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创新要动力 袜业走进新时代
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
向创新要动力 袜业走进新时代
本报记者 田蓓蕾
东北袜业园袜业5G+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本报记者 侯远鑫 摄
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传统产业如何打破发展壁垒、提高竞争力?近年来,作为全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基地,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向创新要动力,将“中国袜子、辽源制造”向“品牌袜子、辽源创造”转型升级,辽源袜业走进新时代。
创新要以人才为支撑。东北袜业园2009年启动了“5232”大学生创业计划,采取“一站式”等服务措施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改善了园区人才队伍结构,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园区已吸引181所高校的3000余名大学生创业就业。周边省市,包括南方发达地区的专业人才及大学生踊跃加入,其中大部分人在辽源买房买车长期定居,成为辽源的“新市民”。园区成立16年来,辐射带动全国产业链条上下游就业人数达10万余人。
伴随着今年辽源第一场雪的降临,东北袜业园传来好消息——织袜公司研发的自发热冰雪袜,将作为中国滑雪健儿的“护甲”,亮相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种特殊的展示方式,对辽源袜业产业迈向高端行列具有重要意义。
据东北袜业园副总经理张胜杰介绍,为了吸收更前沿的经营理念、更先进的专业技术,2020年6月,东北袜业园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通过与总部研发对接、销售输送、内外合力等方式,谋求更多世界品牌的合作。同时,还为辽源袜业企业搭建对外展示平台,为企业产品升级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企业吸引更多客户。
通过上海研发中心和参加各级行业展会等途径,东北袜业园及时清晰把握市场脉搏,针对市场需求加大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产品设计和品质有了质的飞跃。运动、毛圈、商务、女士、儿童、老年、功能、潮袜等科技含量高、织造难度大的袜子达万余款。
品牌建设是园区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东北袜业园坚持以提品质、扩品种、打品牌“三品”战略为发展方向,引导园区企业强化品牌建设。除了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打造前店后厂的“品牌街”模式等具体服务外,还重点实施了“一厂一品”战略。通过请典型企业当“讲师”、请专家作辅导、去发达地区学习等方式,更新观念,积累打造品牌经验。
“花田靴下”袜业不但重研发、改工艺、提品质,还强化品牌推广,使“花田靴下”品牌在业界影响力大大提升,袜子卖遍大江南北。“鹿人”“棉小妹”“星南”“海百娜”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在业界都已具备较强影响力。截至10月末,全园自主品牌达到了636个,比去年同期的300个翻了一番还多,从根本上改变了建园初期企业互相模仿、产品质次价低、同质化竞争激烈、只能在低端市场上“抢食吃”的局面。与5年前相比,全园袜品的附加值平均提高了30%。
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东北袜业园已成为链条完善的专业生产棉袜的大型工业园区。“万众创新”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公司要通过设备升级改造提升效率和品质;通过运用大数据采集指导智能排产;通过高科技材料应用,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提升品牌高度,推动辽源袜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东北袜业园织袜公司总经理赵凯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