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震减灾基础建设 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市委常委、副市长侯永峰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5月10日至16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把救灾工作的重心转向救灾减灾并重上来,是适应国家自然灾害管理重大转型的新变化,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救灾减灾工作的新要求。开展好“防灾减灾日”活动,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增强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综合减灾能力;有利于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第六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为了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落实防震减灾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防震减灾体系,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清形势,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波及范围大、影响深远,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可以说是群灾之首。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全球三分之一的大陆地震都发生在我国。
    2013年是我省防震抗震减灾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的一年。从10月31日到12月8日,松原市连续发生了我国近40年来最复杂的地震。其中发生5级以上地震5次,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我市震感明显。因此,只有不断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提高城市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在城镇化不断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加大防震减灾工作的力度,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作,真正把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吉林省防震减灾条例》,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好,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二、明确职责,切实做好当前防震减灾重点工作
    根据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经过科学论证,我省2014年震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防震抗震减灾工作任务依然非常繁重。2月28日,省政府召开了省防震抗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上马俊清同志指出:各地市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地震发生后造成的破坏性。目前我省所处的地球板块正处于地震的相对活跃期,有关地市和部门不要麻痹大意,思想上要有充分的防震准备,工作上要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科学制定应急预案,保证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迅速反映,形成统一指挥和联动机制。为此,要适时进行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及时做好震情监测预报和地震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
    根据省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我们今年的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着眼于地震监测和震情跟踪,着手于科学制定预案和适时演练,立足于隐患排查和提升监测预报水平,努力实现预防地震有方案、地震来了有办法、地震过后无大灾,确保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紧紧围绕“城镇化与减灾”这一主题,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挑战,通过开展一系列防震减灾活动,推动防震减灾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加强城市抗震设施和地震预警、救援救助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切实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全市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责任,切实加强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和作用,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将公共安全防灾应急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努力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和全社会应对灾害的应急和响应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