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辽源建设“密钥”:公正法律取信于民

——辽源市法学会服务民生记事
本报记者 李艳红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为民工程能服务万千百姓。辽源市法学会的诞生,既是法治辽源建设之所需,也是民之所盼。法学会触角触及基层,身处实践前沿,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百姓眼中实实在在的“贴心人”。
    2011年10月,辽源在全省率先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撤销街道,整合了30个社区。市法学会抓住契机,联合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和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组建了126人的法律专家团队,在城市社区和政法部门的立案信访、公安交通管理、信访部门、医疗单位等矛盾最集中、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建立了39个法律专家服务站。两年多来,共解决各类纠纷案件4374件,在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取信于民的桥梁。
    “法律专家服务站自设立以来,解决了群众身边大量的法律难题,化解了一批信访‘骨头案’,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刘伟说。
    权威中立:化解矛盾的第三方平台
    市法学会把法律专家服务站定位于专业性和民间性,让服务站具备了中立性和权威性,联系实际建立了代理、听证、解答、回访、化解等机制,为争议双方提供了一个说理释惑的中立第三方平台,让社会矛盾找到了一个理性平台的“泄洪口”。
    东丰县孙某因其前夫犯诈骗罪被判刑7年后长年上访。市法学会启动案件评查、公开听证后,邀请法律专家团成员进行依法解答,扭转了孙某“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观念。其两名外地代理律师赞叹地说:“辽源的法律专家服务模式,让我们很服气。”中城社区居民李某因与政府就土地征收补偿款产生纠纷而提起诉讼,二审败诉。李某不服判决,开始上访。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法律专家在中城社区召开了由法律专家主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政法委、法院、检察院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李某说:“专家的立场客观公正,不偏袒政府,既指出了他们在执法程度上的某些瑕疵,也指出了自己长期以来存在的认识误区。他们从情理和法理两个角度,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分析得明明白白,也教育我必须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最终在法律专家的协调下,李某自愿息访。“在群众与政府部门发生矛盾时,群众更相信专家的话。”中城社区党委书记朱德富说,法律专家服务站实现了“官员的清白,百姓的明白。”
    全角覆盖:织就密集的法律服务网
    矛盾纠纷的产生,其原因来自方方面面。市法学会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和群众的实际需要,在政法机关、信访部门、医疗纠纷调处委员会、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分别建立了法律专家服务站,聘请相关行业法律专家进行法律服务。
    政法机关的法律专家服务站,充分发挥专业理论特长,对司法实践中的疑难案件进行法律论证,多次避免不当的诉讼程序和浪费司法资源案件出现。市信访中心设立的法律专家服务站,随时解答上访人员提出的问题,针对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从法律层面给予协调,避免了20多起过激上访案件的发生。辽源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率先建立了“十位一体”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法律专家综合性服务模式,2012年法律专家参与调解案件3549件, 占立案总数的78%。
    全省首家“968968”法治咨询服务热线是为民提供法律服务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法律专家服务团队进行电话或网络法律咨询,远程视频用户法律服务,收集案件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法治服务等8项职责。从去年5月至今,共接听法律咨询服务电话4200多个,形成延伸发展。激活政法部门离退休干警资源,在涉法问题较多的部位,搭建起拥有117名“警官+法官”的法律服务平台。南康分局法律专家服务站的高仁杰和高士德,就是从市公安局治安科长和市法院民事庭庭长职位退休的,在成为法律专家服务团队成员后被誉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两大“高手”。边宏华从市检察院处长岗位退休后,被聘为辽矿公司法律服务站负责人,在对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举办预防职位犯罪知识巡回展,有近3000名党员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观看了展出,达到了“水未来先筑坝”的效果。
    机制保障:“身边人”解决身边事
    市法学会深入研究完善法律专家服务站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机制、法治咨询热线管理机制和代理、听证、解答、回访等机制,在先期成立9个法律专家服务站的基础上,又逐步成立了30个法律专家服务站。县(区)法学会深入挖掘自身法律人才,充分发挥驻社区的有关单位和执法机关的作用,把居住在社区的法律人员,依据各自专长纳入到法律专家服务站工作资源,用身边的法律专家和调解人才解决身边的矛盾。
    几年前,家住盛世社区的老人王某因对法院作出的人身伤害赔偿判决不满,多次上访。市法学会驻社区法律专家服务站了解情况后,为老人请来省里的法律专家悉心解答,终于打开老人的心结。老人对前来采访的《法制日报》记者说:“省里的法律专家都来给咱免费解答,我还有啥不满意的!”武洪生律师是盛世社区深受百姓欢迎的法律专家,每月不定期到社区进行法制讲座,与群众现场互动解答法律问题。该社区王阿姨因工伤没达到本人要求多次上访,武律师上门服务,依据法律和相关政策给予了满意答复,消除了她继续上访的念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几年来,法律专家服务站在不断增强百姓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同时,更获得了各方认可。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评价辽源法学会工作接地气,是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省法学会会长李申学认为辽源法学会工作是全省样本,值得借鉴。《法制日报》、《吉林日报》等多家媒体还对辽源法学会的工作进行了报道。2013年6月17日,刘伟代表吉林省在全国法学会会议上介绍了辽源法学会经验。
    实践证明,向老百姓提供无偿的多渠道法律服务,是一座城市向社会打响的民生品牌,法治辽源建设的成功秘诀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