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有大爱处处见真情(上)

辽源有大爱处处见真情(上)


    辽源,历史悠久,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辽源,好山好水,有着醉人的秀美风光。这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悠悠东辽河水滋养着善良勇敢的东辽河儿女,巍峨龙首山护佑着这方土地、这方人。众所周知,辽源素有“煤城”之称,曾被誉为“东北小上海”,现在亦享有“中国袜业名城”“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梅花鹿之乡”等美誉。辽源连续五年获评“见义勇为城市奖”。此外,每年评选的“辽源好人”是辽源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崇高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无论是见义勇为者,还是“辽源好人”等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是百万辽源人的一个缩影。尊老爱幼、扶弱济贫,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故事每天都在辽源大地上演。




孝老敬老“代言人”  服务老人有温度
——记东丰县卫健局老龄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姜涛


    45岁的姜涛是东丰县卫生健康局老龄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经常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寻求帮助的老人,用爱心为他们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2018年冬季的一天,姜涛和同事到东丰镇双胜村程某兰老人家走访时,看到老人躺在炕上痛苦地呻吟着。原来老人因病卧床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饭了,且已尿失禁。姜涛赶忙烧开水,安排女同事为老人擦洗身子,并换上了给老人带去的新棉衣。然后又煮了热粥,一口一口喂老人吃饭。随后将老人送到医院。老人住院的一个多月时间,姜涛就像照顾自己母亲一样三天两头往医院跑,直到老人病情稳定逐渐康复。现在,老人还经常念叨着是姜涛救了她的命!
    工作中,姜涛加强尊老敬老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以每年一度的“敬老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八个一”敬老活动。几年来,姜涛积极组织开展了“孝亲敬老之星”“好媳妇”“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平台积极宣传先进事迹。东丰县东丰镇西城区王兴发家庭被国家老龄委评为“全国十佳孝亲敬老家庭”,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尊老敬老的热潮。在姜涛的协调下,全县金融部门、政务大厅、客运、医院等服务单位均设立了“老年人优先”“优待老年人”等明显标志,形成了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环境。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东丰县卫生健康局老龄工作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姜涛被授予“吉林省老年公益爱心大使”荣誉称号;2020年7月,被县卫生健康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被县卫生健康局评为“抗疫先锋”。
    记者手记:
    姜涛用心关爱老年人、用情温暖老年人,让老年人深切体会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姜涛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党员先锋本色。




二十五年用心守护  诠释人间大爱真情
——记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二组居民 郝丽艳


    今年47岁的郝丽艳是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二组居民。她二十五年如一日,赡养丈夫的远房爷爷;十几年如一日,抚养年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堂弟。她是普通的农家女,却用特别的爱撑起一个特别的“家”。
    1996年,郝丽艳与丈夫苏永利到伊通县走亲戚,看到丈夫一位年逾古稀的远房爷爷因无人照顾到处流浪。善良的郝丽艳对丈夫说:“把爷爷带回家吧,我来伺候。”从此,郝丽艳就像照顾自己亲爷爷一样照顾“捡”回来的远房爷爷,并且一照顾就是25年。天冷,她给爷爷添衣服;天热,她想尽办法让爷爷乘凉。即便再忙,郝丽艳也会按时给爷爷做可口的饭菜。爷爷情绪低落时,她就陪老人出去散步聊天、悉心开导。如今,老人虽然已是95岁高龄,却依然状态良好。
    2009年,郝丽艳年仅6岁的堂弟因为父母相继意外去世成了孤儿。郝丽艳毅然将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回家抚养,并且一养就是12年。如今,郝丽艳的堂弟已经成长为品学兼优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中生。
    因为郝丽艳和丈夫有一个儿子,所以,郝丽艳夫妇俩不辞辛苦,拼尽全力让一家老小吃得饱、穿得暖,有好吃的、好穿的都要先给爷爷和堂弟。郝丽艳的儿子品学兼优,上了大学。对待堂弟,郝丽艳更是倾情付出。她多方求援为堂弟补习功课;遇特殊天气,她就骑电动车来回接送堂弟。为了让堂弟接受更好的教育,郝丽艳夫妻俩又为其转学并在市区租房子陪读。在这样温暖的家庭中一天天长大的堂弟,也将堂姐夫妻俩多年如一日的养育之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一次题为《我的爸爸妈妈》的作文中,堂弟用心写下了对郝丽艳夫妻俩的感激和爱:“姐姐、姐夫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是他们给了我家的温暖和无私的爱……”
    记者手记:
    常言说,家和万事兴,有爱才是家。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特殊的五口之家,正是因为郝丽艳夫妇平凡而伟大的爱,才让“爷爷”和“弟弟”的生活充满了温暖和阳光。




甘愿赴汤蹈火  守护一方平安
——记东辽县人民大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 孙磊


    “90后”的孙磊,原籍山东,是东辽县人民大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2010年,18岁的孙磊入伍参军,成为原武警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的一名消防战士。服役期间,孙磊表现良好、勤奋好学,2012年,成功考入原消防部队最高学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习消防指挥专业。2016年,又考入同院校研究生部,继续攻读工程硕士。2018年6月,孙磊回到吉林消防总队,被分配到原辽源市消防支队东辽县中队担任副中队长。从此,他把东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全力维护东辽县的消防安全。
    在东辽县工作的两年里,孙磊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和献身使命的担当扎根基层、严格自律,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参与灭火救援300余次,配合地方完成军训任务3次,参与重大活动保卫任务10余次。
    在2019年“8·14”东辽县泉太镇大顶村抗洪抢险中,孙磊带领全体官兵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成功排除了上游泄洪对沿河乡道和村庄造成的威胁,保障了救援道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一名指挥员,孙磊以责任和信念书写忠诚奉献,救援现场总是冲锋在前、临危不惧。他深入学习灭火救援指挥技能,增强业务本领,成功处置了一场场灾害事故,尽最大能力减少人民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孙磊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以队为家,始终维护着队伍的安全稳定、保护消防员的切身利益。他坚持扎实的工作作风、虚心向上的工作态度,使他既得到了上级的认可,更得到了消防员的拥护和支持。
    作为一名党员,孙磊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每一次灭火救援结束后,他都细心与群众沟通,宣传防火知识,帮助群众解惑答疑。
    记者手记:
    孙磊用绝对的忠诚彰显了消防人为人民服务的纯真本色;用绝对的可靠展现了夙夜在公的尽职尽责;用绝对的纯洁演绎了刚正不阿的过硬作风。他用实际行动描绘了一名优秀消防指战员应有的模样,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应有的风采。




不图名利  只因真情
——记东辽县甲山乡明道村村民 杨永霞


    57岁的杨永霞是东辽县甲山乡明道村村民。在明道村,谈起孝老爱亲的话题,大家首先会想到杨永霞。因为她不仅是贤妻良母,还是孝敬公婆的好儿媳。结婚30多年里,她不仅孝敬自己的公公婆婆,同时还孝敬着大爷公公和婆婆(公公的哥哥、嫂子)。期间,她给两个婆婆养老送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两位公公在杨永霞的悉心照料下,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杨永霞的大爷公公刘宝山是抗美援朝老兵,退役后一直生活在明道村。因为没有亲生子女,老伴因病去世后,就到了侄儿刘义(杨永霞丈夫)家。
    杨永霞的丈夫刘义有一弟一妹,他是家中长兄。弟弟定居外地,妹妹身体有恙。所以,赡养老人的重担就落在了刘义和杨永霞的肩上。刘义有腰部疾病,不能干重活累活,而且还要赡养老人、供儿子读书,可杨永霞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家里有好吃的,总是留给两位老人吃。老人如果有头疼脑热的毛病,她都会第一时间去求医问药。有时,乡亲邻里见杨永霞实在太苦太累,为她鸣不平。她却总是说:“咱就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女,苦点累点都不怕。大爷没有亲生子女,现在已经九十多岁,又是孤身一人,三十年我都坚持下来了,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赡养他。”
    记者手记:
    爱是炎暑中的一股甘泉,是寒冬里的一束阳光,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杨永霞是朴实无华的农家女,她用心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用情谱写了人间大爱的赞歌。




日常学雷锋  平凡也伟大
——记龙山区福安社区居民 杨桂荣


    杨桂荣是福安社区巨峰小区居民、福安居委会第一党支部书记,她所做的事虽然平凡,却彰显了当今社会向上向善的主旋律。
    从自身家庭做起。杨桂荣认为,要构建和谐社会、做和睦邻里关系的引领者和带头人,处理好自身家庭关系最有说服力。结婚多年来,杨桂荣夫妻关系融洽,特别是与公婆的和睦相处已成为社区的典范。她孝敬公婆,老人走到哪里都夸自己有个好儿媳;她勤劳肯干,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懂礼貌,人人都说她有一个懂事的孩子。
    从身边孩子做起。在社区开展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杨桂荣发挥了“五老” “十大员”的积极作用。她身兼多职,经常协助社区开展有益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活动,使社区教育成为连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桥梁与纽带。闲来无事,她还会到小区周围网吧看看有没有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不少网吧老板打趣说杨桂荣是业余侦探、不拿工资的监督员。
    从支部工作做起。2014年,福安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组建于巨峰小区,辖区内有1908户居民,现有党员78人。作为支部书记,杨桂荣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带领党员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第一网格党支部先后组建了健身舞队、太极拳队、登山队、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爱心帮教队,并经常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爱心帮教队成立以来,帮助了多名孤儿,为单亲学生、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2014—2017年度,第一网格党支部被社区党委评为“先进网格党支部”。
    记者手记: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止境的。杨桂荣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之中。她是辽源人的典范,让伟大的雷锋精神像雨后春笋,在辽源大地上茁壮成长,又像绚烂的山花,在辽源大地绽放。




平凡医保人的“不平凡业绩”
——记龙山区医保局职工医保窗口工作人员 陈淑娟


    有这样一个岗位,叫我在“窗口”;有这样一群人,叫我们是“窗口人”。他们没有惊天的壮举,但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龙山区医保局职工医保窗口工作人员陈淑娟就是其中的典范。
    她是参保单位的“管家人”。职工医保窗口承担着制定全区医疗和生育保险费的征缴计划、调整各参保单位缴纳基数,以及依法对缴纳医疗、生育、大额补充保险的参保单位及时足额进行征缴工作等相关业务。全区参保单位113家,每月10日前都要核定职工险参保单位及个人缴费基数,25日前要完成参保单位或个人缴费申报。重复的工作内容、动态的数字变化,陈淑娟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20年来工作“零失误”。
    她是参保职工的“贴心人”。全区参保职工6599人。其中,退休职工3111人,破产企业职工1624人。医保工作政策性非常强,窗口直接面对参保人员,又涉及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矛盾也较为集中。面对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陈淑娟在严格执行政策标准的同时,设身处地为群众利益着想,慎重协调处理好每一项工作,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确实不能办理的,她耐心进行解释说明,取得办事群众的理解。个别人求她办事给“红包”,她严厉回绝,明确告知应该办的,不用找“关系”。陈淑娟工作认真、坚持原则,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尊重和信任。
    2019年,个人参保缴费调整到税务部门征收。为推进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准确掌握破产企业职工现实情况,确保下年度大额医保全员参保,保障这部分职工能够正常就医,陈淑娟积极沟通协调,与破产企业的一千多名职工分别取得了联系,一遍遍耐心细致地讲解缴费问题。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全区税务部门征收个人参保缴费调整工作圆满完成。
    工作和家庭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两个重要砝码。而在陈淑娟的人生天平上,总是向工作的一方倾斜着,她常说:“虽然我失去了一些,但从工作中我获得了更多,我觉得非常充实,也非常踏实。”
    记者手记:
    陈淑娟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以勤勉之心对待工作、以仁爱之心对待群众,她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医保人独有的为民情怀,展现了医保人的良好形象。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