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亲情的“大爱”
本报记者 于芯 刘鹰
一名身患先天性缺陷的孤儿、一个充满真情关爱的班级、几位胜似“妈妈”的老师……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紧紧连在一起,演绎着超越亲情的“大爱”,源源不断地传出社会正能量。
今年7岁的国俊是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学前A班的学生。从小在市福利院长大并刚入学的她,虽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但却有胜似亲生父母的老师的呵护、有亲兄弟姐妹般的同学们的相伴,健康地成长在一个快乐温馨的大家庭里。
初见小国俊,扎着马尾辫的她在教室里与小朋友们坐在课桌前,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站在教室门外,透过玻璃门看着国俊,幼儿园园长谭艳娇向记者谈起国俊的情况。去年10月,市福利院的领导带着个子矮小瘦弱的国俊找到了谭艳娇,说出想让孩子到这里上学的想法。看着有些胆怯的国俊,谭艳娇热情地将她安排到了学前A班,向上级领导请示,免除了国俊的学费和所有杂费,并购买了图书和学习用品,定制了校服。从此,国俊便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可这一切对于国俊来说却显得陌生,那时的她,总是喜欢一个人独处在角落,不愿意与小朋友交流,也不愿意参与班级的团体活动。“无论是老师向她提问,还是表扬、批评她,只要说出国俊的名字,她都会哭个不停。”谭艳娇说。谭艳娇告诉记者,班主任金宏艳老师关怀备至地照顾这个小女孩,经常告诉班里的学生要格外关心她。很多小朋友听老师的话,主动陪国俊玩耍,还送给她文具和玩具,让她分享着自己的零食……
比起正常孩子,国俊的智力发育有些迟缓,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大小便经常失禁。担当母亲角色的金宏艳老师每次都亲手洗净国俊的衣裤,有时一天要给她换洗三四次。从国俊入园的第一天起,老师们便倾注了大量心血,人人都让这个孤儿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家的温馨。在老师的帮助下,国俊改掉了不少“小毛病”,她不仅努力学习,也能和小朋友玩在一起,逐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儿。
下课时间到了。看到站在教室门口的园长,国俊连蹦带跳地跑到谭艳娇身旁,高兴地喊着:“园长妈妈、园长妈妈……”这情景就像久别的孩子见到了母亲。顿时,一股暖流涌上记者全身。“喜欢这里吗?”记者拉着国俊的小手问她。“喜欢!老师对我好,同学也对我好,福利院和幼儿园都是我的家。”天真稚嫩的国俊爽快地说出感受。
市政府机关幼儿园与社会福利院共同搭建起一座“爱心传递”桥梁,让国俊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接受到社会教育,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充满了对未来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