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城文化地标建筑群——辽源新“四馆”建成投入使用

南部新城文化地标建筑群——辽源新“四馆”建成投入使用

    市委书记柴伟、市长程宇、省文旅厅副厅长张辰源(右一)、省科协副主席穆晓东(左一)为新“四馆”落成启动按动启动球。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报讯(记者 王茵)11月23日,众所瞩目的南部新城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规划馆、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市委书记柴伟、市长程宇、省文旅厅副厅长张辰源、省科协副主席穆晓东为新“四馆”落成启动按动启动球。这是我市继龙山隧道、福民立交桥相继竣工使用后的又一民生亮点,不但补齐了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而且打造了文化地标建筑群,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 
    记者从新“四馆”集中投入使用启动仪式现场了解到,新“四馆”2012年开工建设,经历了重重困难,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重启提标改造,历时两年,至2021年11月,完成全部施工及内部展陈。
    启动仪式上,市委副书记台培青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新“四馆”竣工开馆表示热烈祝贺,向在新“四馆”建设中付出智慧、汗水和心血的有关部门、单位和参建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向关注、支持新“四馆”建设的市民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新四馆”的建设历程,承载了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宏阔愿景,回应了广大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彰显了想事、干事、成事的决心和能力,诠释了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也极大提振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围绕新“四馆”运营管理,台培青强调,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明晰产权,理顺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之间的关系,全面激活发展要素。要强化运营维护创新,坚持建以致用,深入研究运营模式,深度挖掘新“四馆”特色,强化配套业态建设,提高展陈展演水平,推动形成新“四馆”品牌。要强化产品服务创新,着力推进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群众多元文化消费需求,实现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推动新“四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据了解,新落成的博物馆地上3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17530平方米,设有通史展厅、钟表展厅、非遗展厅、党史展厅、道德模范和杰出人士展厅、临展厅、报告厅、休息厅、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文物鉴定室等;新图书馆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856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有馆藏文献37万册和30TB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其中,地方文献2000余册,民国文献1679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新文化馆总建筑面积22879平方米,拥有全省一流的辽源大剧院。新科技馆共分四层,6个展区,22个子展区和153个展项。
    受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委托,穆晓东为辽源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授牌。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炜博主持启动仪式。
    副市级以上领导、市直机关主要负责人,辽源好人代表、援鄂医疗代表、“四馆”建设者代表、优秀教师代表、来辽投资人员代表、企业家代表、环卫工人代表等参加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