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茧成蝶 做人文管理的实践者
破茧成蝶 做人文管理的实践者
——记省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辽源市实验中学教师 鄂喜敏
本报记者 张莹莹
“生活在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与凝思的目光里,徜徉在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与炽热的情感中,穿行于孩子们轻快的步伐与海浪般的呼吸中,我深深地幸福着,我把教师职业当作生命最好的馈赠。”从事语文教学22年,鄂喜敏将青春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和她挚爱的学生们。
“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兢兢业业、教研能力强,她是一位‘辐射力’很强的优秀教师。”在校园里提起鄂喜敏老师,其他教师都深深钦佩。鄂喜敏曾获“全国百佳班主任”“吉林省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精英教师”等多项荣誉,并多次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奖,发表多篇教学论文。
“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教法,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反思,创新教学。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方法——‘点线面’结合解读文本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多次带领市骨干教师进行课例研讨,得到省内外专家的好评。”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鄂喜敏的带动下,市实验中学成立了“辽源市鄂喜敏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多次在省内开展研修活动,指导的青年教师多次在省内教学竞赛中获奖。
“青春期孩子逆反所产生的无奈、焦虑及挫败感,这些情绪是困住他们的茧,使他们在迷雾中踽踽独行。我们能给予的,是可以让他们的生命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是可以让他们的思想馨香的芝兰之室,是可以润泽心灵的厚重的人文环境,是充满尊重、理解、宽容的陪伴与引领……这样,他们才能冲破迷雾,破茧成蝶。”鄂喜敏用“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人性引导”的育人方式、“人格尊重”的人文理念、“人情温暖”的师者情怀,带领她的孩子们实现由焦躁到平稳、由懦弱到坚强、由叛逆到上进、由顽劣到热情的蜕变。
“每一个分到鄂老师班的学生都会觉得很幸运,认为在她的教育下,自己一定能充分发挥潜能,在学业和身心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在鄂喜敏的感召下,学校诗意的环境滋养了学生们的灵性与悟性,教师有的放矢的引领明确了他们的方向。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学会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更收获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世上有一份最纯粹的爱弥足珍贵,越是在千山万水间踽踽独行、越是在悠悠岁月中飞转流扬,就越有意蕴深长的品位。这句话就是鄂喜敏老师与小超近20年师生情的写照。
2004年初秋的开学季,一个行动散漫、眼神桀骜的瘦弱男孩小超闯进了鄂喜敏的视线,看到他总是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打成一片,鄂喜敏心事重重。“这孩子虽然成绩不错,但青春期价值观尚未形成,而且父母离异、亲戚弃管,周遭的不良环境必然不利于他的成长。”终于有一天,鄂喜敏在公园里找到了旷课玩兴正浓的小超。得知小超因和家里闹矛盾,分别在同学家住了一晚、在楼道里待了一晚、公园的长椅上住了一晚的情况后。鄂喜敏拉起他的手说:“走吧,回去和老师上课。以后无论发生啥事,要和老师说,咱都得上学。”鄂喜敏暗下决心,一定要带小超“走出来”。
鄂喜敏开始找小超的父母谈心谈话及家访,劝说他们不要放弃孩子,要扶助孩子成长。在校园,鄂喜敏更加关爱小超,不仅让他做班干部组织班级活动,增强他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归属感,还经常找他谈心,帮他解除成长中的困惑。几年过去了,小超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三年,鄂喜敏仍然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引领他、鼓励他。2010年,小超高考以612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又获得保研资格。现在的小超已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小家。每年的腊月二十九,小超都会带领外地的同学们回辽源看望鄂老师。
鄂喜敏用爱与关怀温润着一个个憨厚少年的心扉,让他们拥有了前行的动力。鄂喜敏坚守初心,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毕生追求,用师者的拳拳之爱回馈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