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农村的“生意人”
孙思萌 王洪菲
以前的工农村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支撑,村民都是靠种地维持生计,家家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村里虽然想发展经济,却无法战胜“无钱、无技术、无资源”的“三无”困难。2006年,地处城郊的工农村有两组的土地被国家征收。村民们一下子有了钱,生活也在一夜之间富裕了。富裕后的村民们没有“躺在钱上吃闲饭”,而是想方设法地琢磨着“钱生钱”。
工农村村民刘长春,在征地后获得了补偿款。47岁的他凭着多年的瓦工手艺,于2013年6月投资40余万元购买了切割机、磨线机等设备,在建材市场成立了“长春石材加工厂”。
张成立和刘长春只是工农村“生意人”的代表,像他们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如今,工农村开饭店的、开商店的、搞运输的、搞工程的、搞装饰的、卖材料的、卖家具的,甚至上项目开工厂的已有46户。工农村的“致富经”仍在续写,工农村的经济也在步步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