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军分区司令员管松涛(上)

西安军分区司令员管松涛(上)


    管松涛(1902—1966)是从旧军队(东北军)中投奔八路军的。在八路军、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历任旅参谋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师长、军参谋长,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在管松涛的戎马生涯中,坚持西安(今吉林省辽源市)地区两年多(1946.5—1948.7)艰难困苦的敌后武装斗争,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在峥嵘岁月里,在西安这块土地上,在中长、沈吉、四梅铁路之间的三角地带里,在对敌斗争的血与火的严酷斗争中,辽宁第二军分区(即西安军分区)的司令员管松涛,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倾注了心血,方圆数万平方公里地域里的广大敌后人民百姓之中敬呼着他的名字,无不亲切敬重地称他——我们的管司令。直到今天一些耄耋老人回忆起当年,管司令那可亲可敬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激起深深的怀念之情。他给予人民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为人民作出的贡献青史流芳。
    管松涛,原名管之山,山东省巨野县邬官屯人。1902年10月出生在一个雇农家庭,家境饥寒交迫,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全家五口人靠父亲给地主扛活维持生活,终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他8岁就给地主放猪。10岁时,贫困、病魔交加,使母亲过早地再开了人世,扔下他和两个弟弟。后来靠父亲当长工扛大活已无法养活全家,他只好一边领着弟弟沿街乞讨,一边给地主打零工。16、7岁时,他又到一家姓赵的地主家扛活,一晃三年过去,结账时,地主只给了两吊钱。管松涛痛苦至极,将两吊钱交给父亲,两眼含泪,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家。
    1921年,性格刚毅的管松涛远走异乡,到天津谋生路,谁知天下老鸹一般黑,生活依然无着。正在茫然之际,东北军招兵,他毅然报名从军,从此,他开始了戎马生涯。1927年就当上连长。同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残酷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对此管松涛义愤填膺,竭尽所能,冒生命之危险保护共产党人。济宁市共产党员刘山林逃出后,管松涛将其掩护起来当连队文书,他掩护其开展革命活动,为其提供活动费用。同时管松涛也从中接受了党的教育,思想觉悟、阶级觉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弃之东北奉命入关,沿途管松涛眼看着人民颠沛流离,挣扎在死亡线上,恨自己纵有救国拯民之志,却鞭长莫及。正当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管松涛为之振奋,他看到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救国救民之志才能得到实现。于是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寻找党的地下组织,靠近组织,接受党的教育,积极为党工作。1933年春,管松涛进修于南京炮校。在校学习期间,依靠共产党的领导,广泛结交校友,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努力扩大党的影响。炮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东北军第40军炮兵营当连长。1936年12月,他积极参加西安事变。为了防止国民党亲日派的进攻,他把炮兵连拉到渭南一带,将炮置于前沿阵地上,严阵以待,协同步兵一起,决心保卫全国人民关切的、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的西安兵谏。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一去不复返,东北军陷入了分化和混乱,军中积极参与西安事变的人遭受清算,军衔仅是尉官的管松涛被撤职。当时党组织根据抗战斗争形势的需要,指示他投奔57军的老上级董翰卿,不久被任命为57军111师333旅665团副团长。继而,他便随东北军转战江苏、徐州一带对日作战。1937年冬,57军转移到山东滨海地区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6月,在沂水县,经黄如刚介绍,管松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西安事变促成了全国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抗日烽火风起云涌。正当抗日捷报频传的时候,国民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9年底,在日本诱降、英美劝降之下,国民党顽固派武装挑衅升级,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在山西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摧残抗日民主政权,杀害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军队袭占边区属地宁县、镇原等五座县城,1940年初,国民党军队石友三部攻击冀鲁豫的八路军,朱怀冰的97军等部进攻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太行地区。与此同时,管松涛所在部队东北军也逐渐放弃抗日立场,转而集中力量反共,激起了东北军中的共产党员和思想进步官兵的强烈反抗。9月22日,管松涛所在57军军长缪徵流密派上校团长董翰卿、上校课长于文清等与日方鹫井师团代表大尉参谋辛修三、伪兴亚建国军顾问新容幸雄谈判互不侵犯,共同防共。111师师长常恩多闻讯,便与33旅旅长万毅等发动“9·22”锄奸行动,扣押董翰卿等,抄捕军中联日一干人犯,缪徵流逃掉。管松涛在这次“除奸”中,以民族利益为重,为抗日大业所系,抛弃老上司的接纳提拔之恩,毅然参加了捕捉勾结日寇反共卖国的汉奸军长缪徵流和其团长董翰卿等的“锄奸行动”。在国家和个人利益面前表现出坚定的爱国主义立场,常恩多师长、万毅旅长等对管松涛义举感动不已。当管松涛班师回营时,常师长迎上前去,丝毫不顾管团副在行军礼,健步上前将管松涛拥抱起来,感动得热泪盈眶。常师长当场挥笔疾书:六六五团少校团副管芝山,即日起,任该团团长职务。深表对他的高度信任。当时师工委的地下党的同志,都引以为荣。
    1940年12月,蒋介石下达了剿灭新四军的密令,将新四军皖南部队“立即解决”。于是国民党第32集团军颁布“进剿”新四军计划,决定“以主力逐步构筑碉堡,稳扎稳打,摧毁皖南方面的新四军,务求彻底肃清之”。1941年1月,新四军北移时,突遭国民党军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除2000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和参谋长周子昆被害。至皖南事变,国民党反动派第二次反共达到高潮。这时111师长常恩多积劳成疾,卧病不起,该师反共头目参谋长陶景奎、旅长孙焕彩、团长刘晋武等勾结鲁苏战区总部政训处头目周复等配合全国的反共形势,对该师我地下党和进步分子进行大清洗,万毅旅长被扣押,管松涛被强行遣送国民党鲁苏战区议处,途中机警逃脱投奔了八路军滨海军区, 从此,他参加了八路军。到滨海军区后,他被任命为某独立旅参谋长。1943年6月,改任山东军区滨海支队参谋长。他积极参加开辟海陵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参加了甲子山战役和海陵地区反蚕食斗争。滨海支队以重罗山为中心,在3000平方华里的地域里,与日伪反动势力进行着极为尖锐复杂、艰难困苦的斗争。1945年夏季攻势中,滨海支队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高密的铺上,为我军攻克胶县、威胁青岛、解放烟台、挺进东北创造了条件。管松涛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的队伍里,成为八路军的优秀指挥员,为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以及在抗击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派的斗争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