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书中百态 悟人生喜乐

感书中百态  悟人生喜乐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是用生命镌刻的铭文、用智慧雕塑的丰碑,它伴着我们奋斗的历程、伴着我们生命的足迹。
    当我们品读一本好书,便走进了更加精彩的世界。一则故事、一次启发,一缕温情、一份感动。在现代社会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就让我们在闲暇之余品读经典之文,为心灵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在一缕缕墨香中感受生命的真谛,在优美的文字中倾听人生悠扬的旋律。
    春暖花开日,读书正当时。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为您推荐六本好书,陪您共度春日、共同成长。




爱一本书,点亮一个未来




    书籍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读书尤为重要,而养成勤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就是点亮孩子们美好未来的一盏明灯。根据我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挑选了两本优秀的儿童读物,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 作者: 谢长江 邓湘子
    内容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以袁隆平老人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多年来扎根于土地,暴露在炎炎烈日下,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实现“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生理想。袁隆平在平凡的几十年中,用不平凡的科学研究成果解决了人民的粮食问题,造福子孙后代。对于袁爷爷来说,这盛世已经如他所愿。
    阅读此书,可以教会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学习我国科研人员面对挫折永不放弃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龙月》 作者:澳大利亚儿童绘本作家 葛瑞米·贝斯
    内容简介:该书的故事受到中国传统故事“鲤鱼跃龙门”的启发,画面运用了众多中国元素的视觉素材。它是一则简明的寓言:关于一条不被接纳的小鱼的故事,关于一趟穿越既熟悉又陌生之奇境的自我发现之旅。这本书让中国故事走向了世界,其作品内容丰富、选材多元、画风多变,读者对象几乎涵盖了整个儿童阶段。故事脉络是小鱼龙月的“发现—探寻—冒险—思考—成长—回归—守护”之旅。池塘里的鱼儿们饱受着白鹭袭击的困扰。一天,好心的鱼夫妇在水草丛里发现了一条小小的孤儿鱼龙月并收养了它。可是,小鱼却因为长相奇怪而遭到了同伴的嘲笑,于是它愤然离家出走去找寻自我。一路上,它渐渐成长,终于豁然开朗,顿悟了爱和家的意义,准备回家。就在这时,白鹭再次来袭,小鱼龙月跃出水面,化成一条金色巨龙,拯救了整个鱼家族,鱼儿们也在惊叹中接纳了它。最初的那条小鱼终于成就了自我、守护了家园。
    这本书告诉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寻找,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家的意义。龙是池鱼心,月是故乡明。勇气和力量就来源于家乡和家人的亲情感召。




爱一本书,收获一份智慧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个人从襁褓走向世界、从无知到有知,读书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读书,青少年可以无偿地接受全世界的智慧,拥有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青少年肩负着家国、民族的未来。正所谓“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读书不是新鲜事,书里乾坤各不同。通过读书,青年人方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丰富头脑,步入社会才能展示自我、服务人民。
    青年人读书,要择书而读,读有益的书,读上品之书。好书可修身、可明志。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创作意图。引导青少年读一本好书,那书中的故事、人物、哲理会成为一粒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如果青少年阅读的是温暖、智慧、引人向上的读本,久而久之,他们心中种下的也是这样的精神食粮。


    ——《不能忘记的历史》 作者:郭漫
    内容简介:这本书就是一部中国历史,而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轰轰烈烈的史诗。在这部史诗里,充满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自豪、屈辱、悲伤和快乐……我们应该自豪,因为我们拥有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从遥远的远古时代,到华丽的汉唐王朝,再到重新崛起的当今中国,直至充满希望的未来。
    《不能忘记的历史》一书中包括辉煌篇、屈辱篇、爱国篇、文治武功篇、文化篇、科技篇、美德篇和友好往来篇等篇章。在每个篇章里,作者都选取了一些比较厚重的历史史实,并将其编写成故事,旨在让广大青少年读者重温那一段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万物运转的秘密:给青少年的物理世界入门书》 作者: 大卫·麦考利等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充满创意的物理世界入门书。书中可爱幽默的猛犸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神奇的物理世界。它以诙谐的方式描绘了数百种机械运转的原理,展现了物理源于生活的发展历程,从简单的起重机到高科技网络,尽数囊括其中。文字简单易懂,语言风趣幽默,即使不具备任何科学常识的读者,也能对复杂的物理世界恍然大悟,是激发青少年物理热情的必备典藏。




爱一本书,启迪一种人生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倡导读书,很多革命导师早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伟大领袖毛主席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不计其数。毛主席生前的卧室里、睡床上、书柜中到处都是书,整个住房就像个小小的图书馆。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喜爱读书,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从习总书记引经据典的讲话风格和博古通今的丰富涵养,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个人魅力。
    当我们的人生遇到迷茫、工作中遇到瓶颈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彷徨、悲伤、绝望。然而,我们可否想到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人生的航路上本就没有一帆风顺,读书便是最佳的“强心剂”。在书籍的带领下,我们会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心灵也将渐渐充实、成熟。因此,当你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放不下遥控器,一边又感到烦躁而满口怨言时,或者当你盯着电脑屏幕,满腹牢骚四处游荡在虚拟世界时,你不妨拿起书,以一种传统的方式来打开你的精神世界,也许就会领略到:读书真好,生活真好。


    ——《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
    内容简介: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以及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其内容就是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为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名人传》 作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内容简介:《名人传》中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本书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天赋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一位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一位是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位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们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各自领域里的天才。他们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惨的遭遇,或有内心的慌感矛盾。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曼·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读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我们会从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我们会感受遭受不济命运的人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的品格,从而让我们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的主宰者。






·评论·
读书贵在“深阅读”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让大家认识了一个胸有笔墨人如玉的董卿。董卿是众所周知的读书控。她说自己的卧室里没有电视机,睡前也不带手机等任何电子产品进卧室,而是安静地看一小时书,然后睡觉。多年如一日,无须坚持,因为早已成习惯。董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持读书的女人的最美模样。
    在这个PS盛行的时代,从来不缺少“以花为貌、以秋水为姿”的美,唯独缺少的就是像董卿一样“以诗词为心”的书卷气之美。在节目现场,董卿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名著典故脱口而出。只有读书养就的内在之美才能在人心中长久留存、历久不败,如美酒一般随时光流逝而越发浓郁,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而当今社会发展迅猛,有些让人眼花缭乱,不读书的借口总能找到千千万万:短视频太多,吸引了大部分的目光;文字晦涩难懂,一看就犯困,兴致也提不起来;太忙、太累,没有读书的时间;名家名作太多,都想看,又不知从哪看起,可真正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却又不能坚持不懈地把书看完。不可否认,“快节奏时代”的来临和自媒体的高速发展,“快餐式速读”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但这种阅读方式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多少青少年为了追求“悦读”而弃华章名著于不顾,只选择那些图文并茂,抑或只有单纯图片、视频的电子读物。长此以往,不仅会使青少年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退化,乃至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甚者还会变成没有思想的“空心人”。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开卷”所带来的享受,不光是书中真知,还包含着淡淡的墨香与持之以恒的心境,而这些恰恰是电子阅读器无法提供的。
    无论是谁,但凡通过读书取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在坚持,在读书上尤其能够做到坚持不懈。龙山实验小学张老师对记者说:“我每天工作繁忙,批改完作业一般就晚上9点钟以后了。但我坚持每天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也要求班级的孩子们放下手机,每天坚持读书。做个简单比方,如果只是用手机快速地刷电子书,虽然看得快,但是忘得也快;如果一天即便只能仔细认真地读完10页书,一年下来也将会是几十本书的分量,而且记住的内容也非常多,长期坚持,收获必然很大。”
    虽然快速地阅读、海量的信息可以让我们节省很多时间,但却无法真正有益于提升自我、传承文明之重。倘若阅读浅薄化、快餐化、功利化在全社会蔓延,势必会造成整体国民文化水平的“营养不良”。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提倡“深阅读”,拒绝“浏览式”地泛泛阅读。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