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远程评标工作

我市启动远程评标工作


    本报讯(记者 宋建立)11月25日,市崔家街、前阳街等22条街路新建工程——东山西路工程项目在市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了远程评标,这是今年全省地级市首次启动远程评标工作。
    这次远程异地评标,是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去年吉林、通化、松原开展远程评标试点基础上,于今年在全省地级市中首次启动远程评标工作。此次招投标项目实现电子化流程,网上报名、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网上递交投标文件、网上远程评标,由我市建设工程类专家库抽取3名评委与吉林市市政专家库抽取2名评委组成评标委员会,通过远程评标系统完成在线评标、远程签章,并生成评标报告,实现在线讨论、同时评标、实时互动。评标过程中,主场的监督人员能实时在线看到两地评标音视频及评标期间专家沟通情况,彻底打破了区域化评标限制,实现同一时间不同区域同时开展评标工作。整个评标过程用时1小时顺利完成。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在招标投标领域大力实施“不见面开标”和“远程评标”改革任务,着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姜源冰表示,今年以来,我市作为全省第一个实现远程评标的地级市,在省政数局大力指导下,在副场吉林市的全力支持下,通过人脸识别、视频交互、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远程评标专家资源共享、行业数据有效监管、后期大数据分析。同时,远程评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围标串标,大幅度提升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下一步,要总结经验,建立体制机制,加大专家培训力度,增加远程评标的应用场景,努力打造阳光、透明、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为打造全省优质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远程评标工作将“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理念融入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推行不见面办事,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投标单位零跑腿”,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参与项目投标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市场竞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