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村里,她走出一片为民赤诚

朝阳村里,她走出一片为民赤诚
——记省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书记 韩丽
本报记者 张莹莹 夏景明


    从曾经外债累累到如今远近闻名的首富村。在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记录了一位党的基层女干部忠心为民、为党分忧,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希望之路的闪光足迹!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贫困村”“谁来谁糟心”……这都是以前村民给朝阳村的“定位”。韩丽上任村书记后了解到,村里不仅没有一点集体资产,还有200多万元的外债。因为朝阳村是少数民族村,由汉族女人来当“家”,朝鲜族村民总觉得不是滋味。这一下也激起了韩丽心中的那股子倔劲儿。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与此同时,韩丽也意识到,搞好民族团结、促进村民和谐的重要性。她用赤诚为村民、用真情换真心。
    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朝阳村能有今天的成绩,我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么多年,我们村两委一直秉承‘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节节车厢要动起来’的理念。”韩丽表示,党组织是车头,党员是车厢,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承担多种角色,既当工作中的战斗员,又是为百姓做实事的服务员,也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航人、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党员干部要为村民与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事、棘手事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面对朝阳村贫困落后的面貌,韩丽认识到,要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之路。朝阳村是少数民族村,韩丽和村班子通过多次走访得知,这些村民多数与韩国有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关系。韩丽就动员他们去韩国等地打工,支持村民向外求发展,并帮助他们协调关系。只用了3年的时间,先后为去韩国等地打工的村民办理贷款200多万元。截至目前,劳动力转移1000余人次,其中在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就业的有600余人,每年为家乡创收5000余万元。
    韩丽心里清楚,在农村,农业就是基础。她把村里土地集中流转,成立合作社,和村班子成员带领在家的村民一起搞种植、搞养殖。学习外地先进的稻田立体综合种养理念及技术,在原有种植水稻的基础上,田里同时养着螃蟹,根据稻养蟹、蟹养稻,蟹稻共生的理论,向有限的土地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动员村民以工作、以技术、以土地等方式入股,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如今,朝阳村产出的“鴜鹭”牌农产品已是吉林省知名品牌。
    农业产业的发展是村里的基础,但百姓要致富单靠土地肯定不行。于是,韩丽和村班子成员一直谋划为村里上工业项目。几年来,朝阳村共建设村办企业6个。企业的发展给广大村民带来了实惠,不仅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动力400余人的就业问题、每年为村民开工资2200余万元,还给村集体创造收入上百万元。在近几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韩丽的带动下,几家企业累计捐款捐物达30余万元。为了延长产业链发展,韩丽还搞起了农村电子商务,将村里生产的“鴜鹭”牌产品全部放到网上销售。2018年,韩丽又抓住了国家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契机,决定开发第三产业,做好经济转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朝阳村明确了以文化为先导、以产业为核心打造美丽乡村的目标。开辟了“红色文化、绿色观光、金色稻田、夜色休闲、银色冰雪”五色经济,朝阳村开启了一条特色乡旅之路。
    朝阳村现有固定资产7000余万元,招商引资及村办企业共6家。朝阳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全国巾帼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韩丽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科普带头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2017年1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韩丽说:“村书记要把握好自己的村情,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村的产业;要心系百姓做好惠民实事,尽好责、履好职,解放思想大胆先试先行。”
    韩丽带领的朝阳村一路发展、一路迈进,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