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闻工作者是什么样

我眼中的新闻工作者是什么样


    劳动节,记者歌颂劳动者;护士节,记者礼赞“白衣天使”;建军节,记者致敬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我们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今天我们依然奔赴在采集、传播新闻的路上;今天,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用文字描述他们眼中新闻工作者的模样……


传播党的声音 记录伟大时代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程炜博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第23个中国记者节。在此,我代表辽源市委,向全市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一直以来,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守初心、恪尽职守,踔厉奋发、守正创新,以镜头记录历史、以妙笔书写担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生产生活,用心用情采写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新闻作品,为辽源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希望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苦练“内功”、提升本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突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采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感染人、暖民心的好新闻,更好地传播党的声音,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更生动地讲好辽源故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辽源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2年11月8日




今天的“我”更懂“你”
辽源日报社副总编辑 郑玉梅


    今年5月,我由市委宣传部调转至辽源日报社,由一名机关干部成为一名党报分管记者采访和稿件审核的副总编辑,成为新闻队伍中的一员。身份的转换,岗位的不同,半年时间,我的感触良多。
    在属于我个人的第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我想对辽源日报社可爱的记者、编辑们说……
    曾经,我眼中的你们,有弹性的工作时间,能去各种不同的地方,结识社会各界不同群体,对各界人物进行采访……   
    现在,我眼中的你们才是真实的。你们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无条件地接受新闻采写任务并在要求时间内交稿。因此,你们工作的时间是从黎明到深夜。你们的口头禅是 “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尤其每逢重大事件日或大型会议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奋战到次日凌晨才下班。你们就是奋战在新闻战线上勇敢无畏的战士!
    你们关注重大事件、关心社情民意,忠实履行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一个个重大事件的浓墨书写、一个个围绕中心的积极发声,是你们对这份事业、这个时代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决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担当作为,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主动设置议题,创新表达方式,与同事们一起深入新闻一线,采写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的新闻稿件;聚焦精品创作,培育全媒体人才,唱响主旋律,讲好辽源故事,始终保持党报人的昂扬锐气和蓬勃朝气,我们携手把《辽源日报》办得更好!
    今天的我更懂你!
    今天的你是最耀眼的星!




新媒体时代,他们成了不会飞的“超人”
市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主任 籍文浩


    百姓眼中的“辽源吉D微风”的记者们似乎是一个全能“超人”,能写、能拍、能摄像,能制作视频、能直播,专注、敬业、会沟通都是他们身上的亮眼标签,常年一件工装马甲,每天跑新闻晒出的小麦色皮肤和一脸的标志性的淳朴笑容,熟悉的朋友都亲切地叫他们为“超人”。他们全年无休息,24小时处于工作状态,手机里的各种提醒铃声几乎不停地响起。数字时代下,高速、直观、碎片化成为读者新的追求。他们意识到了必须打破传统媒体报道“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局面,这个团队潜心研讨策划,在尊重新闻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注重通过对视频进行专业的拍摄、剪辑以及文案构思等诸多细节,尝试把新闻趣味化,增加通俗性、可读性。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无数的书籍与他的经验积累,造就了一条条有情怀、有活力、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每当有热点社会新闻和重大事件发生时,他们总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坚持用公心为民众发声,成为政府与群众的纽带,因此也被称为百姓的“贴心人”。




致敬与我们同行的记者朋友们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 舒俊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是属于中国所有新闻人的节日。而我作为一名公安交警队伍中的“新闻工作者”,每到记者节的时候,也总觉得这是属于我的节日。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十余载,让我与辽源日报社的记者朋友们结下了深厚友谊。记者节马上就要到了,回想我们并肩作战的点滴过往,心中也感慨万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事业是时代、社会的一部分,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而引发,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出行意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交通安全宣传在日常交管工作中,是不可代替的重要部分。作为宣传工作者,辽源日报社的记者们聚焦平安,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进来,记录下辽源道路交通管理事业的点滴进步,推动了辽源人民交通安全意识的整体提升。
    防洪抗疫,他们同交警一起奋战在一线,闻“汛”而动、向险而行,硬核担当,顶风冒雨记录一线执勤交警的工作点滴;创建“文明城市”,他们与公安交警共同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出行,持续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查处违法,无论白天黑夜,他们随警而动,曝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强大舆论威慑……无数个日出日落,我们共同见证,每一次大型活动,都有我们并肩作战的身影。他们用心记录着每一个瞬间,让每一次报道精彩呈现。这么多年来,辽报记者与交警一起在路上、在新闻现场,见证着城市发展,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讲好交警故事,发出交警声音。
    接触多了,辽报的记者们不仅成为我们的朋友,更成为我们的战友。他们对稿件无休止地打磨,和对画面精益求精地追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何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从来都不是镜头的主角,但却在镜头背后做出了大量工作,给予公安交管工作最强力的支持。他们不断锤炼“四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常识,传播守法知礼的文明交通理念。感谢!感谢每一位记者朋友们,为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安全事业所付出的辛苦,感谢每一位记者朋友们的笔耕不辍,记录下辽源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点滴进步。
    在第23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祝所有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愿星光不负赶路人,向每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忠诚信仰一身担
辽源市作家协会主席 王德林


    陈博琳看似柔弱,实则坚强。
    作为纸媒记者,她始终坚信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
    陈博琳像她的文字一样,单纯,干净,美好。
    法国作家左拉说:“忠诚是通往荣誉之路”。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她的全部荣誉源自忠诚,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忠诚于自己至高无上的信仰和职业操守。
    陈博琳生于隆冬1月,隶属水瓶座。这一星座的女性往往指向勤奋、创新和倔强,气质独特空灵,追求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
    她的每次采访,都是有的放矢;她的每篇稿件都彰显道义与担当、书写情怀与热望。八年的坚守,她用柔弱的心、敏锐的眼、平实的笔,讲述了一个个辽源故事,用充满人文关怀的稿件,诠释着媒体人对责任与信仰的无比忠诚。《“青年南仁东是一个能成‘大器’的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照亮我前行……》是她远赴通化采写的两篇通讯,在辽源首次报道南仁东的先进事迹,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
    《辽源日报》给了陈博琳激情、理想和信念。她始终牢记一名优秀记者要有“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的坚守,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要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韧性。纷繁的生活,使她的内心在敏感中有一份坚守。一名称职的记者应具备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陈博琳做到了,表象的后面,气韵彰显她的品格、格调。
    陈博琳是报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干记者像模像样,出色完成各种采访任务,荣获过吉林省新闻战线开展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三等奖;做党务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做党务工作的用心人;疫情防控期间下沉社区起早贪晚,任劳任怨。很多时候,采访和工作回到家已是灯火阑珊,她平时很少应酬,热衷于案牍劳形,在文字的海洋里徜徉,立志做一个学者型记者。
    陈博琳做事单纯认真,简单得像白描画,把洞察力当做职业基准线,腾挪的空间更有了无限可能。29岁的她希望自己永远保持激情和动力,保持一个人在路上奋力奔跑的姿势,用敏锐、丰富、饱满的笔触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生动描绘辽源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陈博琳端坐如仪敲击键盘,我似乎听到了她正在拔节生长的新声。




一直为梦想而努力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 乔彦


    又到了一年记者节。截至2022年,我的姐姐刘红娇走上工作岗位已有二十年,做记者也有十来年了。从最初对电视里、报纸上记者的仰望,到真正成为《辽源日报》的一名正式记者,姐姐的经历让家人们都深感到了记者工作的压力与艰苦、光荣与责任。对于姐姐,我懂她作为记者坚持的初心,也懂她夜以继日的付出,除了心疼,更多的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敬佩!
    相信很多人和以前的我一样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记者,会认为记者是一个高高在上且充满正能量的职业。因为在我们的眼中,记者是社会活动的活跃分子,是信息的传递者,是反映时代、记录历史的人,可以说记者是这个社会和大众的“教师”。这对记者的要求自然也很高: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专业知识和技能、多元化思想和贯通多领域学科知识……
    直到我的姐姐也成了一名记者,让我看到记者最真实的工作状态,他们每天都要周转于各种新闻的报道以及寻找各种新闻素材的工作中。日常看到姐姐的状态,不是与新闻当事人和工作伙伴的沟通,就是坐在电脑前噼噼啪啪地打着字,甚至吃饭时也是手里握着手机在翻阅着新闻,也常常听到她下班回家说明天又去采访,回来继续做到电脑前码着字。遇到突发事件或是重大新闻报道,连续多日奋战,甚至晚上没时间睡觉也是常有的事。看着她日常忙碌的身影,也让我们对她的身体健康有着深深的担心。
    姐姐的女儿今年6岁,正是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可即使姐姐在家里,也经常是坐在电脑前,一会儿打电话核实事情,一会儿专心地改稿子,女儿喊她也听不到。有时候,她一边坐在床上怀里抱个娃儿,一边看稿子。多少次都是女儿在陪妈妈工作,在期待一会儿忙完妈妈给讲故事的过程中自己走进梦乡……去年,姐夫受伤住院并多次手术,姐姐要医院、家里两头跑,全靠家人朋友帮忙才坚持下来。姐夫的治疗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就这样,姐姐也尽力做到工作家庭两头兼顾。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照顾下,她也全力回馈大家的关心爱护,没有耽误了重大报道。
    在即将到来的记者节,我想对她说:“姐,你坚持你的初心,做到了你希望成为的记者。但看到你忙碌的身影,除了心疼,还想对你说声:‘姐,一直为梦而努力的你好棒!’”




我眼中的记者朋友
工农乡政府宣传委员 袁晨菲


    她叫孙嘉筱,是辽源日报社一名普通的记者,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
    有一次,她到大良村作芍药花谷开园的新闻报道和新媒体报道工作,我负责与她对接。仪式十点钟正式开始,八点十分孙嘉筱就提前到达现场。
    也许是对我们的考验吧,那天天气特别晴朗,烈日当空,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热浪。环顾四周,风景如画,生机盎然。不过,这些似乎与认真投入工作的孙嘉筱无关,她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倾注在流程熟悉、文化寻觅、实地考察上,其目的在为捕获最精彩的瞬间和有价值的素材。
    采访结束,她已是汗流浃背,虽已晌午,也顾不得休息,草草扒了几口饭,便起步返程,又投入到撰稿和视频编辑环节,她要第一时间把新闻带给群众。
    孙嘉筱告诉我,其实她已经注射点滴四五天了,一周前被确诊急性胆结石,为了不耽误工作,每天下班后她自己去诊所挂点滴。我责怪她工作太拼,不注意身体,她笑着说这次采访算比较轻松的,一般下乡经常跑三四个乡(镇),紧接着还有会议,有时稿子和视频编辑都得加班到深夜才完成。
    以前,在我眼中的记者,光鲜亮丽,令人羡慕。要不是这次工作对接亲身体验,真不知光鲜背后的酸甜苦辣。他们常年奔波在新闻报道一线,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他们不畏艰辛,日夜兼程,用镜头、用笔记录着最真实的事件,用汗水、用心血书写着无悔人生。
    像孙嘉筱这样的记者,记录着勤劳朴实的辽源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身影,见证着担当进取的党员干部在这片热土上奋斗的足迹,讲述着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们的身影。他们,坚守着一份责任,担当着一种使命,用事实说话,传播着有温度的正能量。




亦师亦友是记者
辽源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西安大队 孙涛


    我和赵强的最初相识,还是通过文友的介绍,从而开始至今十多年的交往。文学的纽带坚韧而牢固,承启着人性的温婉与世俗,也令友谊的道路越走越宽,携手的扶持更加紧密。
    那时候的他,还是个有点愤世的青年,可以勇敢地为朋友挺起并不强壮的臂膀,为了庇护弱小而挺身而出。这令我感到惊奇,以为他的仗义是为了浅薄的面子和虚浮的自尊,但是我错了。赵强确实有着青年人的朝气和锐气,尤其在面对公平严重倾斜的时刻。
    我们在文学的探讨中,互相汲取对社会的认知、对生命的关照,以及对生存的感慨与体会。同时,也把这种体悟的智慧秉之笔端,呈现纷飞的诗句和铿锵的文章。赵强的创造力很强,他可以在一夜里,写上十几首抒情的诗歌;也可以纵横捭阖数千上万字的论文。他讲过自己的经历,在部队的大熔炉中成长锻炼,这让他的身上有了凛然英武的气质。
    正是有了这样的能力储备和基础,让他有机会顺利成为报社的一名记者。赵强在报社记者的岗位上如鱼得水,恣意奋发,很快成为一个令人不能忽视的有生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很快承担了一些比较重大的报道任务,并圆满完成。所有的文友都希望他能在这种环境下更好地完善充实自己,并对积累下未来的美好前程。
    赵强并没有辜负这种期盼。他的笔底波澜不断外溢,荡漾出缤纷的水花和涡流。在本职工作以外,也没有耽误文学的创作。因为突出的成绩,他在市作家协会等文学社团中担任重要职务,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为这个城市文化生活活跃着精神的动能,同时不断积累着人文财富。
    因为职业的缘故,赵强似乎对社会事件和国家大政新闻更加关注了。敏锐的政治触觉和析辨能力是记者不可缺少的,而在对历史的唯物辩证以及新时代精神的剖析中,赵强对采访和编辑工作有了自己的高标准和原则。他曾经编辑的一个整版的《扎兰芬围诗会作品》令我至今难忘,还有其他更多准确把握和灵活应对的故事,总是在我们举杯对酌的时候愉快地交流着。
    我希望这个青年永远不忘初心、勇于奉献、开拓进取、幸福快乐!




为党传声  为民代言
新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苍荣欣


    记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在我心中的闫书御琳这个小记者是刻苦认真的,任务一来,节假日也要立即出发,抢新闻时效,熬夜赶稿成“家常便饭”。
    追寻事实真相、社会公义及民生福祉,记者步履不停,始终“在路上”,直面真相,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与广大新闻工作者一起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勇敢逆行、连续奋战,及时报道疫情防控动态,用情讲述抗疫故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记者不仅文字功底必不可少,但更可贵的是她有一颗初心,并把握好这颗初心。这颗初心,就是为党传声、为民代言。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经常要与记者打交道,也深深体会到了记者们的不容易。“伟大”和“渺小”往往是相对而论,在生活中,她与广大新闻工作者一样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但也正是这些普通人,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守护着百姓的公平正义,读人间事、观世间情,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了保护这个城市和居民付出了多少汗水,我们看不到他们,但他们无处不在。




今天,他的“战场”在这里
共青团辽源市委员会 魏文秀


    平日里,他的眼里满是新闻,下基层摸爬滚打,拍摄出许许多多的民生画面。疫情防控期间,他放下手中的相机,切换角色换装志愿者“大白”,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他成了别人眼中的新闻。
    吴培民是辽源日报社摄影部的一名新闻摄影记者。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疫情防控期间,他听从指挥,不惧艰险,多次深入防控一线,采写拍摄了很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在全市志愿者招募公告发布的第一时间,他主动请缨,火速报名参加。无论是帮助富国社区核酸检测,还是入户居民家作走访排查,还是在仙城物流园区运送蔬菜物资,他一次也没落下过,再大的风雨也阻隔不了他奔赴志愿服务一线的决心。
    细微之处见精神,艰难时刻显品格。吴培民说:“平日里我的战场在新闻现场,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的战场在这里。党员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鼓舞。我就是要时刻牢记宗旨,服务为民,不叫苦不叫累,舍小家为大家,为社会积极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疫情防控一线上,他用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彰显抗疫真情。
    2022年的初春寒气未散,冷风中夹杂着沥沥细雨,在连续几天的“抗疫”志愿服务活动中,寒风夹杂着细雨,让吴培民模糊了视线、灌透了鞋袜、冻红了双手。数不清已经忙碌了多少个小时,搬运了多少箱蔬菜物资……
    当汽车满载着援助物资驶向远方,他开心地笑了,胸前的那抹“志愿红”在雨中熠熠生辉。他说:“跟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我的付出不算什么。疫情面前需要人人奉献一份爱,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我的家乡和人民,由我们来守护,相信春暖花开的时节会马上到来,战疫必胜!”
    工作中,吴培民严格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个人作品《“金点子”巧落实助力城市新发展》荣获2020年度吉林省“政协好新闻”二等奖,参与创作的作品《黑土地欢歌》荣获第30届2020年度吉林新闻奖“短视频专题”报导类三等奖。




今天,我向他们致敬
市医疗保障局办公室 赵克岩


    有这样一种职业,他们用正义的视角洞察生活、聚焦民生福祉,孜孜不倦地弘扬正气。他们用真实的镜头拍摄现实,运用摄影技术勤勤恳恳地传递美德。他们用公平的话筒采访真相,不畏强权威胁,勇往直前地守住底线。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此换来人间正道沧桑,他们是一群平凡而努力的人,用无私的真情和辛勤的汗水铸就着神圣职业——新闻工作者。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也是党新闻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很多中共早期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新闻宣传工作者。他们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动了共产党早期革命事业的发展。
    有陈独秀,以文载道,振臂高呼;有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回到我个人的所思所见,作为医保工作者,我眼中的记者朋友,是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都在不停地跑来跑去,让各种惠民的政策充分传播,让更多的百姓能够充分知晓,为了让百姓能够及时享受优异的医保政策,他们殚精竭虑,通过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文字、图片让百姓了解自身权益,正因为有他们的不懈努力,才能让正能量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