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稻花香”香遍大江南北的李福
本报记者 刘晓峰
现年61岁的李福,一门心思引领、带领大家致富,威望极高。“每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李书记都是满票,他是我们村30多年的老支书了!”种植5公顷水稻,多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的3组社员张洪斌说。
2005年,李福为改变全村主导产业水稻传统、粗放型的生产状态,让1600口人快富起来,经多方考证,联合50户村民,成立了“沙河沿村水稻协会”。他引进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优良水稻品种“稻花香”,号召村委会成员和骨干党员每人示范种植0.1公顷,自己则带头种植了0.5公顷。秋后算账,村干部和党员种植的“稻花香”,每亩增加收入500元,这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加入协会的热情。2007年,232户入社会员将“稻花香”播撒在200公顷的土地上。2008年6月,李福将水稻协会更名为“沙河沿水稻专业合作社”,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沙河绿色精米”的大米商标。2010年,全村350个水田户全部入社,种植订单“稻花香”300多公顷。李福年年邀请省、市、县的农业专家到村里培训农民学习水稻种植技术,还自当经纪人销售大米。2013年秋,李福请到村里的黑龙江客商,一次就装走9挂车800吨的“稻花香”大米。
“都60多岁的人了,李书记还拿自己当小伙儿似的,为了大家的事,没白没黑地跑!” 村民李金龙说。在乡党委支持下,李福殚精竭虑做大做强水稻产业。2010年,村里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60万元,建起拥有5台水稻收割机、4台大型拖拉机、1台推土机的农机管理中心,使水稻生产实现了机械化。2011年,村里又争取“高标准农田”国家改造资金1300万元,修水泥灌渠13.5公里,支渠10.3公里。李福还引进域外资金1500万元,在村民家门口建起稻米加工厂……多年来,“沙河沿绿色精米”香飘大江南北,沙河沿村农民的腰包每年都鼓鼓溜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