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企业通讯员应强化“三个意识”

新时代企业通讯员应强化“三个意识”
张峥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闻传播事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字字珠玑的31个字,高屋建瓴、掷地有声,既是对新闻传播事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当前新闻工作方向的指引,更是在这个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激励和鞭策。为此,对于工作在企业一线的通讯员来说,就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三个意识”。即:学习意识、担当意识和大局意识。
    强化“三个意识”,是适应新时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我们正处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新闻传播大时代,发展迅速、环境复杂、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规律在此时将得到切实的体现。在此时代背景下,就要求工作在企业一线的通讯员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能力、更广的视野,才能真正在肩负“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使命和责任中有的放矢、有所建树。
    首先,要强化学习意识。新闻写作不同于一般文章的撰写,既需理论的指导,也要经验的积累;既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企业的发展动态,又要熟知新闻采写工作业务理论和业务技能。而这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汲取的精神食粮。学习要注重方向性。对于党和国家关于本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作为一名通讯员必须要进行虚心了解,反复认真的研究理解,尽力做到入脑入心。一旦需要有关的信息报道,可以信手拈来、灵活运用,不至于手忙脚乱、措手不及。学习要注重多元性。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系统地学习上级文件要求、法律法规等相关精神,还要阅读有关书籍、报刊、资料、网络等宣传媒介,更要虚心向主管领导、身边同事、老通讯员和广大群众请教,同时也要经常向企业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联络员、信息员了解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迅速掌握第一线资料,切实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要注重持久性。许多通讯员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长时间不写东西,突然间有任务要写,心里空荡荡的不会写出实质性的好稿。而如果经常写,会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所以经常提笔,对锻炼写作能力是有直接帮助的。 所谓“持久”,就是勤写、多练、经常动笔,久而久之就会熟能生巧、妙笔生花。
    其次,要强化担当意识。新闻采写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身在企业一线的通讯员,往往都是另兼他职、身担数责,而新闻采写工作只是自己各项工作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会与其他工作发生冲突。可作为工作在企业一线的通讯员,无论是自愿争取的,还是领导指派的,既然在“其位”,就应“谋其事”。一要敢于担当。时刻肩负起自己身上的担子,牢记岗位职责,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求实务实、实干实为。二要勤于担当。要多思考、多采写员工身边的、一线发生的、与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稿,这对于企业通讯员自身素质提高和发展也极有裨益。三要善于担当。拿出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条不紊地安排和处理好新闻采写与其他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要统筹兼顾、不要顾此失彼,在繁杂细碎的工作中保持一份细心和耐心,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责任心,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第三,要强化大局意识。新闻宣传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一名企业通讯员要有始终如一的精神坚守和矢志不渝的行为准则。服务大局要自强。需具备上情下达、以文育人的本领。尤其是经常深入一线的通讯员,既要牢牢把握国家方针政策、企业规章制度,又要时刻谨记新闻宣传工作宗旨和原则,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服务大局要自律。需具备淡薄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新闻事件或现场,从实际出发,客观审视问题或事件本身,科学组织材料。要用真实的意愿表达出新闻事件的真实内在,不要因诱而惑、因权而惧、因情而困,做到求实、求是、求真,力争使新闻采写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大局要自立。需具备吃得了苦头、耐得住寂寞的品质。做新闻,我们力求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但做新闻本身,往往是乏味无趣,甚至是寂寥苦闷。这大概与“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有异曲同工之处。电视上一分钟或几十秒的新闻,报纸上几百字或上千字的稿件,在读者眼里只是短暂的精彩,可对于通讯员们来说,可能就是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是更长时间的付出。服务大局要自觉。如果没有服务意识,没有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精神,是无法做好新闻采写工作的。为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讯员用周末、假期、夜晚等业余的时间去完成突发性工作。尤其是对于事件挖掘、人物追踪等连续性、关联性的新闻,往往要多走、多看、多问、多听,写出来的新闻稿件才更加真实生动,也更加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单位: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