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再出发 乡村振兴开新局

凝心聚力再出发  乡村振兴开新局
——全市乡村振兴推进会发言摘登(上篇)

    11月15日下午,我市召开全市乡村振兴推进会。会上,东丰县吉浙东丰松籽产业园总经理王宇明、东辽县安石镇党委书记辛曙光、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尹洪军、龙山区寿山镇永治村和礼让村党总支书记蒋卫阳、东辽县金州乡大度村党支部书记乔天爽、东丰县大阳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张辉、东辽县凌云乡华宇家庭农场于华7位同志分别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带弱村、养殖创新模式、千村示范创建、家庭农场循环农业示范进行了典型发言。本报将发言摘编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立足产业基础 补强产业链条 筑巢引凤实现松籽产业园区化发展
中国·吉浙东丰松籽产业园总经理 王宇明


    吉浙东丰松籽产业园是在市县乡各位领导的真情感召下入驻东丰的,也是在市县各部门的倾力支持下建成的,项目从设计规划到封顶仅用11个月时间。目前,产业园项目工程一期一标段8栋厂房和1栋综合办公楼土建全面竣工,正式签约入驻企业13家,意向入驻企业15家。
    回顾产业园的诞生和发展,有以下感悟和想法。
    第一,选择辽源东丰是我们正确的决策。当前,我国松籽产业发展是加工与出口并行,国内松籽原料不足,需从俄罗斯等国进口,初加工成果仁后再售往欧美等市场。2020年和2021年初世界范围的疫情防控,使所有松籽企业生产和进出口业务受到冲击。特别是今年年初,受国际市场大环境影响,俄罗斯和蒙古等原料进口通关运输速度缓慢,欧美基本港操作人员减少、操作时间延长、运费成倍增长。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从事松籽加工和贸易的企业意识到,必须组团发展才能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和国际市场的冲击。东丰县、三合乡领导多次与我们联系,向我们介绍三合乡的地位优势和全县松籽资源、松籽加工等情况,特别是辽源全面实施“三百工程”,实施万亩红松林建设项目,松籽产量可达到200万斤。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松籽资源,吸引了以陈桐为主的几家松籽加工企业老板。他们决定抢抓这个战略机遇期,由吉林慧谷食品有限公司在东丰县三合乡承建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总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保税库、仓单质押、旅游观光等十大功能区,分两期实施,一期计划投资6.2亿元,明年8月可投入运营,预计实现产值达6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税金1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5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
    第二,服务企业是我们秉持的运营理念。为企业提供拎包式、一站式全面保障和服务是园区的运营宗旨。我们采取先招商、后建设方式,降低建设资金占有率,极大地规避重资产潜亏风险。为企业量身定制厂房,根据每个企业经营产品类别与生产工艺的不同,依据国内SC审核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审核标准,由专业技术人员给企业提前规划,布局更合理,避免后期大量返工改建,杜绝企业变动成本的产生。对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招商、量身定制、选址立项、开工许可证等全套手续的每个环节,均由园区项目组全权授权委托办理,减轻企业前期负担,使整体规划提速运营并尽早提前开工生产。同时,因为松籽产业对于资金要求特别大,特别是在采购季节需要大量周转资金,我们会同入驻银行、担保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以信用贷和仓单质押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流动性贷款,解决企业经营资金周转难题。
    第三,促进园区企业发展是我们坚守的方向。为助推园区企业快速发展,在园区设立保税仓库,用于入驻企业储存加工贸易进口货物、转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等,保税仓储货物可以进行包装、分级分类拼装等简单加工。园区为企业提供一切国际贸易便捷手续,包括出口贸易手册、核销、报关报检等综合服务,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技术端服务,降低各项管理运营成本费用。产业园区按照国家环保一级A的标准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污水处理厂,集约化解决入驻企业排污问题,并为企业集中办理环评手续,达到满足工艺自排放的便捷程序,使园区具备现代化产业园的国际标准。同时,产业园通过联合运营方式,整合资源组建市场影响与品牌运营团队进行全球推介,提供多元化宣传平台,提升产业园入园企业品牌知名度,为入驻企业拓展引流高端客户资源,实现松籽产业进出口贸易产业端口的精准对接。
    在下一步项目施工与投产运营中,我们将继续秉承工程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理念,为企业提供一切便捷条件,使入园企业早日投产经营,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找准优势 挖掘资源 融合发展特色小城镇
东辽县安石镇党委书记 辛曙光


    安石镇距离辽源市区20公里,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有相对优势,但发展相对缓慢。201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后,我们一直思考如何将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让城镇活起来、产业强起来、群众富起来。 
    一、坚持抓机遇,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找准安石定位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金州—安石—辽河源”等五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让我们看到了安石镇节点镇的机遇;镇区毗邻的朝阳村被评为“吉林省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村”,日均接待游客过万,让我们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机遇;省市相继出台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举措,让我们找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机遇;市委书记柴伟作出指示,要充分扩大朝阳村辐射作用,带动安石镇区和周边村屯共同发展,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盘点镇域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游客资源,确定了“农业+文旅+电商”的融合发展思路,谋划了“一核两支点”的发展布局。“一核”就是以安石小街和朝阳村为核心,深度挖掘朝族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朝鲜族特色小城镇,形成旅游核心区。“两支点”以两个湿地公园为依托,向北激活位于路河村的鴜鹭湖湿地生态公园,向南新建东道村鹭栖湖生态湿地公园,把八铺炕、朝阳村、安石小城镇、东道村等旅游资源串起来,辐射带动乐群、增产、尚志等周边村屯,与田雨田园综合体、安北辽河源头遥相呼应,形成东辽河上游风格不同、体验不同的乡村旅游小环线。目前已投入260万元对东道村入口道路进行扩宽美化,投入300万元的鹭栖湖坝体维修亮化工程和沿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已完工,其他项目将于明年4月份启动建设。
    二、坚持抓关键,推动安石、朝阳互补形成核心竞争力
    安石镇和朝阳村是镇中有村、村中有镇。镇区的优势在承载能力,朝阳的优势在吸引力,镇村优势互补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千村示范工程、清洁能源项目、节点镇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资源,全力破解资金难题,打造核心区。着力提升镇区公共服务能力。把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先手棋,争取200万元铺装3.2公里柏油路;投入2900万元实施日处理800吨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生物质锅炉替代燃煤锅炉项目,推进镇区集中供热改造;实施各种管线入地工程,目前除高压电线,其他管线均已入地,明年推进电线入地工程;争取乡村旅游厕所改造项目,筹建公共水洗公厕,全面提升镇区承载能力。着力打造朝鲜族民俗街。依托清洁能源改造试点项目,对小街建筑在节能改造基础上,突出镇区整体风貌设计。到延吉等地学习,对小街外立面包括牌匾等进行文化塑造,完全体现朝族文化特色。目前,节能改造已全部完成,建设500平方米的外立面样板,计划明年5月末全部完成。我们认为光有朝族文化建筑还不够,要打造朝鲜族特色街,就要把产业装进去,把朝族饮食、服饰、民俗物品等体现朝族文化特色的所有事物融进去,把小街打造成朝鲜族民俗特色商业街,让游客从外到内,沉浸式游览体验购物,形成市域乃至省域内朝鲜族文化旅游的IP。目前,商户正在洽谈,已达成意向转型的商户有6家。着力提升朝阳村旅游品质。虽然朝阳村现在是火爆打卡地,但我们居安思危,一直保持着“不创新,火爆热烈氛围会降温淡下来”的警惕。内容上,在原有基础上,谋划实施游览观光、冰雪娱乐、文化研学等新旅游项目,目前正实施改扩建项目28个;服务上,健全完善住宿、餐饮、购物、旅游服务和咨询中心、标识系统、旅游厕所以及智慧旅游等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管理上,积极与袁家村团队、大唐不夜城团队、古北水镇团队、梅河口东北不夜城等团队对接,引进先进理念和专业人才,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旅游品质。
    三、坚持抓全域,推动农文旅资源全要素融合
    坚持放眼全域,集聚特色资源,把各类资源转化为农文旅发展要素,最大限度兑现农业功能价值、农产品价值、乡村文化价值。深入挖掘山水生态资源。在旅游辐射带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一核两支点”辐射带动作用。依云村,围绕椅山水库,扩建荷花园、建设苹果园;牛心村,围绕旅游度假,开发碧裕山庄度假园;乐群村,围绕棚室经济,建设亲情采摘园,逐步构建“赏花、摘果、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在游客“吸引力”上下功夫。在挖掘朝鲜族文化特色基础上,把视野放在县域文化和东辽河文化大文化中,正在建设200平方米特色产品展销中心,把满族剪纸、葫芦画、鱼骨画、弓箭、核桃工艺品等文化产品吸引过来,形成文化集聚效应。深入挖掘农特产品资源。在游客“带得走”上下功夫。我们抓住乌苠独特资源,在深加工基础上,围绕乌苠进行伴手礼产品开发;突出绿色主题,推动谋划庭院经济与“后备箱”工程相衔接;举办土特产品进景区活动,让广大游客满载而归;持续培育农村电商,让农产品和电商相衔接,破解游客“回味无穷”的尴尬。
    虽然安石镇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上迈出了第一步,但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挖掘全镇优势资源和独特亮点,提升品质,走出城乡融合、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支部领办合作社 把群众组织起来 共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 尹洪军


    四合村距离东丰县城45公里,有8个自然组,村民378户1270人,土地面积458公顷。2012年,我当选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四合村集体经济极为薄弱,外债100余万元,每年全镇考核中都是倒数第一,2000年到2012年13年间先后换了8个村书记。村里老会计曾说:“在咱们这当书记,没有三头六臂,干脆回家种地。”面对这种现状,我没有气馁。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既然党组织信任我、群众选举我,我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个样来!
    村集体经济是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兜里没钱、心里发慌,村里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无从谈起。要想村里的日子不紧巴,更好地服务群众,就必须找来钱道。2014年,经村班子集体研究,流转了100亩土地种玉米,当年卖了24万斤粮,纯收入4万多元。看到集体有了收入,村干部都乐了,信心也足了。村集体收入是有了,但是不高。村班子再次研究,必须得转型。2015年,我接触了中草药种植,先后去辽宁等地进行考察,感觉前景不错。为了不让村集体承担风险,我自购种苗,先行先试,凭借钻劲儿和韧劲儿,最终获得成功。2016年,我把中药材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经验无偿传授给村组干部和党员,村集体也开始培育药材苗、紫丹参和刺嫩芽苗,套种大豆和玉米,当年获得收入11万元。从此,四合村走上了种植药材的发展之路,不仅还上了100多万元外债,村集体还积累了20余万元。
    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我也一直在琢磨,如何能够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总是村里干着、百姓看着,群众啥时候能富起来?2020年11月,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乡村振兴示范培训班,在烟台市实地参观学习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拓宽了思路、找到了出路。我心想:四合村也得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实现共同致富。从烟台回来后,根据村情实际,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很多老百姓怕亏钱不愿意加入。有人说:“可不瞎折腾,我们就老老实实种地得了。”听了类似的话,我没有打退堂鼓,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全力支持下,经研判分析,下定决心领办创办合作社。 
    我先从村干部入手,挨个做他们和家人的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讲解合作社中草药种植的发展前景及营收利润。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村干部身先士卒、作出表率,人均出资1万余元,并拿出土地入股合作社。经过充分酝酿准备,今年3月15日,召开了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成立了由我任理事长的四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50万元和100亩土地入股,占股90%,吸纳51户村民入股,成员出资总额为9万元和20亩土地,占股10%。合作社种植中药材120亩。其中,山赤芍50亩、藁本40亩、桔梗20亩、苍术10亩。年末预计收入桔梗10万元,藁本25万元,大豆和玉米约10万元,总收入可达45万元以上,入社群众有4.5万元分红,村集体增收40万元。
    自从村里办起了合作社,村“两委”成员天天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班子更团结了,村党支部的号召力也更强了,只要支部一号召,党员群众都能一呼百应。特别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群众发自内心地跟着支部干,“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成为了历史。村里老党员都说又找回了老一辈战天斗地的干劲。村里先后推出了“66岁老年人生日祝福卡”和“450分以上的学子榜”,这两项每年最少支出1.7万元,现在这笔支出都是靠合作社承担。
    随着效益增长,合作社吸引力越来越强,有36户村民纷纷要加入合作社。支部再次研究决定扩大种植规模,把山赤芍再扩大200亩,桔梗扩大40亩,藁本扩大30亩,并准备建设笨榨油坊,用我们自己套种的大豆,榨出属于四合的品牌豆油;桔梗也准备深加工,打造自己的桔梗咸菜品牌。
    如今,我们村干劲越来越足,共同致富的意愿越来越强,天合、地合、人合、己合的大美四合越来越靓丽。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茵 整理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