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防汛抗旱救灾准备工作有序开展(二)
全市防汛抗旱救灾准备工作有序开展(二)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辽源分局
一、水情情况:
根据我局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各主要河流均处于低水位运行。
二、洪水趋势预测:
根据水利部、松辽委、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中长期洪水趋势预测:今年我市东辽河、莲河可能发生中等洪水。
三、分析建议:
一是我市处于东辽河、莲河等河流上游,流域坡降大、产汇流时间短、洪水暴涨暴落现象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受极端气象天气影响,多次出现局部暴雨,建议今年防汛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预防局地暴雨产生的区域洪水上。需警惕我市出现局地性暴雨引发中小河流洪水的可能。
二是由于长期预测相关气候影响因子复杂,目前大气环流、陆面特征、海洋因子等还在不断变化调整之中,长期洪水趋势预测不确定性较大。
市城市管理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防汛部署会议精神,围绕上级部门关于防汛工作的具体要求,市城市管理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为指导,多措并举,全面做好防汛工作。
强化领导,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一是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站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克服麻痹松懈思想,采取得力措施,全力防范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各级各类人员各施其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防汛制度。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市政府关于重点工作“五化”工作机制,做到人员、物资、设备及时有效到位。四是进一步落实各项值班指挥制度。设置专门的指挥员和联络员,每天安排一名局领导在岗带班指挥,各级带班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认真做好上传下达和一线值班指挥工作,严守岗位、各尽其责。
强化检查,全面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把防范工作作为安全度汛的首要任务,把隐患排查贯穿防汛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加强动态检查,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成立由机关党委、安全管理科、工程管理科、城市管理科、市政管理科等相关科室组成的联合督导小组,实施动态督导检查,及时消除各级各类人员的麻痹思想与不安全行为。二是加强重点部位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带班领导落实工作调度、到岗检查,时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处理各种隐患与险情。重点检查施工现场、公园、广告牌匾、桥梁、涵洞、办公楼及易积水点等场所。三是加强薄弱环节检查,强化安全防范能力。严格落实强排措施,对全市7400座雨水井、4200座检查井、63个雨排口进行循环检查。对管护的低洼易积水区指派专人看护并落实责任到人,若积水过大则采取人工排放,同时加大雨天巡查力度及时清理、疏通排水设施及周边杂物,确保排水通畅。
强化管理,完善应急机制。一是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建立起由主要领导统一指挥、分管领导具体调度、值班领导负责具体情况收集处置的应急指挥机制,实现各项工作任务忙而不乱、繁而不杂有序推进。二是完善应急物资准备。去年,我局及时根据汛期雨量与风速的大小,适时调整应急器材、装备设备,在常备物资编织袋、铁锨、碎石储备的基础上,重点单位完善各类抢险车辆17台,市政道路施工企业抢险车辆30台,应急供电设备5台、排水设备5套,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今年,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汛物资储备情况。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防汛工作任务落实。积极调度应急力量,建立由“园林、市政、热力集团、水务集团、中核污水”等单位组成的应急队伍,陆续对全市危险地段和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应急抢险、防洪排涝等各项工作。同时,责成局属相关科室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工作,要求所有在建工程,在强降雨来临前做好安全施工的准备,对所有因工程造成的低洼地段、易积水点以及工程作业井周围设置警示标识。施工单位在强降雨发生时停止作业,操作间、作业井及管线内不得有工人停留。确保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供热、供排水、燃气、污水处理、路灯亮化、园林绿化等相关企业要做好预防工作,完善度汛抢险预案,各单位厂区场站做好故障抢修应急准备,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水、气等安全稳定供应。加强防涝排水工作。加强对全市34个易积水点的观测,重点对龙山隧道、公铁立交桥、仙城客运站门前、众诚加气站四处易积水点安排专门力量进行排洪值守工作。提前对全市排水管网进行清掏和维护。
市水利局
按照市防指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精心安排,做好我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开展防汛及汛前检查,排查安全隐患。3月中旬初至汛末,从防御责任制落实、防洪工程安全度汛、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不间断地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和技术指导。针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建立问题台账,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与气象、水文部门定期组织专家会商,研判防汛形势,提早谋划防汛工作。
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制。按照省、市防指要求,4月底前,全面落实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建立了沟通协同机制,保持联系畅通,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
编制和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方案。完成水库工程各项预案方案的修订完善和审批工作,组织杨木水库桌面推演防汛演练。组建40人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为应急抢险提供技术支撑。
抓好灾害监测防御和应急通讯的补充。完成对系统中心平台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开展全面巡检及维修养护工作,使监测预警站点投入正常运行;两县进一步补充完善警示牌、宣传栏和转移路线图。
加强值班值守。全市各水管单位在汛期要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密切关注辖区内水情、汛情、工情,以雨为令,随时进入战时状态。
气象局
分季气候趋势预测:
夏季(6-8月)气温略高,降水略多。
预计夏季平均气温为22.0~23.0℃,比常年同期22.1℃略高;平均降水量为400~450毫米,比常年同期410.3毫米略多。前夏冷涡系统活跃,多发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盛夏(7-8月)将有区域性暴雨和局部洪涝。
秋季(9-11月)气温略高,降水接近常年,初霜晚。
预计秋季平均气温为7.0~8.0℃,比常年同期6.8℃略高;平均降水量为90~110毫米,与常年同期103.7毫米相接近。初霜将出现在9月下旬末到10月上旬初,比常年略晚。
防汛落实情况:
组织开展全市气象部门风险隐患排查。3月中旬开始,市、县气象台站从组织、制度、装备、技术、人员和应急6个方面认真组织开展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及自查。从各单位自查情况看,存在共性问题3项:一是新一代天气雷达设备老化、故障率高,应用雷达开展短时临近预报方面存在隐患。二是气象区域观测站网布局密度有待提高,部分地方如南部新城、西安区、东丰县南部仍存在监测站网稀疏问题。三是部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有待于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完善。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局通过《辽源雷达大修及技术升级》项目,已申请到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资金450万元,目前已完成招标,计划在10月份开工维修。同时,为保障今年汛期服务需求,已从省气象局装备中心调拨储备了应急备件,制定了应急预案,保障汛期雷达的稳定运行。通过积极争取,在省气象局的支持下,力争年内新建或升级6套区域自动站,以满足气象数据监测精密需求。同时,完善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确保汛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市自然资源局
根据2022年辽源市年景分析及气候趋势预测,6-9月为地质灾害易发期,尤其盛夏(7-8月)预计有可能出现区域性暴雨和局部洪涝灾害,易诱发地质灾害。针对我市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和类型特征,结合2022年气象信息研判,我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夯实基础工作。落实部门职责,制定年度防治方案,组织开展动态巡查,强化汛期值班值守。配合乡(镇)政府、基层组织开展地灾单灾体避险演练。与气象部门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聘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辽源分站同志为我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供技术支撑。配备车辆、手持GPS、摄像器材、警戒线等应急工具,做好灾害响应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重大险情,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应急部门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加强宣传引导,增强防范意识。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为契机,开展地质灾害预防基础知识的宣传普及,出动宣传人员、制作展板、发放宣传单,增强和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三)落实主体责任,组织搬迁避让。以属地政府为主体,按照《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对寿山镇七一村七组崩塌等4处隐患点组织开展避险移民搬迁工作,对龙山区银达小区等2处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从根本上消除或者减轻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经实地踏查,现阶段寿山镇七一村七组隐患点附近居民、商户已经陆续开始搬迁。
(四)用好项目资金,实施治理工程。2021年3月,委托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编制项目可研和实施方案,联合市财政局申报了辽源市龙首山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2个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总投资约303.9万元。目前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和省财政厅评审,前期91万元省级资金已经拨付,待请示市政府明确实施主体后,推进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工作。
(五)编制防治规划,推进风险普查。委托资质单位编制辽源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开展辽源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地质灾害致灾调查,防治规划和风险普查成果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本报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及肃 摄影报道
本版策划 李及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