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织牢最大“保障网”兜紧兜住基本“民生线”

织密织牢最大“保障网”兜紧兜住基本“民生线”
本报记者 郑玉梅 王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这不仅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明确了思路,也对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
    回顾近年来我市社会保险工作,党委政府在持续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不断扎牢织密“扩大覆盖范围、强化基金支撑、提高待遇水平、细化管理服务”安全网,兜紧兜住“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这张最大社会保障网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制度设计
    2018年1月,我市正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作为全省首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准备期试点单位,我市试点工作得到国家人社部督导组高度肯定。2020年1月,我市作为试点率先在全省顺利完成工伤保险职能划转和业务交接。至此,涵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五保合一”社会保险体系在我市正式确立。
    2020年11月,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2021年7月和2022年1月,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也先后实施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涉企险种全部实现省级统筹,为提高基金支撑能力、防范化解基金穿透风险、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坚强保障。2022年7月,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顺利接轨全国统筹系统,在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参保人群
    在党委、政府统筹部署下,自2019年起,通过完善数据共享比对机制,我市定期开展涉保部门信息比对,筛选应参未参、选择性参保用人单位作为扩面重点,建立台账动态管理,限期规范参保;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百万惠民工程”,面向广大未参保城乡居民开展政策宣传、参保动员,仅202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3万人;积极推进基层快递网点等新业态群体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我市7户快递网点、141名职工已参加工伤保险。现在,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20年初的26.24万人、3.78万人、7.72万人,增加到2022年8月的30.5万人、3.98万人、8.72万人。
    关键词:基金运行
    2020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和经济下行等因素,我市迎难而上、主动作为,通过政策牵引、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创新基金预算管理、落实分担机制等措施,有力拉动基金征缴,为落实国家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以来,累计征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23.95亿元,超出省下达计划任务5.64亿元,有力减轻了地方兜底压力,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6.14亿元、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2392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7461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2479万元。今年前8个月,征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7.31亿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5亿元、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595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475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426万元。
    关键词:保障水平
    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2020年的2125.69元提高至2336.04元,增长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2021年3月和7月两次提高,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03元提高到113元,增长9.7%。失业保险金标准由2020年每月1185元提高至每月1476元,增长24.6%。工伤保险平均伤残津贴由2020年每月2877.28元提高至3061.5元,平均供养亲属抚恤金由1167.65元提高至1273.65元,平均生活护理费由2061.98元提高至2196.59元,涨幅分别达到6.4%、9.08%和6.53%。
    2020年以来,我市发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80.41亿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13.01亿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820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813万元、发放工伤保险待遇3829万元。
    关键词:服务水平 
    2020年9月,我市率先在全省社保系统启动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即时办结反馈”的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新模式,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公共业务全部纳入综合柜员经办范围,并全面梳理社保公共服务事项,将老百姓眼里的一件事,由“多窗分散受理”变为“一窗通办”,极大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间。
    与此同时,我市加速社保“数字化”转型,推行“不见面”经办服务模式,疫情期间,参保单位和群众社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成为新常态,有效降低了经办服务大厅人员聚集风险,并创建“窗口前移”志愿服务模式,组织后台干部职工组建社保“红绶带”志愿服务团队,在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自助设备操作指导和网上经办引导,推出社保“适老化”服务,构建跨部门业务协作新机制,“一厅联办”少跑动。
    关键词:助企纾困
    2020年,我市顶格精准快速落实社会保险“减免缓降返补”政策,累计减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1.13亿元,惠及各类企业1200户;为403户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011.55万元,惠及职工22565人;为25户参保单位发放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稳岗返还资金3500.25万元,惠及职工4923人。对全市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参保企业,稳岗返还标准由50%提高至100%,合计为346户参保企业补发稳岗返还资金248万元,惠及职工1万人。扎实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全年发放失业补助金1766人次,共计155.13万元。
    今年,我市再次顶格落实社会保险助企纾困一揽子硬核举措,打好政策“组合拳”,为企业送去“及时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通过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累计为1783户失业保险参保单位、2178户工伤保险参保单位减轻缴费负担1044.8万元;为符合缓缴条件用人单位缓缴各类社会保险费1163.8万元;为794户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26.59万元,惠及职工20179人;为959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补助资金1054.75万元,惠及职工21806人;为26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4万元;为2877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316.3万元;发放临时价格补贴2.64万元。
    关键词:重大改革
    2021年以来,按照全市改革统一部署,我市社保系统扎实做好厂办大集体涉改参保企业和职工信息查询、欠费核销、关系接续等工作,共为全市101户涉改企业、近2万名职工查询参保缴费明细,为92户企业、3987名职工办理了新参保手续,为88户企业申请核销欠费,核销金额8854.6万元,极大减轻企业历史包袱。在此基础上,针对涉改职工待遇领取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积极与省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有效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了涉改职工社会保险权益。
    关键词:脱贫攻坚
    2016年以来,以“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为突破口,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下,联合民政、人社、卫健委、残联、金融保险机构等部门,创建实施了“五点双享两救助”精准扶贫保障机制,有效破解了特殊困难群体“脱贫难、易返贫”的症结。截至目前,共有4306人通过领取养老金,实现了永久稳定脱贫。2017年,“五点双享两救助”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选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1年,市社保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市社保局还扎实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严肃工作流程,做到了人员认定、参保录入、代缴资金入账三到位,并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城乡居保扶贫代缴政策,让代缴对象及时知晓,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2020年以来,累计为4.4万人次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4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