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日子越过越好 浪费越来越少


愿日子越过越好  浪费越来越少


    春节是一个让人想起来就觉得心中很暖的节日。每每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就开始囤年货,瓜果蔬菜、鸡鸭鱼肉,零食小吃、精品美食,这都是喜迎新春必不可少的现象。在东北,一辈辈流传下来的最朴实的观点就是过年要吃好的,各种美味佳肴摆满一桌子,哪怕吃不完、都剩下,那也不叫浪费,而是“年年有余”。
    吃得饱、吃得好,确实可以体现生活富足、日子幸福美满,但也应看到由此产生的“舌尖上的浪费”。新时代需要更健康的饮食观念,大鱼大肉的疲劳轰炸早就让我们的肠胃不适,又何必非得强行做一桌子菜却吃不完,剩菜被反复加热后再食用,直到因为种种原因被掉倒。我们应当认识到,再美好的食物所含的寓意都不应是浪费的理由。节日期间,“光盘行动”可不能放假。


“年年有余”吃剩菜 年夜饭浪费成常态

    “每逢佳节胖三斤,若是过年加九斤。”这是从事网络平台推广的李小慧在观看美食视频时留下的评论。李小慧在工作之余关注了很多美食博主,并收藏了很多美食视频。春节期间,这些美食博主纷纷发布“年夜饭系列”视频,从花式面点到色香味俱全的主菜,都是带有美好寓意的美食,看得网友们直流口水,纷纷感叹节日期间一定会体重飙升。
    对很多人来说,逢年过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尝遍美食。美食不仅可以让人身心愉悦,而且丰富量足的食物也是生活富足的体现。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吃得饱、吃得好、有剩余就是好日子。越是重要的节日越得上“硬菜”,鸡鸭鱼肉不可少,饺子更是吃到饱,甚至满满一桌子菜里难见几道绿色的“纯素”。年夜饭尤是如此,无论家里有几口人,那都要摆满一桌子菜肴。当然,在春节的餐桌上,剩下的菜叫“年年有余”,但无论寓意有多好,剩菜是不利于健康的,还容易造成浪费。
    李小慧家有四口人,但每年的一大桌年夜饭必定会炖上一整只鸡、一条大鱼。一桌菜吃到最后,鸡和鱼都会剩下很多,然后再被反复热着吃,甚至可以从大年三十吃到正月初五,最后实在吃不完就只能扔掉了。至于那些没吃完又不好加热的青菜,则早早就被倒掉了,硬生生把“年年有余”变成“顿顿吃剩”。现如今,李小慧家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若是统计一下家家户户春节期间的厨余垃圾,就会发现,因为准备过多食物又消耗不完导致的浪费不仅常见,数量也非常多。
    不仅如此,近些年有很多人选择在饭店订年夜饭,觉得在饭店吃年夜饭,不仅吃得可口,还不用自己做,吃完也不用收拾,非常方便。还有一些朋友聚会也会选择到饭店聚餐,过年都喜欢图个人多热闹,点菜的时候也难免多点。虽然有些人会把吃剩的菜打包带回家,但仍有很多剩菜会被扔掉,造成更多的浪费。


冰糖包万物?“赔钱赚吆喝”就是浪费


    今年冬天,东北的冰糖葫芦火爆各大网络平台,冰糖辣椒、冰糖黄瓜、冰糖大辣片,甚至还有冰糖生鲤鱼、冰糖整只烤鸡和连叶带“须”的生玉米制成的冰糖大玉米等奇葩种类的“冰糖葫芦”不断刷屏,吸引着众人的视线。大家一边好奇这些糖葫芦到底能不能吃,一边也在好奇会不会有更奇特的食材被加工成“冰糖葫芦”摆放进商贩的橱窗中展示。
    如果说黄瓜、辣片做原料的冰糖葫芦还能给一些口味奇特、勇于尝试的食客品尝,那么冰糖裹生鱼和冰糖包生玉米等类型的冰糖葫芦被做出来则纯属浪费粮食。这样的商家就是赤裸裸地以“搏出位”的方式来吸引眼球,这样出格的“作品”是否真的会让生意变好?销售食物是为了让人填饱肚子和享受美味,靠的是质量、口感和价格取胜,如果卖出去的食物不好吃,又怎么会有人愿意消费呢?
    假噱头不如真实惠。在辽源步行街经营冰糖葫芦生意的赵帅说,步行街周边有好几家卖冰糖葫芦的小摊,也曾有商贩做了冰糖尖椒、冰糖辣片这样奇特口味的冰糖葫芦来吸引顾客,但对生意的影响并不大,大家虽然看着新奇,但几乎没人会买,也很少有人因为谁家有这样“特别”的花样就专门光临哪家商店,真正能吸引顾客并大受欢迎的还是一些更能满足普通大众口味的糖葫芦。比如今年非常流行的10元5串迷你小糖葫芦,各种口味不同的水果组合到一起串成的小糖葫芦,可以让顾客一次性品尝多种口味,充分满足顾客们喜欢尝试新口味和经典传统口味的双重需求,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其他商家看到后也纷纷效仿,足以说明以浪费粮食的方式“搏出位”,不如踏实开发实用的新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


健康饮食 理性消费 自然远离浪费


    家住教师新村小区的孙媛媛是大家眼中“会过日子”的人。她的家总是收拾得干净整洁,刚做完饭的厨房也是干干净净,东西摆放也都整整齐齐。而这些在孙媛媛看来只是很普通的生活习惯,真正让她感到自豪的是从小跟妈妈身边养成的节约习惯。她买蔬菜水果总是货比三家,但无论再好再便宜的蔬菜水果,她都只买一两天内就能吃完的量。买鱼肉这样的食材时,她更是只买一顿的量。每天做饭,孙媛媛都是按照一家三口人平常的饭量来做,几乎顿顿没有剩菜。孙媛媛觉得,这种顿顿吃新鲜、不吃剩菜的习惯才是健康的,也是不浪费的。就像孙媛媛的母亲所说:“要珍惜今天的好日子,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挨饿呢,咋能浪费粮食。”
    在孙媛媛的影响下,她的儿子也养成了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从小不爱吃“小食品”,每天按时吃饭,盛多少就吃多少,不剩饭也不乱掉饭粒。孙媛媛的儿子还在爸爸的影响下,喜欢上了蔬菜种植,从用大蒜发蒜苗、用白菜根种白菜,再到用专业种植箱种小苦瓜、地瓜,每次都能摆弄得像模像样,而且种出来的蔬菜新鲜,还可供自己家里食用。
    很多家庭都像孙媛媛家这样,通过一辈辈人的传承,养成了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虽然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个别人的节约意识有所降低,但节约粮食的观念仍隐藏于他们的心中,只要多加引导就会让他们自觉行动起来,减少浪费粮食的行为。相信在更多榜样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粮食的行列中来。


年货囤积要适度 理性消费少浪费


    在六条胡同附近住了三十多年的栾菲菲特爱囤年货,一到过年就忍不住开始买买买:成箱的丹东大草苺和又红又大的车厘子,新鲜的满黄螃蟹和挪威三文鱼,还有各种口味的酸奶和雪糕……送到家的快递多得让栾菲菲的父母直摇头。可她就是喜欢享受囤年货的这种快乐,怎么买都买不够。
    栾菲菲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过年放假时基本都是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快过年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跟着奶奶去买年货。每次买年货,奶奶都会大袋小袋地往回拎,哪怕手里都拎不下了,看到有卖东西的还是会去问问价,想再买点啥,那架势真是恨不得把整个集市都搬回家里。正是童年的记忆太过美好,多少让她养成了过度消费的习惯,这个习惯在平日还有所收敛,但遇到过年这种可以“合理囤货”的机会,就会忍不住放纵自己。
    以前,老百姓的生活还不富足,物资也相对匮乏,这就导致平日里吃不到多少“好东西”的人对囤积食物有着极大的热情,栾菲菲的奶奶是如此,栾菲菲自己更是如此。这些年来,随着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资运输渠道越来越发达、网络销售模式越来越便捷,过年期间的消耗水平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囤年货是件快乐的事情,但可吃的东西备得多了,就难免出现浪费现象。栾菲菲告诉记者,前一年囤年货时买的草苺就因为保鲜时间短,有小半箱草苺没来得及吃完就烂了;家里买的鸡腿肉放在冰箱里太久,最后变味没法吃了;朋友送来的糕点礼盒,里面装的点心也有很多没来得及吃完就发霉了。
    像栾菲菲家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几乎家家都有过因买太多年货却吃不完造成的浪费现象。想要减少浪费,过年囤货一定要适度,学会理性消费,更不能图便宜就买一大堆,最后吃不完全坏掉了,东西没吃到、钱也没省着,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够吃了”“打包吧” 舌尖上的节约在行动



    “你们才几个人,点这些就够吃啦”“先吃着,菜不够可以再点。”这是姜家饭馆服务员最常对顾客说的话。姜家饭馆以菜码大、分量足、价格较低为优势,十几年如一日的经营方式也让这家饭店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回头客。
    因为菜码大,不常来姜家饭馆吃饭的顾客很容易点多吃不了。饭馆的老板没想着多卖几个菜、多赚几个钱,而是告诉服务员们在顾客点菜时要劝着点,以免点多了吃不完浪费钱,更浪费粮食。不仅来姜家饭馆吃饭的顾客在点菜时常被劝着别点多了,如果顾客吃不完剩菜了,饭馆的老板在结账时也会主动劝说顾客把剩菜打包带走。如果顾客嫌打包盒太贵,他们也会为顾客提供免费的可降解餐盒和方便袋。
    姜家饭馆的老板娘常说:“做生意要讲诚信。我们开饭店的不仅要把东西做得好吃干净,更要做到为顾客着想。每天看到顾客吃不完的剩菜被扔掉,我们都感觉挺可惜的,太浪费了,所以才会劝顾客能打包就打包。”
    像姜家饭馆这样的饭店在辽源其实并不少见。餐馆经营者每天和食物打交道,更能直观感受到每天会有多少粮食被浪费掉,所以也都很主动劝导顾客节约粮食,通过劝说顾客按量点菜和主动建议顾客打包的行动,减少粮食浪费,共同营造节约粮食的良好社会氛围。



·评论·
远离“舌尖上的浪费”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在大丰收时的农村,家家户户收割粮食后,大人们还会带着孩子去捡拾掉在田里的稻穗麦穗,收回来的青菜外面老叶坏叶也都会喂鸡喂鹅,田埂收获后的秸秆也会拿回来喂牛和烧火,从果实到根茎没有一丝浪费。哪怕在城市最爱干净的家庭,吃饭时如果有饭粒掉在桌子上,无论大人孩子也都会捡起来吃掉。在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中,我们从小就知道粮食的珍贵,早已将节约变成了习惯。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浪费粮食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学校食堂,吃剩被扔掉的馒头堆满垃圾桶;在饭店,没吃几口的菜却没人愿意打包带走;在超市选菜的顾客为买新鲜把菜叶掰掉只买走最鲜嫩的菜心;在小区的厨余垃圾箱里,长毛霉变后被扔掉的食品更是屡见不鲜……不知不觉间,多少珍贵的粮食就这么被浪费掉。
    节约粮食,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行动。节约粮食看似个人小事,一旦形成社会风气,就是足以动摇国家根基的大事。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国家的粮食储备是为了应对灾荒,而不是拿来浪费的。
    要做到节约粮食,就要让节约成为生活习惯。这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由言传身教到榜样带动,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吃饭合理定量,坚持餐餐“光盘”;在外吃饭不讲排场,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日常购买食品时保持理性消费,不贪多不占便宜,买回家的食品注意保质期限,以免因吃不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要做到节约粮食,相关行业从业者要担起责任。无论是街边小饭店,还是大型超市批发市场,食品相关行业从业者都应做到有底线、有操守,引导顾客理性消费而不是诱导顾客盲目消费,营造节约粮食的良好氛围,而不是制造浮夸奢华的浪费风潮。
    要做到节约粮食,还要加强监督管理。节约不能光靠百姓和相关从业者的自觉,要遏制粮食浪费,就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起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长效机制,划下浪费粮食的红线,震慑为谋利诱导浪费式消费的行为,推出鼓励节约粮食的具体行动方案,大力营造全民节约粮食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方能使节约粮食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常态。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