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好文明城 幸福自然来

创好文明城 幸福自然来


    我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下大力气提升辽源整体城市环境,让辽源百姓的工作生活更便捷、更舒适。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不忘为市民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从市民们迎着朝阳在公园里晨练,到傍晚老百姓在广场上热舞,或是在景观带绿荫花丛间漫步,再到盛夏时节观赏最受市民欢迎的各处花卉景观点……这幅由辽源各部门与广大市民携手共创的幸福生活画卷,不仅给辽源市民带来美的享受,也激发了很多文艺爱好者讴歌辽源“创城”工作的创作热情,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参与其中,共同为打造美丽辽源、创建文明城市而努力奋斗。




绘就辽源美景  记录城市变化


    7月8日中午,随着阵雨结束,辽源气温又迅速升至30多度。但在这炙热烤人的夏日里,东山公园却处处透着几分清凉舒适。在公园东侧的一角,石桥长廊流水,台阶初染绿痕,树枝投影罩在青草花卉之上,林间鸟鸣虫飞,偶有松鼠探头窥视花木果实。
    在一处阴凉空地上,爱好绘画的市民李洪琢正手持画板,一笔笔描绘着眼前美景。在他身后不远处,另有几位同样手持画笔的书画爱好者正在创作。而就在他们的旁边,一家前来露营的市民坐在凉席上,安静又自得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气息。
    李洪琢说:“作为一名绘画爱好者,我经常会到大自然写生。改造升级后的东山公园里植被丰富,有溪流瀑布等自然风貌,也有亭台石阶等人文建筑与自然融合,是城市之中难得的景致。不仅仅是东山公园,‘创城’工作给辽源带来的变化无处不在,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我们用画笔记录下的处处美景,不也是在记录着辽源的各种变化吗?相信随着‘创城’工作的继续开展,辽源会有更多喜人的变化展现给我们。”




音乐飘荡林荫  舞动生活热情


    7月8日上午9时,在东山公园一处被林荫笼罩的栈道平台上,一群身着靓丽衣衫的舞者正在尽情舞动着。他们是一群爱好跳舞的普通市民。为方便联系,他们还特意建立了“东山公园交谊舞群”,由王殿平、张绍范两位好友担任组织者,张绍范还自费购买了音箱供大家使用。张绍范说:“我们都是舞蹈爱好者,以前只能在东山顶的水泥广场上跳舞。现在公园升级改造,还特意在木栈道旁搭出大平台,为市民提供更宽敞的活动空间。我们经常会和其他地方的舞友交流,也去过很多可以跳舞的广场和公园,大家都说还是东山公园的环境最好。”王殿平也说:“我们都住在附近,东山公园是我们平日休闲的最佳去处。升级后的公园不仅景美,而且新增很多设施。尤其是公园内全长1400多米的木栈道,充分考虑到老年人上下山不易的情况,用的都是防滑材料,无论冬夏走起来都很安全,台阶高度和坡度变化都很平缓,非常人性化。”
    据东山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为开展好“创城”工作,东山公园在改造升级时,不仅完善公园内的基础设施,更在设计施工中考虑到兼具美观和便民两方面的特点,结合公园内的自然风光特色,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可以亲近自然、尽情放松的休闲环境。




夏日公园夜色美  幸福生活有情趣


    夜色下的西安公园门前有人直播,旁边围观群众看得热闹。越过正门能看到羽毛球爱好者正在一旁打球,跟随慢跑的市民一路向前,可以听到一阵阵儿童兴奋的尖叫声和此起彼伏的笑声。成片的沙池里,三五成群的儿童正玩得不亦乐乎,旁边的孩子们跳蹦床、爬小山、钻滚筒……从那不曾停歇的笑声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都玩得特别开心。再往前绕过影墙,还有绳梯、毽子、秋千、梅花桩等游戏可供孩子们玩耍。在彩色路面上,还有卖气球、推婴儿车和练习骑车的人影往来交错,好一派热闹景象。
    绕过健身器材和文化宣传墙往回走,一路就是公园改造升级后新建的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可纵览四周风景,台下的池塘边还有祖孙3人在看花观鱼。池上有桥,桥下小鱼游动。在小桥尽头的亭子里,几位市民正在演奏二胡、手风琴等乐器,悠扬的音乐声声入耳,引来许多市民驻足倾听。观景台的另一侧连接着仙人河景观带,跳广场舞的人群有树丛绿化等景观小品做分隔,互不打扰地尽情享受跳舞锻炼的快乐时光。
    带孙子来西安公园游玩的张长富说:“现在的孩子整天都待在屋子里,运动少了怎么可能身体健康?现在我晚上都带着孩子一起出来溜达几圈。不管孩子玩点啥,都能活动活动身体,还能和同龄的孩子多交流,多好啊!政府把公园修建得这么好,不就是为了给老百姓平常活动提供个好去处吗?要我说这‘创城’工作开展得好,有这么个地方,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开心!”




夏日也有凉爽夜  广场群童爱喷泉


    7月的辽源已经有几分盛夏的闷热,被白天的太阳炙烤了一天的人们都希望能乘着傍晚的凉风好好放松一下。7月11日晚,东方广场上满是前来放松的市民。跳广场舞的和看热闹的,逛夜市的和摆摊的,而充满笑声最多的地方,则是广场上的喷泉区域。在小孩子的笑闹声中,可以看到有穿着小雨衣的小朋友,也有直接在水雾里穿梭的小朋友,还有的小朋友拿着水球和水枪互相打闹。虽然这些孩子玩水把衣服都弄湿了,可他们的脸上全是开心快乐的笑容。孩子的家长们守在旁边,手拿水壶、扇子或者是一会要孩子更换的衣物,也不会去阻止孩子们嬉戏玩闹,只是注意着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小心别伤到别人或是自己滑倒。
    这几天经常带孩子来玩水的家长刘红梅说:“一入盛夏,辽源的天气就迅速升温,30多度那都是‘跑长趟儿’,屋子里需要经常开空调。但小孩子抵抗力差,老待在空调环境下容易生病,我就只能在傍晚时分领孩子出来转转。咱们辽源开展‘创城’工作后,城市环境有了整体提升。升级改造后的东方广场环境很好,还有儿童游乐区域,而且喷泉更换了全新的管线和设施,在安全方面也让家长们比较放心。喷泉现在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夏天只要不下雨,我们几乎天天过来玩。”




河岸景色美  气候更宜人


    “从市委广场沿着景观带一直到福民桥,再走到月亮广场溜一圈,最后回到市委广场,这一路走下来将近1小时。若是跟着别人一起慢跑,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原本我的血糖有些高,现在每天这么走一圈下来,血糖都下来了不少,看来老话说‘饭后百步走’还是很有道理的。”这是7月10日晚7时,正和丈夫一起沿着沿河景观带锻炼的李艳红说的话。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每天到沿河景观带和附近广场遛弯放松的市民都有很多。自我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为城市环境提升做了很多工作。尤其今年春季,为打造城市美丽风景,在城市的沿河景观带、广场公园和街路两旁都进行了绿化、美化,不仅新增许多景观小品和城市文明、文化宣传展品,还引进更多植被品种提升城市环境。像东辽河沿河景观带的棕榈树、海棠花,都是今年新尝试的具有东南亚风情的景点植物,还有月亮广场种下的一大片郁金香,也引来无数辽源市民前来观赏。
    就像李艳红说的:“‘创城’让城市更美好。的确,辽源这两年的变化证明了这句话的真实性。相信在辽源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辽源一定能‘创城’成功,打造一个更文明、更美好的新辽源。”




夜市里面花样多  最是人间烟火浓


    7月12日晩上8点多,山语城正门前仍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作为夜市的入口,从这里一路往西可以看到各种美食摊位,有冷饮水果、甜点蛋糕、炸串烧烤,还有东北人最爱的烤玉米、烤冷面、烤生蚝扇贝,更有充满辽源特色的“地摊袜子”“大冷面涮串”“小仙女撸串”,当然还有常见的地摊美食,如各种烤串烤肉、大鱿鱼、小龙虾,以及孩子们都喜欢的水果软糖、棉花糖和各种消暑佳品,如绿豆糕、冰凉粉。
    在排列整齐划一的美食摊位对面,各种小朋友们喜欢的打靶、捞小鱼、套圈、画画、机器人等小游戏摊位更是被围了满满一圈孩子。一些卖宠物的摊位前更是热闹,伴着小鸡崽稚嫩的鸣叫声,小鱼、小仓鼠、小兔子、小乌龟、小猫、小狗崽、小鸡仔……各种可爱的萌宠吸引着路人的眼球。还有的摊主聪明地圈出几只小动物,让小朋友们排排坐,用钓竿系着萝卜喂兔子。就连小朋友们最爱的套圈游戏除了能套玩具,还能套各种被装在笼中的小动物。
    在夜市里,还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女生在推车卖紫菜包饭。她声音清亮、态度大方,一看就很有经验。来和朋友一起逛夜市的万丽说:“我平时工作都是从这栋大楼跑到另一栋大楼,从这个办公室到另一个会议室。每次和朋友一起到夜市逛逛,都是我感到最放松的时候。夜市真是城市里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了。我觉得‘创城’不仅是从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提升城市环境,精神文明同样也要不断提升。精神的底蕴离不开百姓烟火,从这越办越红火的夜市就能看到,辽源的‘创城’工作扎根泥土,是真正为百姓生活得更好在努力着。”




闹市之中有清静  龙山顶峰炼身心


    7月11日下午2点多,在龙山公园山顶的广场上,十几位市民正各自站在阴凉处,随着音乐不紧不慢地练习着八段锦。据经常义务教大家练操的杨静娟介绍,大家都是自发一起锻炼,有谁想参加随时都可以加入。
    杨静娟每天清晨6点之前就会赶到龙山公园,在山顶的一处小空地和师傅练太极。等到下午2点多,公园里人少的时候,就在山顶的大广场上和同伴们一起练习广播体操、八段锦和健身拍打操。她说:“龙首山上空气清新,是闹市之中难得的清静之地,又不像一般的广场公园那样锻炼的人太多,会互相影响,很适合像自己一样喜欢慢节奏生活的人锻炼。尤其是经过改造的龙山公园,拆走了山顶的那些游乐设施,重新科学规划公园内的功能分区,让锻炼的人和游玩的人可以互不干扰。现在我们每天在龙首山锻炼,身体好了,心情也更好了。”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