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

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出彩的女性,她们与新时代同行,奋斗在我市各行各业,用无私无畏展现女性风采、以担当作为贡献巾帼力量。为了激扬巾帼之志、凝聚巾帼之力,市妇联组织策划本期专版,刊登我市涌现出来的那些可敬可学的优秀女性典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看一看新时代女性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新风貌,并向她们学习、致敬。




一位教师军嫂的担当
——记东丰县第二中学教师 杜鹃


    杜鹃是一名普通又优秀的教师,也是一位年轻而坚韧的军嫂。她从2015年8月起在东丰县第二中学任教师至今。
    作为教师,杜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赞誉。她在教学中不仅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组织课堂教学,而且从思想、学业、身体、心理等诸方面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作为实验班的任课教师,杜鹃一直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即便是在怀孕期间有剧烈妊娠反应的情况下,也依然拖着沉重的身体一直坚持授课到生产前,产假还没结束就提前回到工作岗位。由于辛勤付出,她近三年所教学生的成绩在盟校联考中一直名列前茅。作为学校教学业务骨干、英语学科教学带头人,杜鹃积极推进学校“一课一研”活动,为年轻教师作示范。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她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教学活动交流和评比,并先后获得“吉林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市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六届“全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等多个教学成果奖。2018年,杜鹃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
    作为教师,杜鹃是优秀的;作为军嫂,她也是非常称职的。2021年,杜鹃被东丰县妇联评为“最美军嫂”。结婚八年来,杜鹃独自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担,接送女儿上下学,辅导女儿的课业,照顾蹒跚学步的儿子。提起这个儿媳,公婆总是满眼笑意,对她赞不绝口。无论生活的担子有多重,杜鹃从不向丈夫抱怨,不给丈夫增加任何负担。小儿子出生时,丈夫正在外地演习,无法及时赶回家,她也没有一句埋怨。正是因为杜鹃的理解、支持与付出,丈夫才能在部队安心工作,并先后三次荣获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




爱岗敬业真心为民的“郝”主任
——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郝毅


    郝毅自2015年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以来,就把攻坚克难、为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平凡事办好,你就不平凡!”这是郝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5年6月,针对辽源公积金贷款逾期过高问题,郝毅迎难而上,把贷款逾期清收作为主攻方向。凭着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郝毅带领同志们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截至2021年底,我市逾期贷款降至7人,逾期率0.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0.4‰的水平,也是全省最低。
    2020年12月,刚办完退休手续的王某拿着1998年12月的住房公积金储蓄证到大厅咨询提取公积金。这样的储蓄证早在20年前就作废了,但郝毅说必须详查,给缴存职工一个明确的答复。她从1994年开始逐笔逐人核对、甄别、计算,周六周日也没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郝毅最终认定由于当年名字和身份证信息错误,王某有4999元没并户的公积金。公积金失而复得,王某连连道谢。2021年8月,东丰县黄河镇中育村五组村民孙某到辽源公积金东丰分中心办理“大病提取”业务。尽管该政策已取消,但在了解了孙某的困难和需求后,郝毅说:“为缴存职工解决困难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可能帮他们解决难题。”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工作人员为孙某上门办理“退休提取”,取出近万元的公积金,帮助孙某全家解了燃眉之急。
    工作中,郝毅时刻想着争创一流,补短板、强弱项,优化流程。对公积金贷款,郝毅仔细研究论证,将多个环节合并归一,开创全国即时办结公积金贷款的先河,现在从受理、审核、产权登记到放款最快20分钟,领跑全国。
    为了让群众办事简单、方便、高效,郝毅带领业务骨干组成“攻关小组”,逐个部门对接,打破信息孤岛。开设线上业务13项,实现“零资料、零审批、零跑动”,推动业务办理由柜台到网上、人工到智能、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的全方位转变,创造了公积金改革的“辽源样板”。辽源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以全省第一的优秀成绩通过住建部验收,数据共享做法被收录到国务院内部资料《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中。




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记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副书记 吕春玲


    吕春玲,女,1983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2009年10月到安石镇朝阳村担任书记助理,2013年7月至今担任朝阳村党总支副书记。
    吕春玲所在的朝阳村是少数民族村,大多数朝鲜族村民常年在国外务工,村里大多是年岁较长的村民。工作中,吕春玲积极协助党总支书记韩丽工作的同时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不辞辛苦,出钱出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深得村民赞许和领导的信任。为了丰富朝阳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朝阳新风貌,她建议策划组建了朝阳村妇女演出队,组织成立“妇女草编工作室”,使朝阳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为了发展农村产业,吕春玲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带领村民打造了3000余亩有机大米基地,采取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稻田里养龙虾、螃蟹),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注册的“鴜鹭”牌商标成为吉林省著名商标,有机大米基地生产出来的“鴜鹭”系列农产品(龙虾米、蟹稻米、杂粮、乌鸡蛋、笨榨豆油、棉袜等)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到国内外。2018年以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朝阳村致力于打造民族特色乡村游,深入推进民居民宿、人工白桦林、荷花花海基地、民族文化馆、民族特色村寨体验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占地3000平方米的果树采摘基地和占地2000平方米的刺五加采摘基地,成立了辽源朝阳乡村实训发展有限公司。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朝阳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吕春玲也得到村民和组织的认可,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吉林好人标兵”“辽源好人年度人物”“辽源市巾帼建功标兵”“辽源市新时代好青年”“辽源市优秀团干部”,并被授予“东辽县五四青年奖章”“东辽县优秀共产党员”“东辽县优秀女村官”等荣誉。




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记东辽县凌云乡华宇家庭农场经营者 于华


    在十几年的创业历程中,于华始终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努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种养殖产业,不但富了自己,也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养殖致富,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2014年,于华在自己的家乡东辽县凌云乡平川村六组成立了东辽县凌云乡华宇家庭农场。随着牛场、猪场规模扩大,粪污处理成了让于华头疼的难题。到浙江省的一户家庭农场参观时,一张循环农业展板吸引了于华,也启发了她。南方的养殖场用牲畜粪便养殖蚯蚓,产生的蚯蚓粪用来种花、种水果,蚯蚓用来喂养小鸡,形成了真正的有机生态循环种养殖一体化。回来后,于华引进蚯蚓养殖项目,开启了农场蚯蚓分解粪便的养殖新模式,解决了农场的环保问题。现在,华宇家庭农场以生态循环种养殖农业链为主,拥有生猪场、能繁育母牛场、蚯蚓场6600平方米,林下小笨鸡场、水果蔬菜大棚6栋、沙棘树50亩、中草药50亩等。华宇家庭农场在壮大自身力量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养殖业与农户连接在一起,带动周边市县大、中、小养殖户169余户、种植户100余户,实现了农户和家庭农场共赢的理念,家庭农场收入已达到300余万元,纯利润达到70余万元。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华宇家庭农场养殖规模达到拥有流转土地1000亩,养殖场养殖1000余头牛、生猪4000头、林下鸡10000余只,实现由普通养殖技术转换成半自动化科学养殖管理模式发展。华宇家庭农场2017年被东辽县评为“先进家庭农场”;2018年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2019年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作为法人的于华于2019年被吉林省科协评为“高级农技师”,2020年获得“辽源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以优质服务架起政府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记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集体共有33人,其中女性21人,占比63.6%,是一个真正的“巾帼”群体。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民、为企解困解忧的信念,实行7×24小时无间断的运行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创建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强热线服务,热线实施优质服务“十个一”工程,即微笑多一点;说话轻一点;话音甜一点;请字多一点;态度好一点;耐心多一点;度量大一点;理由少一点;动作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同时,定期开展培训会、技能考试,激励话务员在岗位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职业素养,为全市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快捷的热线服务。2018年,在全省率先搭建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110公安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平台,两个平台数据实时流转、双向推送,建立起常态化、规范化的联动服务机制。为延伸服务触角,热线又积极探索“12345+网格”模式,开展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社区工作,采取平台延伸、网格员直报、现场办公等方式,更好、更快、更便捷解决辖区居民生产生活困难。深入对接融入全市“只跑一次”改革,让信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全市130万群众全天候提供更加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
    热线建立至今,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共卫生健康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付出就有回报。省政府领导多次对热线给予充分肯定。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集体接到群众感谢电话、感谢信、锦旗500余件,先后获得全国政务类热线“智慧创新奖”“稳步攀升奖”“卓越百姓服务奖”,被授予“市级共产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新时代优秀青年集体”等荣誉。在2021年度全国政务热线高峰论坛暨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报告发布会上,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获得“服务创新优秀单位”称号,位于“A”级服务质量评估城市之列,并在全国335个城市热线质量评估中排名第19位,吉林省内排名第一,成为辽源市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家事审判让法律更有温度 
——记西安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案件审理中心


    2016年10月17日,西安区人民法院在少年法庭、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的基础上成立了家事少年案件审理中心,集中管辖辽源地区全部一审家事案件。西安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案件审理中心员额法官7名,书记员和法官助理15名,共计22人。其中有17名女性工作人员,是一个以女性为主的集体。  
    为更好地审理家事纠纷案件,西安区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家事审判机构,以实现家事审判的专业化、家事纠纷解决的快速化、审判效益的高效化。不断创新完善庭审方式——倡导当事人亲自到庭;突出保护弱势家庭成员;借助非对抗性方法缓解矛盾。积极转变办案思路,改革审判方式。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相继出台了家事案件审理规程,推行离婚案件财产申报制度、心理疏导工作制度、家事案件调查工作制度、家事案件调解工作制度、家事案件回访工作制度。
    围绕家事审判特点和需求,打造更人性化的法庭环境。在功能分区上突显多元化。在800余平方米的家事案件审理中心内,设置了审判法庭、家事调解室、多功能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儿童关护室、情感课堂等功能室,建立了少年家事法治教育基地。改进传统的审判法庭布置模式,以“圆桌式”“座谈式”场景布置代替传统的审判台,有利于当事人摆脱传统庭审模式下的压迫感与疏离感,在温馨的环境中更容易搭建情感沟通桥梁。
    为更好地方便家事审判当事人诉讼,不断创新便民举措。开通家事案件立案绿色通道;设立家事案件巡回法庭;搭建家事案件网上办理平台;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送达诉讼文书,提高案件网上办结率,并根据个案情况,采用微信、云会议等开展网上调解工作。
    家事少年案件审理中心的工作为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上级部门的肯定。西安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家事少年审判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对西安区法院家事审判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向榜样学习  凝聚奋进力量


    今天刊发的集体和个人是市妇联挖掘、培树和宣传的优秀典型代表,目的是一方面希望这些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创佳绩;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引领全市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辽源的伟大事业中去,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奋力推进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推进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辽源是包括妇女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全市妇女群众应当学习这些集体和个人所体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学习她们爱党爱国、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学习她们敬业勤勉、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学习她们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追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立足工作岗位创新创造、继续奋斗,在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辽源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全市广大妇女建功新征程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来自相关部门的关爱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妇女和妇女工作,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最大限度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积极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社会风尚。各级妇联组织要找准妇联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为妇女搭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更广阔的平台,凝聚磅礴的奋进力量。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锋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