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猪倌书记”的杨殿刚

    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高材生,毕业后在深圳打拼了8年,有了好的人脉和继续发展的根基。可这时,他却回到家乡的小山村当猪倌。因为养猪,村民从认识他、信赖他到支持他。2013年,寿山镇福山村换届,选举他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村民都称呼他——

甘当“猪倌书记”的杨殿刚

本报记者 李及肃

    2007年,杨殿刚放弃深圳的一切,回家乡创业。回到福山村一个月的时间里,杨殿刚完成了对市场的考察。根据家里现有的条件,他将创业目标定在生猪养殖上。当时正是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生猪价格非常可观,市场前景好。于是,杨殿刚将自家存栏量几十头的猪舍,进行改造升级,投资25万元,新建猪舍3栋,将存栏量扩大到400余头。引进先进的猪饮用水设备、饲料加工设备、防疫器械设备及种猪130头。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增加,到2009年末,生猪出栏量由原来年出栏300头递增到1500多头。连续3年年均纯收入突破30万元。

    杨殿刚指着顺天养殖场院内6栋标准化的猪舍说,现在这里的存栏数已超过500头,还有100多头毛重超过400斤。猪价再涨点,就可以出栏。不过养猪也有不风光的时候。2010年,因疫情传播,一大半母猪死于堕胎,当年损失达20多万元。当时多亏了畜牧站和牧业专家的帮助和技术指导,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从那时起,杨殿刚开始下功夫钻研最前沿的生猪养殖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母猪、肥猪、仔猪建档,实施动态管理,不断学习饲养和猪病控制技术。现在,他已经可以独立及时救治生猪,并承担起全村“猪大夫”的职责。2011年11月,猪口蹄疫疫情严重威胁着村子里400余头生猪,正当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杨殿刚果断地拿出治疗方案,与养殖户骨干一起进行施救,药物注射、喷杀消毒……经历了5个日夜的忙碌,终于将疫情全面控制,做到了零损失。2012年,杨殿刚建起了更加环保的蓄粪池、仔猪围栏、跑圈和母猪产床,并将粪肥无偿提供给周边的种植农户。为了扩大生产量,当年他挑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大多零散的农户吸收为合作社成员,合作社无偿提供养殖经验,在产品加工、饲料购买、疫情防疫、生猪销售等方面有更多保障,当年就使合作社成员品尝到了生猪养殖获得的经济效益。现在,合作社成员已扩大到27户。在去年底到今年前几个月的生猪价格低迷阶段,合作社成员没有受到冲击,规避了风险。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杨殿刚信心满满地说,要把福山村的牧业养殖建设得更规范、更强大、实现多元规模的养殖,还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争取做到产销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