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黄昏无限好 插萸敬老度重阳
有道黄昏无限好 插萸敬老度重阳
深秋时节,季节调色师调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似一条条彩带悠然而落,重阳节也在这样的美景中如期而来。秋季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历来人们对重阳节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中国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还有出游、赏菊、祭祖等传统民俗也流传至今,可以说文化底蕴极其丰富深厚。其中,尊老敬老养老传统美德更是几千年来盛行不衰。
当下,就让我们在九九重阳望秋空、金菊红叶染秋风的好时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恩亲情的温婉流长,携手共创文明城市,期待美丽新城的华丽蜕变。
感悟传统文化 传承感恩美德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同时,重阳节也是最好的赏秋时期,很多地方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风景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在我市也有很多秋季风景优美的好地方,例如红叶谷、凤鸣湖湿地公园、聚龙潭等风景区都是重阳郊游不错的选择。
很多家庭都选择在这一天带着老人和孩子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年过40的黄忠贤说:“我们家的重阳节可以说每年都在城郊或者乡村度过。因为我本人热爱摄影,秋季的焜黄落叶有一种独特的美,总想着去拍几张照片,更重要的是家里老人身体也都很健康,带着他们去看看大自然的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这样悠闲地度过重阳节是再好不过了。我觉得爸妈的身体好,和经常运动、亲近大自然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也许保持身心舒畅是最好的保健品。”
说到重阳节,我们又不得不提的就是金秋时节正盛开的菊花。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其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更以爱菊出名,其作品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别有意境。而在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习俗。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带菊花可以避难消灾。在现代,菊花与祭祖在重阳节也是相辅相成,特别是在倡导文明祭祀的今天,以清新脱俗的菊花来代替纸张蜡烛祭奠先人,不仅是我们自身文明的体现,更能表达出对于已故亲人的哀思。
重阳节的各种文化习俗将其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了最大化地诠释,传统文化不能忘,那是一个民族最根深蒂固的信仰,其所得到的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道开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让很多人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九九重阳已至 让爱传递“反哺”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家庭伦理道德之根本。作为子女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尊老、敬老、爱老、孝老,让父母安享幸福的晚年、让社会充盈敬老风尚。
现代社会,父母和老人们更需要的是关心、呵护、陪伴、交流。哪怕只是陪父母说说话、为他们剪一次指甲、洗一次头、洗一次脚,对老人来讲都是一份爱的传递。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感受最多的问题就是很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工作要努力奋斗,一方面要教育孩子、赡养老人,导致时间和精力不够用,对老人的关爱有所欠缺。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父母早已不在身边的刘浩宇有一肚子的话想说:“父母的恩情是永远难忘的。我的父母离开人世已经很多年了,想起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心里倍感酸楚。那个时候的自己还很年轻,心里有抱负、有理想,总想着在外打拼、创出一番天地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馈,这也成了我当时生活最大的意义,所以,那时候是常年不在家。后来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忙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过节回家也是匆匆忙忙,直到老人去世才恍然感觉到父母的关爱和惦念不再有了,那种愧疚和后悔,让我至今难以释怀。希望天下的子女能够早点体会到有父母陪伴的幸福,更要抓紧时间尽孝,多一些关爱和陪伴,以免造成以后不可挽回的遗憾。”尽孝是不能等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等你忙完了事业、家庭甚至种种大事,你清闲了、富足了,可你的亲人也可能会不在了,想尽孝也尽不成,空留遗憾和后悔,而这遗憾是锥心和终生的。
父母对儿女们的爱永远大于儿女反哺给父母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应该是儿女们应该永远铭记的。重阳佳节已至,让我们这些在父母悉心照顾下长大的孩子,也能够用爱和陪伴温暖操劳半生的父母,让爱“反哺”,让老人度过温馨愉快的晚年。
聆听老人心声 节日话说养老
重阳佳节的到来,让养老问题成为网民热议的重点。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尊老孝老养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近几年,退休职工连续多年涨工资、高龄农民连续多年涨补贴,全国各地老年人欢天喜地,“夕阳红旅行”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子女孝顺父母、老人们安享美满晚年,俨然一派“人生不言老,最美夕阳红”的景象。但如今,“四二一”家庭结构偏多,独生子女负担太重,难以独立支撑家庭幸福乐园。未来,我们的养老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峻。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各种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是很多老人的首选。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下,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家住银河新村71岁的赵桂荣老人说:“我还是愿意在自己家里养老,家里才能感到熟悉和自由,左邻右舍也都认识多年了,互相有个照应。我们家两个孩子也经常回来看我,而且,我身体也挺健康,很多事情还能自己料理,不太愿意去别的地方居住。”记者走访中发现,除了大部分在家由儿女照顾颐养天年的老人之外,还有一些老人选择养老院或者雇佣家庭保姆。
有网友说:“居家养老,现在是老人普遍更愿意接受的养老模式。”还有网友说,社区养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就像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实际。其实,无论是哪种养老方式,在老年人口日渐增多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扩大养老的广度,更要提高养老的深度,提高养老质量、完善服务体系,让老人享受晚年的幸福时光,这才是我们养老、敬老的最终目标。
倡导环保祭祀 文明常伴左右
在传统祭祀观念下,每到重阳节都会有一些不文明的祭祀习惯,这不仅会导致城区环境污染,也会使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增大。所以,我们要既尊重传统民俗,又要做到保护环境卫生。
每到有祭祀传统习俗的节日,环卫工作者都会比较繁忙。龙山区环卫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几乎每年的重阳节,我们都会加大清扫力度,早晚夜班增加人员,加大清扫保洁频率和密度。今年重阳节,我们会调整机械化清扫作业时段与路段,重点针对易出现祭祀的地点进行反复洗扫。调整高压冲洗车辆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区域,重点冲刷易出现烧纸的街路、路口、路段。调整水洗公厕的作业方式,重阳节期间由原单人单岗调整为双人双岗,并对单身如厕的老年人加以关注,防止出现意外。”确实,重阳节期间大大增加了清扫保洁等作业强度和难度,为此,龙山环卫中心每天增加工作人员达六百人,增加机械化作业车辆二十台,尽全力保障辖区环境卫生质量。记者也在此呼吁广大市民,要文明祭祀,珍惜环卫人的劳动成果,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市“创城”作出贡献!
在相关部门全力工作为节日保驾护航的同时,我们每一位公民也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尊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我们应该在老人在世时尽孝心、多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共同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而祭奠故去的亲人,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逢传统节日做到理性祭祀、节俭祭祀,破除随地焚烧香蜡纸烛等陈规陋习,争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和传承者,争当告别陈规陋习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带头人,携手共建文明和谐美好新辽源。
重阳小贴士: 三个要点呵护老人健康
重阳节到,正是秋凉时节,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会随着年龄而退化,而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所以很多老年人极易在这个季节患病。因此,我们要多加留意家里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记者也总结了照顾老人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点,希望能对老人的健康有所帮助。
要点一:老人在气温骤降时缺乏自身调节能力,再加上许多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一旦感冒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加重潜在的疾病。所以,在天气寒冷时要适当提高室内温度,不要让老人着凉,也不要给老人穿得过于臃肿,切忌穿狭窄瘦小的衣服,尤其忌领口紧、腰口紧、袜口紧,免得皮肤缺氧、影响健康。应加强重点部位的保暖,如头部、颈部、胸和背部,外出时戴帽子、围巾、口罩,外加一件背心或马甲。尽量少带老人出入公共场所,避免被传染疾病。
要点二:长期待在室内、少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的老人,可能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状,导致骨质疏松,所以,锻炼必不可少。老年人对于温度急剧下降的适应能力差,运动耐力下降,加上天气寒冷导致血管收缩,供血容易出现问题,运动过量同样不可取,应在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锻炼,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
要点三:老年人因为关节灵活性差,容易跌倒。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醒家中老人平时起身和走路动作要缓慢,不要用力过猛,要穿防滑的鞋。家中也尽量少放置踩脚垫等障碍物,并保证地面干爽。注意膳食均衡,多吃含钙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等,以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
自给自足,老有所养。
老有所学,情系宣讲心向党。
爱我家乡,老有所乐。
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