、手工培训、订单销售等方式,为村民搭建了提升技能、不断增收的平台,用小小的纸画绘就了脱贫攻坚“幸福之路”。2019年,“春雨工程”项目实施,衍纸画项目入选了“春雨工程”项目名单。同年5月,衍纸画志愿服务团队在龙山区实验小学开展了衍纸画培训,选择了70名在校孩子开展长期免费培训,陈玉平担任指导老师。
    衍纸画的推广与传承,得到了各界的一致认可。2017年4月,陈玉平参加辽源市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荣获衍纸画组一等奖,并被授予“辽源市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5月,衍纸画作品参展辽源市首届凌云寺民俗文化庙会;同月,陈玉平荣获辽源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被评为全区“西安之星优秀人才”。
    2020年,陈玉平积极参加“2020吉林巧姐大赛”,所作作品荣获“手工艺组铜奖”,同时被聘为“吉林巧姐”高级讲师。
    陈玉平说,衍纸画是安家街道的传统品牌。今后,她将与街道共同从三个方面对衍纸画品牌进行打造提升。一是大力抓好传承。将通过举办培训班、技能比赛等方式,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和百姓中不断寻找爱好者并进行培养,让技术有传承、百姓有手艺。二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传播作用,不仅在电视、报纸上进行宣传,还要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断提升知晓率。三是打通销售渠道。要巩固以往企事业机关单位购买衍纸画的销售渠道,同时也要通过淘宝、微店、电商直播等形式,不断提升衍纸画的销量。 



李元福在小小的核桃上进行雕刻创作。


吕晓龙在制作弓箭。

李恩庶在教小学生制作面塑。

陈玉平在创作衍纸画作品。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