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员”傍身 转型轻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基层干部需要转型,那么,怎么转?请看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党支部书记张井春的转型实践——
“五员”傍身  转型轻松
本报记者 郑玉梅 田蓓蕾 陈博琳


    在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村民的眼里,村党支部书记张井春就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人。论发展生产,他是村里的市场信息员、技术辅导员、产业发展探路员;论村子治理,他是矛盾调解员、村风培育员。因此,张井春成为村民的主心骨。
    先行先试,向示范转型,当好产业探路员
    农民底子薄、经济基础差,经不起市场折腾,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为了让村民们在致富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少受损失,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张井春当起了产业发展的探路员,甘当村民创业的“小白鼠”。
    听说养桑蚕挣钱,他自己花了1万多元买了2万多株桑苗进行试验,结果因为气候原因,桑叶每年只产一茬,准备在村里种桑养蚕的想法只好搁浅了。后来,村里准备发展“1219号”辣椒种植,并签订了1万斤销售合同。张井春还是自己先试种,最终收获了5万斤辣椒,虽然辣椒最后全部售出,但结果还是赔了点。通过这几次的“探路”,村民们认识到张井春让村民干的都是稳赚不赔的事。
    以前,新力村养牛一直是空白。2021年,新力村党支部为了发展养牛产业,决定创办西安区金穗种植养殖合作社。全村300多名村民坐在村部广场上一起研究此事,大家一致拥护并参股,他们说跟着张书记干准没错。一年间,合作社养的牛由25头发展到55头,在合作社的影响下,又有4户村民发展起养牛业,养牛成为全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产业先行,向经济转型,当好市场信息员
    三组村民曲成双和曲成宝兄弟俩有两片柞树山场,过去一直包给外地人放蚕,每年只有承包费收入。张井春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柞蚕资源非常有限,市场肯定越来越好。张井春便给曲家哥俩打气,鼓励他们自己放蚕。今年,哥俩收入达到20多万元,比承包给别人翻了好几番。
    二组村民肖俊彪以前什么都干点,一直折腾但没赚到钱。张井春见其对机械有兴趣,就建议他转行“养”挖掘机。在张井春的帮助下,他几次更新设备,活源越来越多,收入年年提高,成为村里的富户,他逢人就说是张书记带他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在新力村谁家要想种点啥、养点啥、想琢磨点新的来钱道儿,都要让张井春给拿个主意。他不点头的,人们肯定放弃;他点头的,村民才放心大胆地干。为啥张井春如此让村民信服?因为张井春打小就是从市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他先后从事过多个行业的生意,对市场信息有着精准判断。尤其是当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张井春更加关注各行各业的市场信息,哪些适合农民干、哪些能让腰包鼓,他都成竹在胸。
    增强本领,向服务转型,当好技术辅导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繁重的基层工作,张井春利用一切时间给自己“充电”。他看新闻、上网课、学经验,只要是对村民有用的,他都想学。张井春觉得,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就这样,张井春先后取得了“助理畜牧师资格证”“经纪人资格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村里建设养牛场后,张井春每天都要去转两圈,虽然配备了饲养员,但主要的技术支撑还是他。在他的指导下,牛场牛犊成活率高达95%以上。如今,张井春谈起种养业头头是道。
    村民宋德宝没有养牛经验,自己花高价买了10多头牛。买回来后,牛不长个、不增肥,养了一年多的母牛也不带崽。张井春知道后主动去宋德宝家了解情况,并给出了具体饲养办法。过了一段时间,宋德宝家的牛不但长大了、养肥了,母牛还下了小牛犊,这可把宋德宝乐坏了。
    一天,牛场的饲养员焦急地给张井春打电话:“张书记,快来一趟吧。那头要生产的牛情况不太对。”挂断电话,张井春直奔牛棚。张井春仔细观察那只待产母牛情况后,凭经验判断这头初次生产的母牛肚里的牛犊有点大,恐怕会有难产风险。情况危急!张井春立即找人帮忙,运用自己掌握的助产技术给母牛接生。最终,张井春助产成功,母牛小牛均平安。
    预防为主,向疏导转型,当好矛盾调解员
    农村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村里,村干部各种纠纷缠身。村民之间有了矛盾,如何做才能让村民矛盾及时化解在“家门口”?张井春带领村班子探索出“阻断式调解”模式,做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阻断式调解”就是依托张井春调解工作室,通过分析矛盾成因,鼓励矛盾双方当事人自主化解矛盾。张井春说:“都在村子里住着,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的还沾点亲戚。利用这种感情纽带,通过调解教育的方式,一般都能把问题解决好,并且不会出现反复。”
    “阻断式”调解让村里大量细小而琐碎的村民矛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对全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新力村被评为“吉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张井春工作室也被省市司法部门命名为“张井春个人调解室”。
    春风化雨,向引导转型,当好村风培育员
    “您好,我是张井春。请问您有什么事?”采访途中,张井春接电话的开头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张井春说:“起初,村里人都不在乎这些,打电话声音高八度,有时还会把情绪带到电话里冒几句‘脏话’。但我觉得,要做事先做人。只有把崇尚文明这个大前提做好,才能做好其他的事。”张井春以身作则,从细微小事入手,用实际行动引导带动村民。张井春影响村班子、村班子影响村民。如今,村民打电话都会用“您好”“请问有什么事”……
    这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村民李桂芹。原来的她怨气十足,动则骂人。现在,在好村风的影响下,李桂芹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不但说话文明了,在环境整治活动中还当起了志愿者。
    2019年新力村建设了“家规家训一条街”。每家每户门前挂着的家训牌子彰显的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村民们热爱生活的生动诠释。不仅如此,为了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村班子把过去大家口口相传的乡村历史记录成册,形成《新力村村史》,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新力村人勤劳质朴、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现在,新力村有“全国好人”1名、“省级好人”1名、“市级好人”5名、“区级好人”5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好人村”,并荣获“吉林省精神文明标兵村”称号。
    张井春说:“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村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转型迫在眉睫,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发展。村干部再当‘门外汉’肯定行不通,过去引导村民靠嗓子,如今引导村民要打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