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中齐心协力 灾害后奋发图强
——东丰县部分受灾乡镇抗灾自救见闻
东丰县横道河镇在8月14日至15日遭受龙卷风、冰雹、暴雨袭击,造成房屋不同程度损毁,树木折断、山洪暴发,农作物被淹、倒伏,部分村屯供电瘫痪。市委书记吴兰、市长金育辉深入东丰县拉拉河镇、大阳镇,到田间地头部署当前防汛重点任务,查看庄家损毁情况,调配救灾物质,到灾民临时安置点视察,关心他们的饮用水安全、食品保障及防寒保暖等生活情况。
昨日,记者来东丰县横道河镇、大阳镇等受灾重镇,看到受灾群众正全力开展自救和重建,生活秩序井然。
迅速行动奔一线 群众生活有保障
8月14日至17日,东丰县出现强降雨天气,东丰镇、横道河镇、大阳镇、三合乡4个乡镇遭受龙卷风袭击。此次灾害造成全县14个乡镇196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大面积农田作物被淹、倒伏,部分低洼地段民房损坏或倒塌,城乡部分基础设施损毁,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面对连续的强降雨,东丰县高度重视,沉着指挥,积极应对。截至8月18日,县委、县政府共召开5次紧急会议、3次调度会、16次现场办公会,就应对强降雨天气和抢险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第一时间奔赴各包保乡镇和水库,指挥抢险救灾工作。雨情、灾情发生后,该县迅速转移疏散群众,全力保证供电、通讯和道路畅通,强化防汛人员和防汛物资保障,加强重点部位、重要险段的排查管护。经过全县各级干部群众以及消防、武警、驻军部队、民兵的英勇奋战,成功经受暴风雨的考验。
灾情过后,东丰县在做到防汛思想不消,防汛力量不减的同时,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及时安排,周密部署,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扎实开展抗灾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切实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该县农业、水利、林业、民政等部门迅速统计、核实灾情,积极向上申请救灾资金及物资,保证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交通部门严密踏查公路、桥涵损毁情况,并抓紧抢修水毁桥梁及路段,保证交通通畅;卫生部门及时组织医护人员深入各乡镇村组,对广大群众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进行环境消毒和疾病预防,防止出现疫情,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畜牧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到受灾养殖户家中,指导帮助养殖户搞好防疫工作,并加大对全县农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住建部门对受损基础设施加紧抢修,保证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通讯、供电、供水等部门也加班加点,修复受损设施,确保通信、供电畅通和城区供水质量。全县各乡镇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抗灾自救,会同农业部门科学指导农民采取有效措施挽救受灾农作物,降低作物减产面积;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加紧修缮受损房屋,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对水毁路段及桥涵进行基本整修,确保灾后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广大受灾群众也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抗灾自救……
目前,东丰县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各项恢复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防疫人员到村屯免费发药保安全
洪涝灾害给东丰县畜牧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部分养殖户出现了畜禽圈舍垮塌和畜禽伤亡现象。由于畜禽圈舍被水浸过之后,饲养环境中的各种致病细菌,特别是上游冲刷下来和原来深埋土壤中的强致病性细菌和病毒会相应增多,畜禽感染得病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大。为严防灾后动物疫情发生,东丰县畜牧局围绕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8月17日以来,该局紧急组织防疫工作人员对受灾的畜舍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指导养殖户开展灾后疫病预防工作。
此次灾后防疫工作,东丰县畜牧局共组织200余名防疫人员深入到全县各受灾乡镇指导受灾养殖户开展消毒防疫,重点对暴雨冲刷过的畜禽圈舍、粪污堆积污染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消毒。同时,向广大受灾养殖户免费发放消毒药品,全县共免费发放消毒药品两吨。截至目前,全县灾后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全面完成。
专家纷纷去农家现场支招促自救
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高级农艺师孔庆涛说:8月14至6日的强对流产生的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对东丰县的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玉米大面积倒伏。结合本地区的灾情实际,专家经过认真分析,总结了以下几项措施:
1、伏的程度区别对待。玉米倒伏分为倒伏和倒折两种情况,倒伏是指倾斜程度在90度以上的,根茎部没有折断,而倒折是指由于玉米根部或者茎部折断造成的。在3天以内建议农民把倒伏的玉米慢慢扶起,把相邻的6株至7株玉米用尼龙坯子沿着玉米果穗以上绑在一起,这样做可以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促进籽粒灌浆速度,促进玉米成熟。需要注意的是,已发生倒折的玉米建议不要采取人工措施,否则会造成二次倒伏,影响其产量。
2、产生内涝的玉米田及时排水晒田。对产生内涝或者水淹的地块建议农民及时挖沟排水,水量过多的可以用水泵抽水,及早排水晒田,提高低温,促进玉米早熟。
3、其他受灾较轻的田块喷施叶面肥。对于倒伏程度不严重的地块,建议农民喷施林酸二氢钾及其它植物生长激素,促进玉米鼓粒灌浆期的进程,使玉米早日成熟。使用此种方法,可使庄稼提早成熟3天至5天,增加产量3%左右。
4、做青贮。对倒折的玉米,及时清除田间,联系鹿场、养牛场收购,做青贮饲料,以减少损失。
5、防病虫害。由于多雨高温,易引发真菌性病害,应加强对玉米叶斑病、瓜菜、茄果类的疫病、霜霉病进行防治,如有发病可用甲基托布津、杜邦克露或可杀得进行防治。
村支书家是“安置点”
8月14日、15日的大暴雨,使地处东丰县“九河下梢”的三合满族朝鲜族乡遭受到特大洪水袭击,鲜明村有15户房屋过水,30多人被转移到安全地带。8月18日上午,险情解除后回家的鲜明村村民,还有人因火炕被水浸泡而无地方吃住。“你们如不嫌弃,就到我家吧!”身负带领群众抗灾自救重任的徐哲洪,将8名村民让到家中。徐哲洪的母亲郑明花非常支持儿子工作,几天来,56岁的她烧好热炕,摘下园中的蔬菜,拿出雪白的大米,热情地招待着乡亲们。“郑明花都把饭菜送到我们老两口儿家里来!”在家整理受灾物品的75岁李玉子特别感激,直说村干部好。8月16日凌晨,李玉子和80岁的老伴在毫不知觉洪水已快漫过炕面的情况下,被徐哲洪带领抢险队员抱上面包车,转移到乡里设置的安置地点,回家后更感到了党的温暖。在徐哲洪家看到,郑明花用小水泵,正在给几户家中饮用水被污染的村民装水。她笑着说:“帮乡亲们解决点生活困难,是应该的。”
现在,被1米多高洪流漫过的鲜明村,虽然玉米地里的积水随处可见,过水的墙体上痕迹未干,但在村党支部的坚强带领下,村民们都在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力投入到挖沟排涝、晾晒物品和污水、污物消毒的抗灾自救战斗中。村党支部书记家的“安置点”,把村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有个好支书比啥都强”
“风雨来袭,瓦片刮满地,心想这下完了,真没想到8月14日瓦飞,8月15日一大早就有人来上瓦,这可多亏了我们的好支书,跑前跑后地联系,有个好支书比啥都强。”驼腰村受灾村民苗恩泽激动地对记者说。
在驼腰村,记者行走了一段路,发现各家各户的房顶瓦片都完好无损,有些纳闷,不是刚刚经历了风灾雨灾怎么房顶瓦片却完好无损。打听当地村民才知道,风灾当天村书记韩雪峰就开始跑前跑后,第一时间挨家挨户了解灾情,发现村里77户、276间人家的房子不同程度受损,韩雪峰当晚就电话联系了一个瓦厂帮助农户购瓦,第二天维修房屋所需的瓦就送到了。受灾户没有一户找镇村干部讲条件、要待遇,不等不靠不拖,用两天时间把受损的房屋全部维修好。村里还雇工帮助6户困难户、五保户维修换瓦,保证了受灾户的正常生活。
“不给政府添麻烦”
8月20日,记者来到横道河镇荒营村2组龙泉粮米加工厂,看到刘乃强和村民们正晒着麦子。间歇期间,刘乃强对记者说:“镇领导这些天总往我这儿跑,嘘寒问暖,了解受灾情况,眼下有乡里乡亲的帮忙,咱就不给政府添麻烦了。”
8月15日下午,横道河镇荒营村2组龙泉粮米加工厂老板刘乃强正在为买米的人装车。突然暴雨袭来,因刘家库房地势低洼,片刻间水流成河,灌进院内。这时现场的人,无论买家卖家,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堵水、抢粮。尽管大家都很麻利,但由于降雨突然,雨量大,大水冲进仓库仍有30多万斤的粮食被水泡,部分麦子顺门洞被冲走。当晚,镇领导们来加工厂看望老刘一家,询问家里的受灾情况,并对老刘说:“有困难就说,要人来人,要车来车。”看着镇领导们能冒着大雨来看望,刘乃强嘴上不说,心里却暖暖的。
8月17日,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得知此事,纷纷来帮忙。一干就是好几天。一些村民还自发地购买他家被水泡过的大米,回家晾晒。还有的乡里乡亲帮着联系买家,这几天卖了2000多斤粮食……
修好房子睡上安稳觉
老张看着修好的房子,心想又能睡上安稳觉了,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在驼腰村4组,有一个养猪专业户,家里养了50头种猪。8月14日那天, 43岁的张贵君照常喂猪、收拾猪舍,这时,天突然下起雨,刮起大风,树杈被风吹断。眼看事情不妙,他一把拉起爱人赶忙跑进屋里,躲在墙角里,用棉被捂上身子,两人听见屋里屋外“噼里啪啦”声音,也不敢探头望。等风声小了,才渐渐地从棉被里钻出来,发现棚被风刮下来,前后屋的玻璃全碎了。回到院里发现猪舍毁了,料库也倒了,明明是50头猪,数了好几遍都是少了一头。
棚掉了、玻璃碎了、猪丢一头,一时间老张夫妇傻了眼。没想到,亲朋好友得知老张家受灾后,二话没说都来了,有钱的揣着钱购置材料,没钱的出把力,很快就把老张家的棚修好了,猪舍和料库也建好了。
麻烦帮我捎个话:“非常感谢乡亲们”
8月20日,记者来到驼腰村4组,看到一个被龙卷风侵袭的厂子,这时从厂子里走出一个满头大汗的男子,有些激动地说:“麻烦帮我捎个话,非常感谢乡亲们……”
原来,龙卷风过后,当地村民们自发来到企业帮助建造新的彩钢房,并帮忙打扫厂房内的设备。鸿兴粮米加工厂的老板吕彦红指着远处大地里的彩钢瓦说:“那就是从我们厂里刮出去的,这次龙卷风太‘邪乎’了,彩钢瓦卷了50米开外,6000多平方米的厂子是去年新建的,我花3万块钱新安的电动门也被风卷走了,苞米被卷走200多吨,这龙卷风真是让我损失惨重……”
吕老板控制一下情绪,稍作停顿后又说:“虽然厂房已经面目全非,但要感谢我的乡亲们,让我有了重建厂房的信心,他们每天不下20人到我的厂子里义务工作,从8月15日到现在从没间断过,一到饭口留他们吃饭,都不吃,这让我很感动。”
图片说明
驼腰村村民在清理被大风刮倒的围墙。
东丰县横道河镇荒营二组龙泉粮米加工厂正在装运晾晒好的稻谷。
驼腰村村民正在清理被大风损坏的围墙和庄稼。
东丰县横道河镇驼腰村4组鸿兴粮米加工厂正在修建被大风刮坏的彩钢房。
本版稿件由 张学刚 王华荣 本报记者 李志民 刘晓峰 季式学 采写
本版图片由 李年明 朱 辉 郑 超 王华荣 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 鹰 摄
本版策划 郭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