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文明之风 为乡村振兴“铸魂”

东丰县那丹伯镇十八道村:
涵养文明之风  为乡村振兴“铸魂”
本报记者 徐楠


    醒目的宣传画廊,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多样的评选活动,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精彩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群众文化生活……走进东丰县那丹伯镇十八道村,美丽和谐的乡村氤氲着清爽的文明之风,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徐徐展开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明村镇创建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十八道村涵养文明之风为乡村振兴“铸魂”,村党支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发生可喜变化。建设法治广场、长廊、宣传墙,文明宣传画廊等设施,宣传大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村共清理垃圾1800多吨、柴草垛275个;拆除裸露厕所120余处、违建棚舍30余处;安装铁栅栏1900多米;修建屯路边沟近3000米。全村户户通路、户户通网,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有线电视入户率、网络覆盖率100%。美化行动下足功夫,购置花苗美化村屯;对各组柴草垛、玉米楼实行集中堆放;成立村保洁队伍,负责全村日常卫生保洁工作。
    开展丰富多样的创建活动,社会风气健康向上。重点加强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教育,在群众中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扶贫济困、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利用“农家书屋”大力普及教育,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技致富”意识;组织文艺表演、广场舞、秧歌汇演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定期大扫除、志愿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通过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明村镇创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形成文明村镇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下一步,十八道村将继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乡村文明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