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改变人生 拼搏成就梦想

技能改变人生  拼搏成就梦想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为各个专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精神动力。工匠精神日益成为各行各业从业者共同遵守的职业信条和行为操守。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贡献智慧。
    各行各业不仅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青年榜样来激励公众,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若要将工匠精神概括为八个字,那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也正是在这种工匠精神的浇灌下,我们身边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工匠人,他们在本职工作中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成绩显著,他们用拼搏奋进的精神,激励着当代年轻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兢兢业业、持之以恒闯出一片天地。




电网“小黄人”  为城市建设赋能
——记国网辽源供电公司西安区供电中心安全专责员 付大龙


    1990年12月出生的付大龙现任国网辽源供电公司西安区供电中心安全专责员。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付大龙一直奋斗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生产第一线,他所带领的团队实现辽源地区带电作业“零”的突破,累计减少停电户数7万余户,多供电量25.8万千瓦时。付大龙曾荣获“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十佳服务之星”“辽源青年五四奖章”、辽源市“百年百杰”十佳青年工匠、“辽源好人最美国网人”等荣誉。
    “带电作业,惊心动魄;餐风饮露千般苦,万家灯火身上担。身在半空,全副武装;夏天一身汗,冬天冷冰冰。”这是带电作业工人的真实写照。付大龙就是其中的一分子,身着黄色厚重绝缘服,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检修高压配电线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电场,以规定的技术动作完成工作任务。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在汗水与坚持中守护电网持续安全稳定运行的坚守与执着。工作8年来,只要故障报修电话铃一响,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付大龙都会立即冲向抢修现场,参与故障抢修累计410余次。2020年10月,他带领班组成员圆满完成了带电搭接跌落式熔断器上引线作业项目,实现负荷“零损失”、用户“零感知”和配电台区“零停电”,首开辽源地区配网不停电作业先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付大龙积极探索,他参与研发的“低压旁路系统研究”成果极大缩短了用户停电时间、减少作业步骤,为低压临时电源接入提供了新方案,投入使用累计减少停电时间8.712万小时,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他还带领班组成员研制“FN型开关可靠闭合指示器”,极大地降低了FN型开关动作不可靠而造成的作业安全风险。付大龙的研究成果相继获得“东北电力系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银奖”“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开发类突出贡献三等奖”等荣誉。
    作为检修作业计划负责人,付大龙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改扩建、文明“创城”等重点项目的电力设施大修技改工程30余项,改造设备设施420余处,为城市配电网建设注入强心剂。付大龙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先后组织策划“安全用电进社区”“用电知识进校园”“做百姓的电保姆”等电力延伸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现场接受咨询1100余人次。2021年,付大龙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服务之星”劳动竞赛中脱颖而出,被授予“十佳服务之星”荣誉称号。
    岁月更迭,四季变换,始终不变的是他护卫万家灯火的光荣使命。付大龙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用执着追求诠释砥砺前行的青春无悔,用责任担当演绎缤纷绚烂的奋进人生。




传承工匠精神  做最美职教人
——记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党支部书记 孟凡超


    1985年9月出生的孟凡超是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党支部书记、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理事会理事。2008年,他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同年到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工作。14年过去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孟凡超也从职业教育的新兵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年来,他以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传道、授业、解惑,深刻感受到了从事职业教育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名职业学院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凭借扎实过硬的教学本领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从当上老师的第一天起,这个信条一直指引着孟凡超的行动。工作初,由于学校教师少,孟凡超每周的授课工作量在26学时以上,且是多门课程。即便如此,在授课之余,他依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钻研教学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及教学水平,先后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主持与参与省级以上课题5项。
    孟凡超所教的专业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更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他看来,一块块璞玉在风雨中才能打磨成型。他严格按课程标准执行,不论严寒酷暑,都坚持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仪器测量。有的时候,他在室外一站就是一天。很多学生都劝他回办公室休息一下,他却对学生讲:“这就是我的职责,我有义务在这里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我希望你们也能记住自己的职责。”他的课堂极少有学生缺席,一些学生也改变了以往消极上课的态度,开始认真学习与实践。孟凡超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孟凡超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带领他们进行模拟生产实习。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他挖掘大学时期的师生校友关系,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同吉林省基础测绘院、吉林省地矿测绘院、吉林省地理信息院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他建立了一个以他所教的毕业学生为主的微信群,大家经常在网上交流各种就业信息。通过他这种“无孔不入”、持之以恒的努力,他所带的学生实习率与就业率都达到了100%,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多年来,孟凡超一直坚守在职业教育教学一线,严于律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把教书育人视为一份伟大的事业,深入学生之中,用知识丰盈学子的内心、用言行塑造青春的人格,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之路上无悔前行。




以汗水为“笔”  谱写志愿之歌
——记辽源市农业农村局 姜爽


    “忙过这段时间就好了!”这是姜爽对孩子说的口头语。“这段时间”,可能要从年头持续到年尾了。姜爽是一名蔬菜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考入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是她上学时的向往。她要做一名农业工作者、一名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员、一名能实实在在为农民解决问题的人。
    农民渴望种植的蔬菜茁壮成长,有高的产量就能卖个好价钱,这样才能有好的效益,但这取决于作物的品种和生产者的技术管理水平,也恰好是菜农最需要的。姜爽从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抓起,为农民挑选抗病性好、口感品质优的品种。工作以来,她在全市推广黄瓜、豆角、西红柿、香瓜等多个新品种,推广面积达6000余亩。良种配良法,好的品种解决了,还要配上高产的栽培技术。她鼓励农民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不同作物、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元素、最适宜的温湿度等方面入手,一遍遍耐心地为农民讲解,直到农民能够熟练掌握。
    为了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将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中,解决农民技术难题,省农业农村厅决定创建吉林省“菜篮子”科企融合示范基地。姜爽抓住契机,为我市东辽金州乡鴜鹭湖农业、东丰县六和农业等7个规模化园区成功申请了名额,并从全市遴选了5名技术专家进行常态化精准对接科技指导服务。为了方便沟通,姜爽利用微信创建了棚室生产技术交流群、“菜篮子”工作交流群等,让农民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随地找专家解决。
    不止是农民的技术困难牵动着姜爽的心,棚室生产安全也是她每天最关注的,春天防风、夏天防汛、冬天防雪。她每天关注天气情况,第一时间在她创建的微信群内发布极端天气预警,并通知各县(区)农技人员及时在县(区)的技术交流群内发布,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醒农户提前做好灾害预防、棚室加固、水电路检查、防汛设施准备等工作,并且每日及时调度受灾情况,上报省厅相关处室。在灾情发生后,她和县(区)农业技术员及时到达现场,指导农民做好灾后生产补救、病虫害预防等工作,争取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小。
    今年3月,全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姜爽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因为丈夫是一名援藏工作者,远在西藏不能参加辽源的防控工作,姜爽说她是用一个人的身体带着两颗热忱的心在工作。五岁的儿子每天跟着姥姥,基本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姜爽的台位有1000多名住户,每次小区信息录入、发放检测试剂都要忙到深夜,检测时更是引导员、信息登记员、扫码、测温各种岗位轮流上。结束白天的点位工作后,姜爽急忙返回家里,来不及陪孩子就又一头扎进了由卧室改成的“工作室”,因为省里的例会要开始了,她要向省厅汇报我市“菜篮子”产品每日保障及生产情况。例会结束后,姜爽还不能放松,她要组织全市设施园艺生产主体参加省“菜篮子”夜校的生产培训,让农户在线上学习当前棚室蔬菜田间生产管理技术。当这些工作忙完之后,已经快晚上十点了,孩子还在客厅等着妈妈,就为了让妈妈抱抱,因为明早妈妈在他醒来前就又“出征”了。看着孩子忍着困意渴望地看着她,姜爽也很愧疚,她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姜爽恨不能每天能够分出两个自己,一个在社区、一个在单位,而她忘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需要她。
    姜爽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我们要紧紧跟随党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才能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我要站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以知识为谱,用青春和汗水做笔,谱写一曲志愿之歌。”




不负韶华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记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事业部产品研发中心机油泵设计主管、泵业事业部团委书记、产品研发中心党支部副书记 张浩然


    1991年12月出生的张浩然于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参加工作,现任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事业部产品研发中心机油泵设计主管,兼任泵业事业部团委书记、产品研发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参加工作八年多的时间里,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曾荣获2017年度富奥泵业事业部“金牌员工”、2017年度富奥股份公司“大学生成长标兵”、2018年度富奥股份公司“青年先锋”、2019年度富奥泵业事业部“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度富奥股份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19年度辽源市“创新创优创业标兵”、“辽源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辽源市“百年百杰”十佳青年工匠等荣誉。
    在新产品试制车间担任工艺员期间,张浩然参与十余种新产品试生产加工、调试装配工作,其中包括大众EA211 TSI齿轮式变量机油泵、MPI叶片式变量机油泵、奇瑞机油泵、大柴机油泵、一汽轿车二级变排量机油泵、长城系列水泵等。他参与开发的奇瑞内啮合转子机油泵项目通过奇瑞公司对该产品的OTS认可,使公司获得了奇瑞公司B升A供应商的认可。他自主设计众泰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该产品设计构思巧妙,结合公司以往产品经验,借用了六种批量供货零件,为公司节约了近30万元的模具开发费用,并获得一项专利。
    在从事产品研发工作期间,张浩然参与了墨西哥大众串联泵、大众EA211 MPI、TSI机油泵、红旗变量机油泵等十余种新产品开发试验验证工作。他参与设计开发的红旗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应用了先导阀结,该结构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该项目2021年SOP,规划产量20万台/年,预期销售额18000万元。他设计开发日野外啮合齿轮式商用车油泵成功打入日本市场,目前已批量供货,规划产量2万台/年,预期销售额4000万元。他设计开发东风轻发变量机油泵,该油泵采用温控阀加机械先导阀,是目前首次温控阀在机油泵上应用的实例。项目2021年SOP,生命周期四年,规划产量2万台/年,预期销售额2000万元。
    2019年,公司致力于商用车市场的开拓。张浩然全身心投入,与市场开拓室经过2年多的努力,在解放、大柴、锡柴等市场遍地开花,尤其在潍柴市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拿到了多项机油泵产品的配套权并取得了潍柴研发共同体特权,为公司未来五年的经营创收奠定了有力的基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与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作为一名汽车配件研发人员,张浩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公司新能源转型产品的开发,近年来取得四项国家专利。2021年,在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届“双创”项目大赛中荣获产品创新三等奖。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张浩然牢记党的谆谆教诲,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努力跑出当代青年最好的成绩。




精益求精  在技术领域不断探索
——记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副所长 丁进


    丁进是一名“80”后,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年参加工作,负责采煤机研发。今年2月,通过吉林省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目前担任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副所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丁进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技术,现在已经具备了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他曾先后主持、参与采煤机新产品研发10余种系列、升级改造项目20余项、技术攻关项目10余项,编写采煤机相关设计软件30余种,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国家级刊物论文2篇,多次获得“技术标兵”“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称号。工作中,丁进一直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同事们同甘共苦,加班延点工作,解决了公司诸多技术难题,获得领导、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丁进还组织参与过多次采煤设备研发等相关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17年,升级改造的MG460采煤机优化采煤机各项参数,通过提升过煤空间、加大截割能力、降低机面高度、提高润滑效果等措施,增强了采煤机的市场竞争力,是公司品牌最有代表性的机型;2019年,研发的MG565采煤机运用三项专利技术,并具备智能化开采功能,在当时同等功率采煤机中,采煤下限高度已是全国第一,对半煤岩薄煤层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研发的MG241采煤机采用五齿驱动轮专利技术,使原本采煤机机面高度670mm降至580mm,且牵引力增大20%。该机是目前国内常规布置采煤机中参数合理、采高下限最低0.7m的机型,目前已销往吉林、四川等地,使用效果良好。
    不仅如此,丁进还通过自学编程,将研发中复杂的计算编制成电脑程序供技术人员使用。多年来,丁进累计编制了齿轮、花键、摆线轮、轴及轴承、采煤机爬坡能力验算、液压密封计算、机械强度校核等30多种机械设计软件,方便技术人员高效、准确设计,极大减少了人为失误。他还组织参与了公司智能化办公项目,将机械开发过程中复杂的明细表制作、资料整改等工作纳入智能办公项目中,参与改进办公软件,提升软件效率和准确性。组织技术团队从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转变,利用三维软件,提前做好产品的干涉检验、强度校核、可视化安装、样品展示等工作,填补了公司机械三维软件应用的空白,提高了产品研发的效率和质量,方便了客户选型和对产品的深入了解。
    丁进相信通过他自身的努力钻研,一定会为公司技术能力的进步添砖加瓦,也会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记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研发副经理 李宝


    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研发副经理李宝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铝合金型材生产及相关材料的工艺研发工作,涉及材料制备、工艺实验、设备改造、升级优化及研究开发等多个方面,同时参与多项省级科技研发项目,与吉林大学、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校进行合作研究,获得多项科技成果。他还多次参加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议;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修订、评审工作,讨论制定新标准;参与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梳理现行使用标准,将成文文件进行标准化修改,推行规范化标准,促进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2010年,李宝主要负责长客350km、EMU250km、西门子VRC、唐山380km、青岛庞巴迪CRH1、青岛BST807高速列车等项目;2011年初,比亚迪K9客车、一汽全新概念车等新能源汽车相继开始技术交流及生产研发工作,并在下半年成功生产出大部分型材,开始弯曲及焊接组装试制及工艺编制;2012年,李宝参加铝合金石油钻杆研发工作,年底开始生产试制并对工模具进行改造,在试制过程中重新编写程序,为适应批量生产进行各项优化;2013年,为满足客户设计新型列车的新要求,开始新型7系铝合金枕梁的研发工作。此枕梁采用无缝挤压技术,不仅进一步减轻了车体材料的重量,还提高了车体的整体安全系数;2016年初,开始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工作,目前复合材料的增强颗粒碳化硅表面处理试制基本完成,成功在碳化硅颗粒表面镀覆上单质铜及单质镍,包覆率达到100%,试制也由材料处理转为熔铸成型阶段;2019年初,开始新合金的试制工作,新合金生产速度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提高到原来的5倍,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为运输提供充裕的时间,可以选择费用较低的运输方式,减少了运输成本。
    参加工作的这几年,李宝在负责项目的同时,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及试制工作,不仅获得了“辽源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优秀员工”“优秀管理者”“技术能手”“十佳青年工匠”“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还获得了铝合金钻杆与钢接头结合装配装置、铝管焊接反变形焊接装置等9项国家专利。在李宝的眼里,他的工作需要工匠精神,而从更深层意义来看,其指向是涵养一种内心充满定力、凡事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不经意间在平凡的工作中便可能创造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吴培民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