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线劳动者道声:您们辛苦了!
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展现着劳动的价值、塑造着劳动者的美好形象。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他们勤恳工作,他们辛苦但快乐。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担当着各自的职责,实现着各自的价值,用汗水创造着社会财富。在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情怀,解读他们的先进事迹,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献上最真挚的赞歌……
老邹的三十载“电力人生”
周日出 本报记者 咸凯慧
[人物]:邹永富 安石镇农电所员工
[故事]:从20岁到50岁,人生最美的30年,邹永富把全部热情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农电事业。
30年来,他先后担任抄表收费员、电管站副站长、线路工、工程负责人及安全员等。在平凡的岗位上,邹永富一直在无私耕耘、默默奉献。
东辽县安石镇中香村三组、路岗村二、三组是农网改造的一期工程。由于当时安装的变压器小,远处住房的灯不亮,更看不上电视,群众意见非常大,几次找到邹永富。由于当时农网改造工作量相当大,镇里抽不出专人解决此项工作,邹永富就利用晚上8点以后的时间深入到各户查看情况,一户一户记录,一户一户核对,然后把所调查的实际情况如实上报公司。公司核查后,分别给这两组农户重新安装了100千伏变压器,村民家的灯亮了,能看上电视了,邹永富的心也踏实了。
安石镇朝阳村新农村米业加工厂在夜间生产时,突然出现故障。那时已是22点多了,本地电工找不到出现故障的原因,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给邹永富打电话。邹永富及时赶到,仅用了10分钟时间就处理完毕。在三期农网改造计划中,邹永富计划周密,配合得力,确保了改造的全过程安全生产,没出现一次事故,设备检修和故障处理及时到位,配电设备完好率达100%。
从1996年开始,邹永富一直担任线路工。线路工是一个既辛苦又要认真的工种,春秋两季是重点。多年来,邹永富细心巡查,对杆歪、线低处都了如指掌,不放过一个可疑点。在秋天,邹永富穿梭在玉米地里,受了不少苦,挨了很多累,及时排除线路故障,保证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平凡的岗位中,他不断总结经验,不但及时提出安全生产方面的建议和解决的办法,同时在参加辽源供电公司安全生产的研讨会上,提出了路边电杆应安装反光标识的合理建议,并被采纳。
[感言]:邹永富的30载电力人生,结出累累硕果,获得的荣誉无数。用他的一句话讲:“万千荣誉都无所谓,让老百姓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心里才踏实。”
带着童心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本报记者 付晓娇
【人物】:李吉丹 东辽县足民中心小学幼儿园老师
【故事】:“孩子们,我们快排好队,准备做操啦。”这是记者走进东辽县足民中心小学幼儿园时听到的声音。李吉丹老师是学前班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少儿操是孩子们每天上完两节课后的必备课,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呼吸到外面的新鲜空气,而且还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让他们从小就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当记者问到李老师每天带这些小孩子辛不辛苦的时候,李老师会心地笑了。她说,孩子们就是我的全部,每天一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那稚嫩的小脸蛋,听着孩子们奶声奶气地叫着老师的时候,心里可高兴了。
李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由于她自己的孩子也不到3岁,所以,她对待孩子有着比别人更多的耐心。她说,自己的孩子就这样小,十分能体会家长把那么小的孩子送来幼儿园有多担心,为了让孩子们的家长更放心,我只有加倍地爱护他们。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感觉和自己的孩子一样。
李老师说,学前班的孩子毕竟还太小,不像大孩子那样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就连上厕所都要老师领着去。小孩子还特别愿意饿,这样,他们把孩子的午饭时间安排在了上午10点半,吃完饭再上一节课就到了孩子们的午睡时间。孩子们的午睡时间是一个小时,这样他们在下午上课的时候才有精神。睡醒了之后,我还要带他们去小卖店买些好吃的。小孩子嘛,每天的零食不能少。下午孩子们只上两节课,14点35分准时放学。孩子们虽然放学了,可是我们老师还不能走。我们有时要开会,有时还会跳‘老师操’。这就是我每天的工作,看似挺乏味的,可是这些小家伙却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这些孩子需要格外小心照顾,对他们要打起一百二十个精神头才行。他们年龄虽然小,有些话语还不太明白,但是只要你用心的去照顾他们了,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当谈起李老师的这份工作时,李老师激动地说:“我是去年在全市招聘老师的时候考进来的。当时自己还在外地,并不知道报考这回事儿,是家里人通过电话告诉我的。眼看着报名的截止日期马上就要到了,我根本赶不回来,原本想放弃这次机会。但庆幸的是,这次报名是现场报名,家人拿着我所有的资料和证件帮我报上了名,我才有机会参加考试。”李老师以总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被录取了。之后,她就被分到了现在这个班级,成了这群孩子的“头儿”。她说:“我和这些孩子们很有缘,真的希望能一直带着他们。”李老师用她无私的爱,给孩子们无限的关爱,让这些孩子们在没有妈妈在身边的时候,能够得到和妈妈一样的关心。
【感言】:我爱这些孩子们。看到他们,我就会忘记自己的烦恼;看到他们,就会让我看到未来的希望。我希望这些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干一行就爱一行
本报记者 王 超
【人物】:王志忠 隆基宝典小区保安
【故事】:55岁的王志忠是我市隆基宝典小区的一名保安。4月1日,记者来到隆基宝典小区,此时的王志忠正忙着帮业主搬东西。听说有记者要采访他,他一个劲儿说都是正常工作中应该做的,别的同事也都这么做的,没什么可采访的。当记者让他具体介绍一下做保安工作的细节时,王志忠渐渐地打开了话匣子……
王志忠说:“我做保安有两年多了,这两年来我非常充实。现在,保安队共有3个小分队,全天24小时轮流、交叉为小区巡逻值岗。为上班的业主们看家护院,为买了东西的业主拎物品,为需要帮助的业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数业主都对我们非常友好,买点什么回来,看到我们总是要往我们手里塞一个。也有个别业主对我们工作不太理解,有时因为一点儿小事儿也会有误会。但是无论业主当时怎么冲动,我们都是很理智的。等业主气消了,事情理清了,自然就没事儿了。不光我自己这样,我们保安队的全体成员都是这样。服务工作,宗旨就是为大家服务嘛。”
按交叉轮流的工作制度,王志忠要去北门值岗了。记者也跟随他从隆基宝典小区大堂保安岗去了小区北门值班岗。在小区院子里遇到业主,王志忠都是热情主动地打招呼。王志忠说,是不是这个小区的业主,他一眼就能认出来,就连一些业主家的宠物,他都认识。这时,刚好甬路上有只小“京巴”,王志忠亲切地叫了声“沫沫”,那只小“京巴”乖乖地看着他,并一个劲儿地摇尾巴。在北门值班岗上,王志忠不时地为出来、进去的业主开门。遇到行动不便的业主在家人的陪护下进出,他总要上前热情地帮助。外来车辆,如不经过他的“三审、四查”,不说清楚具体是去哪号楼、哪单元、哪个业主家,轻易可是进不去小区的。有正要出门的业主对记者说:“要写王志忠啊,那可得给好好写写,他职责内的事情做,不是职责内的活儿也做。有他为我们服务,我们无论走到哪儿,对家都非常放心。
【感言】:做一份工作就尽量把它做好,干一行就得爱一行,只有爱上了这份工作,工作时才会觉得轻松愉快,工作期间才不会煎熬,而是享受。保安工作虽然没有那么伟大,但是我觉得很能体现个人价值。
为千家万户安上“幸福门”
本报记者 李 锋
【人物】:段洪涛 木门安装工人
【故事】:小小一扇门却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安全,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在我们这个城市有很多木门安装工人每天都在忙碌着为千家万户安装“放心门”、“安全门”、“幸福门”。木门加工安装工人段洪涛就是其中的一员。前几天,记者走进了位于七一村六组的一家门业,段师傅在这里工作,记者亲身感受了段师傅一天的工作。
早上7点多,微弱的阳光驱散了早晨的薄雾,空气里弥漫着丝丝凉意。段师傅吃过早饭走进了宽敞的木门加工车间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段师傅大约40多岁,中等个子,从事木门加工行业已经七八年了,作为一位从事木门加工近十年的师傅,对木门加工和安装的各个程序都比较精通。
段师傅开始工作了。他首先认真地查看用户订单的要求,了解客户对木门尺寸和样式的要求。段师傅说:“客户的要求是我们加工木门工人必须首先了解的,必须准确记住各个数据,有一点儿差错就会有很大麻烦。”客户要求已经完全了解了,段师傅开始下料了。段师傅开始了门芯板的加工,整体砂光,细部线条人工精细磨光,修色。经过这一工序,一块普通的木板基本上初步具备了木门的形状。为了保证木门尺寸的精确度,段师傅还要利用推台锯把误差控制到最小的限度。
为保证木门表面的平整度与光滑度,段师傅再利用压力机将门板进行挤压成型。段师傅开动吸朔机对门板进行喷胶压膜。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漂亮结实的木门已经做好了,等到胶干了就可以出厂了。段师傅每天都这样认真、仔细的在车间干好每一个工序,一天要工作七八个小时。
下午,段师傅要和工友去给用户上门安装。出发之前,段师傅首先按发货清单核对件数,然后打开包装并与订单核对产品数量、型号、规格、颜色等是否准确。等待检查完毕,段师傅和工友把木门运上车驶向一个新建的小区。半小时后,段师傅来到了小区。见到用户,段师傅首先让用户核对一下木门情况,之后将对应门洞的门扇、套板、线条及其它部件摆放在该门洞旁边以方便安装。开始安装了,段师傅将木门套放于门洞内确保横套板同竖套板保持垂直,并使两侧竖套板同两侧墙体间的间距均匀。段师傅从竖套板侧面无油漆部位用钢钉斜打入,直至打入木楔内部,保持套板的牢固性。挂好门扇后,他又调节门扇同套板各方向的间隙,确保门扇同套板间不发生擦刮。
安装完毕后,段师傅进行检查,确保没啥问题后请客户进行验收。这位客户上下打量新安装的木门,来回试开了几次后感觉很满意。这个安装门的活儿完毕后,段师傅和工友来不及喘口气就匆忙的离开了,因为下面还有好几家急着装门呢。就这样,段师傅和工友从14时左右一直忙到18时。等段师傅坐上回家的车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这一天他又在忙碌中度过。
【感言】:做平凡人,干良心活,真诚对待客户,保证质量,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安装,让客户放心。为了满足客户需要,经常加班加点也开心。
十年如一日 每天在路上
本报记者 张莹莹
【人物】:李波 送水司机
【故事】:3月27日凌晨4点半,市食品一条街由于管道抢修导致供水管道损坏,这里成了送水员李波今天要去给居民送水的第一站。忙活儿到早晨6点半,李波在车上嚼了几口面包,早餐就这样算是吃过了。然后,李波开着送水车,急忙赶往下一个送水地点。
8时,正值上班高峰,交通开始拥堵。李波的送水车一路颠簸地到达了西安区太阳升一组,这里的30多户居民早就提着大大小小的水桶在岔道口等候着了。这时候天空开始下起小雨,李波停下车二话没说开龙头放水。随后,他又拎起居民家的水桶往屋抬水。就这样,李波不知疲倦地把一桶桶水送到了这里行动不便、年岁较大的居民家里。“他比自己的儿子还亲。”住在这里的张凤琴老人已经60多岁了,每次看到李波,她都这样说。居民院儿的胡同口,蓝白相间的送水车很醒目。有时防水阀门关闭十分困难,为不浪费水源,李波只能站在水龙头前给用户逐一放水。“这些年,从没听过他抱怨一句,闷头干活儿就是他的工作状态。”同事王贺这样评价李波。
送了一上午水,接近晌午,天开始变得炙热。李波在车里脱下外套,暗红色汗衫湿透一大半。
13时多,李波和他的送水车依然在路上。记者了解到,送水用户中有很多年老体弱的孤寡老人。为了能让他们及时吃上水,李波总是一边送水,一边照顾老人们。13时30分,送水车停在钢管厂外的居民楼口,李波习惯性地拎起居民郭大娘的水桶,送水、装水、抬水……记者了解到,郭大娘患有心脏病,儿女常年在外地工作,老伴儿又患有骨股头坏死,家中生活困难又无劳动力。自打李波知道这事儿后,给郭大娘送水便成了他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和习惯。
15时30分,李波和他的送水车准时来到钢管厂附近送水点。这里住着两位80多岁的老人等待吃水和用水。离开钢管厂,送水车前往了下一个送水点……
十年如一日,李波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不知疲倦,没有埋怨和牢骚。他和他的送水车,为全市低压区、管网末梢区的百姓累计送水达5.5万次,累计行驶40万公里,服务人口万人,40个社区。
[感言]:其实,哪份儿工作都得有人干,我很平凡,想得也不多。我只知道,不管天气多恶劣、路多难走,宁可咱等候老百姓,也不能让他们等咱着急。每次看到老百姓能及时吃上水、用上水,我心里就舒服了!
本版图片由 周日出 本报记者 胡希伟 刘鹰 王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