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美丽新辽源 推进“创城”我来谈(上)

文明美丽新辽源 推进“创城”我来谈(上)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至高荣誉。2020年6月10日,我市“创城”工作正式启动。一年多来,全市上下齐动员,层层传导压力,多措并举破解难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整治工作新高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进一步推进“创城”工作、充分展示我市创建成效、交流好经验和好做法、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创建热潮,本报特推出“文明美丽新辽源、推进‘创城’我来谈”专刊,通过社会各界人士谈对“创城”的认识、推进“创城”的举措和意见建议等,旨在推动全市上下以更好的状态、更实的作风,坚决打赢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




“文明随你而行 典范由你铸成”
市委宣传部 于婧雯


    辽源,印刻着每个辽源人的成长历程和人生际遇,无论何时何地,都值得我们坚守如一。
    这里有陪我们长大的东辽河、龙首山,像母亲一样哺育我们长大、守护我们平安。
    辽源的街头巷尾、一草一木都该是我们的牵挂和习惯。这里是每一个辽源人永远的家,更需要我们用心守护。
    我们应该珍视今天辽源的所有美好,同时也要为建设辽源无私奉献,践行文明、传递良善……
    我们的品行素养是城市的风骨与灵魂。让我们把公德装在心中、把诚敬显于言行,积极维护城市公共秩序,遵守市民公约、履行行业规范、展现文明修养,做城市形象代言人。
    爱家乡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行动。在“创城”行动中,环卫工人一直奋战在最前方。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我们都会看到城市中那抹橙色。
    早晨堵车的时候,交警总会站在路中间,为大家疏通道路交通,让人安心;夜晚,路边巡逻的他们让独自在外行走的人们多了勇敢,让人放心;在治理乱停乱放、违规拉客行动中,他们敢于严明执法,令人定心。在我市“创城”行动中,公安系统行动迅速。
    “创城”行动离不开综合执法人员的参与。清理辖区环境卫生,有他们;清理小区内的僵尸车,有他们;中元节前后,半夜值班劝阻烧纸祭祀等不文明行为,有他们。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这份使命里有洁净环保的美丽环境、有安全舒适的生活氛围、有贴心便捷的服务系统、有规范条理的社会秩序、有运行良好的经济态势、有繁荣活跃的文化律动、有友善包容的相处之道、有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这份使命值得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是我与你不见不散的美丽承诺和幸福追求!创建文明城市典范,需要你我同行。让我们一起践行和谐宣言、倡树文明新风!
    珍爱环境。用心用爱守护美丽家园,小举动就是大贡献,不乱贴乱画、不乱停乱放、不乱扔垃圾烟头、不随地吐痰……齐心合力创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做美好环境的守卫者。
    文明出行。让文明与你始终相伴,言行谈吐有礼、做好疫情防护、自觉礼让排队、遵守交通秩序、爱护景区景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躺卧公共座椅,做负责任的文明养宠人,让行走的你把文明传播到大街小巷、世界各地,做文明风尚的引领者。
    志愿奉献。“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人类赠予自己的礼物,帮助别人、收获幸福、温暖社会,争做志愿先锋、热心公益事业、传播积极能量,为社会贡献温暖和希望,做志愿精神的传播者。
    我们的实际行动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硬核”力量。相信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使命终将达成,美好和幸福会一直与我们如影随形!




“新的文化设施建设极亮眼”
市文旅局 刘宏颖


    辽源是我深爱的家乡,她的每一次变化都让我欣喜。自“创城”以来,辽源日新月异,居住区改造,小区里的灯亮了、路面铺上了柏油、车辆停放有序、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道路改造工程,拓宽了城市道路,市民出行更加便利通畅;龙山公园、东山公园、西安公园、鹿鸣湖湿地公园、向阳山森林公园等休闲公园改造,使人们茶余饭后有了更多健身、休闲、娱乐的地方;居民素质提高了,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文明、礼让、谦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创城”的众多变化中,文旅设施建设极为亮眼。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辽源市作为吉林省唯一推荐市成功入选,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辽源市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建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如熠熠生辉的珍珠镶嵌在充满活力的南部新城,成为辽源市文化新地标。“新四馆”外观设计简约却不失宏伟,观之使人眼前一亮,内装更是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极大满足了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追求,成为节假日全家出游的首选之地。
    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展览馆、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是辽源历史的遗存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旅游景区。在这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历史带给人们的别样力量,经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定、坚强。
    诗和远方是现代人精神调节的良方。在辽源,我们不需远行,就可以游文化、品文化、学文化。节假日约三五好友举家出游,到朝阳村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参观党建主题公园和红色党史馆,带着孩子到水上乐园畅玩,逛吃美食坊夜市;到鴜鹭湖八铺炕看看极具关东文化气息的关东小院,坐坐大火炕、尝尝灶台锅;到紫梦香谷获取大自然的馈赠,感觉采摘的乐趣;到尚骏马场,感受在马背上驰骋的快感……
    “创城”以来,个人的幸福感日渐丰盈,市民成为“创城”的最大受益者。希望每个辽源人都行动起来,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为辽源“创城”助力,让这座小城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天都有奇迹。




“市民是‘创城’主力军,又是受益者”
市中心医院 李昀升


    辽源,因位于东辽河源头而得名。清代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辽源亦享有“中国棉袜之乡”“中国琵琶之乡”等美誉。
    华灯初上,与友人小酌几杯后,伴着欢声笑语漫步在辽河景观带,看着一幕幕美景和人们幸福的笑脸,借着酒劲儿,忍不住抒发一下我对家乡的情感。月光如水,微风拂面,河水泛起的涟漪在月光和灯光的映射下像精灵般跳动着。身旁的树木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人们三三两两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夜练,有健步如飞的暴走一族,有伴着柔美的音乐翩翩起舞的舞者,有拿着扇、举着伞的“江南女子”。这,就是我的家乡——辽源!
    辽源素有“煤城”之称,曾被誉为“东北小上海”。近年来,在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后,敢闯敢拼的辽源人没有气馁,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雨污分流改造、仙人河治理、东辽河沿岸景观带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扎实推进。随之变化的,是辽源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路更宽……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2020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正式启动。“创城”,与每个辽源人息息相关。作为土生土长的辽源人,我为赶上这个好时代而感到幸福、为能参与到“创城”行动中深感自豪。
    在珍惜现有生活和工作的同时,我会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创城”。不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人。城市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大环境,通过“创城”能够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每一个辽源人既是主力军又是受益者。真心希望我们辽源早日“创城”成功!




“文明才是最美的样子”
市第一实验小学 袁静


    “皇家鹿苑”“中国袜乡”——辽源在这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再放异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对全市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对人居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对交通秩序进行规范管理、对市民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提升……辽源城市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马路上,司机们文明谦和地礼让行人;公园里,晨练者的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商场里,服务员面带微笑地温声细语;公交站台,乘客们排队乘车、井然有序;校园里,孩子们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一处处、一幕幕无不诠释着“创城”带给我们的温暖与惊喜!
    作为一名教师,我欣喜于这样的变化、幸福着辽源的幸福,更深情于为“创城”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工作的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在“创城”工作中致力于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宣讲、班队会、情景剧、制作手抄报、社会实践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宣传并参与“创城”,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效果。操场上、教学楼内、班级里,“创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环境卫生处处物见本色,学生秩序井然、文明有礼……人人管校、人人爱校、人人参与“创城”的氛围在校园蔚然成风。从小将文明注入孩子心中,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出文明之花。“只有当你眼前的世界是美丽的时候,你才会发觉身边的一切都是可爱的。”
    创建文明城,不是口号、不是“面子”。文明城市的创建,整体提升了市民文明程度和百姓幸福指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营造了文明的氛围,更为孩子们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坚信,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将全面提升我们和未来一代代辽源人的文明程度,提升整体社会的文明程度。文明辽源、美丽辽源,让我们共同努力!




“创建文明城市 需要‘斤斤计较’”
市诗歌学会会长、作家协会副主席 吴耀辉


    时下,我市正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它是综合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有文明环境的培育过程、文明习俗的养成过程、文明意识的提高过程。“创城”,涉及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需要“斤斤计较”。
    “创城”,需要环境宜居,精神充盈;秩序和谐,行为得体;要有政府引导,市民践行;舆论营造,文化浸润。这些宏观大道理不用多讲,我们要做的就是身体力行,对不文明行为敢于说“不”,要在细节行为上“斤斤计较”,计较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计较一车一辆、一事一物,计较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计较一点一滴、一进一退。“创城”是个过程,是不断补齐短板的过程、不断积累凝聚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形式到自觉的过程。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在行为方面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也要成为文明的传承者、弘扬者,让文化浸润“创城”全过程,为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的提升不断培植活跃因子、注入新鲜血液。我们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也要弘扬当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既要不断营造“创城”的舆论氛围,也要不断用文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去感召、鼓舞、激发全民的“创城”热情。
    “创城”是一个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个人素质的提升都有个过程。作为作家、诗人,有义务和责任用文字讲述身边的“创城”故事,歌颂为“创城”默默付出的守护者、志愿者、践行者。我们要用文字和不文明行为“斤斤计较”,更要和文明行为“斤斤计较”,“计较”那些风里雨里拿起扫帚将纸屑落叶一一收集起来的行为;“计较”那些能弯下腰来,用纸巾把宠物粪便包起来带走的行为;“计较”那些停下匆匆步履,在无人的午夜街头等候红灯的行为……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鹰 王彦雨 魏利军 吴培民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