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气质” 守护碧水蓝天

提升城市“气质”  守护碧水蓝天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美好的春天总是充满活力。这个春天,种下绿色希望,美丽家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保是我们关注的永恒话题。创建文明宜居城市、保护碧水蓝天,与百姓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如今,环保、低碳、绿色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大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市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树立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共建美丽和谐的幸福家园。




注重节能减排  践行低碳生活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低碳”概念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低碳”的目的就是要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保护健康的生活环境。人们经常把低碳生活、低碳消费这些新鲜词汇挂在嘴边,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节能环保、健康绿色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虽然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像工业排放那样明显且具有规模性,但也同样不容忽视,而且这些排放都是不经意间制造的,其中不乏与工业排放紧密相关的生活消耗。因此,低碳生活是一场实实在在关系到生存环境的生活方式改革。今天,我们就通过各种实例向大家解读节能减排这种新的低碳生活方式。
    节约用电、用水是很明显的低碳生活方式。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空调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相当费电,且易损坏压缩机。可以将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空调开启后马上开电风扇,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并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经常检查水龙头是否有滴水漏水现象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小事,都是在为“减碳”作贡献。不仅如此,绿色出行也是节能减排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自驾车要做到环保驾车、文明驾车;短距离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这种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以改变过去以增加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面子消费”为主要目的。
    由此可见,低碳生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轰轰烈烈,恰恰相反,它是由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构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理念、对待低碳生活的态度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低碳生活不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态度上的转变。正如人们倡导保护野生动物一样,低碳生活也是向往环保、健康、积极的人们所创造的新概念,它反映出人们对资源消耗等问题的担忧,同时也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只要我们愿意,完全可以“低碳”生活,这既降低了生活成本,又有益于保护环境。“低碳”效果的好坏在于我们能否养成好习惯。若像赶潮流一样,只“潮”一时,必然于事无补;而持之以恒地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利己利家,进而利国利民。不妨时不时问问自己:今天,你“低碳”了吗?




保护森林资源  构建绿色环保新格局


    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市林业局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开展第三个“十年绿美化辽源大地行动”为契机,狠抓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林业各项事业扎实推进。
    三项绿美工程引领绿色乡村振兴之路。持续推进村屯、乡路和河流绿化美化三大工程建设,制定《乡村绿化美化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完成新增村屯绿化15个,完成计划的100.0%;改善提升村屯绿化47个,完成计划的100.0%;开展农村公路绿化美化129.2公里,完成计划的161.5%;开展河流绿化美化37.8公里,完成计划的164.3%。
    “六化”措施推进森林资源管护取得新成效。在森林管护上,通过“六化”系列措施,使造林成果得到不断巩固,森林管理和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坚持“常态化”管理。开展天然林保护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大抚育力度,逐步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向“智慧化”转变。推广应用“林调通”软件、“啄木鸟”巡护系统、无人机巡护等技术,深化与吉林省林科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区域化”整合。撤销吉林寒葱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吉林辽源凤鸣湖国家湿地公园、吉林东丰江城省级森林公园和吉林东丰南照山省级森林公园,新建吉林东辽辽河源省级森林公园、吉林东丰庆岭南山省级森林公园。实施“多样化”保护。开展陆生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情况普查、候鸟迁徙保护与野生动物放归等行动,救助野生动物50只(头),放归蛇类102条、蝙蝠60多只;持续开展全市名木古树调查与保护。加强“安全化”防控。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实现辽源市连续3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成功化解松材线虫病疫情新危机。2021年,我市毗邻的通化市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我市防控形势异常严峻,通过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排查。全市松科树种调查监测覆盖率达到100%,排查松科树种11434.1亩,成功将疫情控制在了市域之外。推进“法制化”治理。强化并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监管工作,开展系列打击林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大非法侵占河道、河湖蓝线范围内的各类用地清退力度,并及时跟进复绿工作。
    2022年,市林业局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决策部署,以百万亩造林工程为载体,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实施吉林南部生态屏障建设。以建设水源涵养林、生态经济林和国家储备林为手段,立足辽源地理地貌的原真性和整体性,以全域发展红松经济林为重点,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经济收益,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叠加,为辽源生态建设贡献林业力量。




旧物回收再利用  厉行节约好习惯


    添置新物件,欢喜;处理旧家具,发愁。扔了可惜,不扔又没地儿放。怎么办?今年,龙山区新兴街道小区居民感受到了新变化。“一位邻居要处理布艺沙发,有需要的业主可以联系。”龙山区新兴街道小区居民吴月掏出手机,业主微信群里有沙发的照片,下面留言挺热闹。不仅有沙发,微信群里已经处理过好几单大件:床垫、桌子、衣柜等。“这家多余的,那家可能就缺少。我们干脆在微信群里吆喝几声,互通有无。”吴月说。
    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每件物品的生产都要消耗资源和能源、带来碳排放。你废弃的东西也许正是他人需要的,闲置物品留给有需要的人继续使用,不再经常购买新的生活用品,自然会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量。如今,很多小区已经设置了旧物回收箱。在九洲公园小区,记者发现有几只醒目的绿色大箱子,上面印有“旧衣物回收箱”字样,箱子约一人高,正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告知回收范围,包括衣服、鞋子、帽子、包等。旧衣物回收箱上部有一个投放口,可以往里投放衣物。对于设置在小区内的旧衣物回收箱,很多居民表示欢迎。“现在都倡导低碳环保、可循环再利用理念,这样做很好啊!”这种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回家,为城市又增添了一抹绿色。
    除此之外,平时勤动手动脑、让旧物换新颜也是一种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只要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实现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很多旧物,只要经过头脑风暴的洗礼,再通过巧手实践,就能有一张新的面孔,变成新的资源。
    以物易物、旧物再生,回收利用更环保,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回收处理旧物不仅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减少了污染,更促进了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为城市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反对铺张浪费  实行“光盘行动”


    “光盘行动”是一种节约方式。每一餐承载着的不仅仅是生命所需的能量,更深深地镌刻着餐桌文化。“光盘行动”是一种公益行为。从大宴会到小餐桌,从街边餐馆到学校食堂,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很多人一年的口粮。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也是现实国情的需要。因此,遏制餐桌上的浪费是一场每个人都需要参与的行动。
    外出就餐时,你有没有将剩菜打包?有些人对此可能并不在意,因为他们觉得现在早已是远离饥饿与食不果腹的年代,也不必再去对所谓的剩菜剩饭斤斤计较。而近几年兴起的“光盘行动”,就是在试图提醒与告诫我们:即便时至今日,尊重粮食仍是需要被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之一。“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每个人当然不用都去重新体验饥饿,但我们的确要找回一种对于粮食的敬意。
    可喜的是将剩菜打包蔚然成风,“光盘侠”越来越多,一股餐桌节俭之风正在我市盛行,“小餐桌、大文明”也已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务实行动。记者走访发现,我市多家餐厅与职工食堂在门口、餐桌等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了倡导节约的海报和提示牌。“节约光荣”“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也已深入人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涓涓细流无疑会汇聚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时尚潮流,那种“菜点少了丢面子”“浪费点不算什么”等错误观念也正在悄然改变。市民胡建南表示:“如今外出就餐时,服务员多会主动根据顾客人数提醒适量点餐。4人以下点小份就可以了,小份菜比大份菜量减少三分之一,但价格也有所降低。而外卖平台上的各种小份菜馆也是我经常选择的商家,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吃正好,很实惠、不浪费。”
    “光盘行动”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让“光盘行动”成为社会自觉,需要全社会的认可和参与。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理念,让节俭成为一种风气;按份供给,适量少做,不给“剩宴”机会;供应小份饭菜,提供打包便利,给“光盘”创造条件;各级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光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中学生的环保倡议书
市第一实验中学二年四班  周宇晨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不能只活在当下,为了一时的生活便利,把本属于后代子孙的绿水青山消耗殆尽。我们不仅要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为良好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铺好基石。要知道,美好的生活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更需要我们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努力。
    作为一名中学生、祖国的下一代,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保护环境。随手关灯、关电源,既能省电,又能保护自然资源;减少使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细细数来,即使我们还是学生,也可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时节。古往今来,有许多有关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如著名的治病种杏。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植树造林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播下一颗绿色的种子,就撒下了一片五彩的希望。
    经济学家说,森林是绿色的银行;生物学家说,森林是生命的摇篮;人类学家说,森林是人类的乐园;医学家说,森林是绿色疗养院;艺术家说,森林是大自然的美容师。由此可见,森林是多么重要,植树造林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联系。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种单纯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树。
    绿色,象征生命,充满希望,也是美好生活的底色。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不再乱砍滥伐树木、不再让森林流眼泪,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