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进军现代化新龙山冲锋号
砥砺奋进新征程 继往开来谱新篇
吹响进军现代化新龙山冲锋号
——写在中国共产党辽源市龙山区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在过去的五年里,龙山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标看齐;坚持改革创新,以思想破冰、发展突围;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凝聚民心、汇聚合力;坚持担当实干,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踏上龙山区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接下来,龙山区将一如既往地为建设创新转型、宜居宜业、城乡融合、开放包容、幸福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山目标,抢抓一切机遇、促进全要素融合,在勇于探索实践中奋力走出一条彰显龙山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成果回顾
与时俱进——过去五年的巨大变化
2016年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龙山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吉林振兴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压奋进、攻坚克难,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圆满完成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稳中求进 转型升级 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五年来,龙山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转型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滚动实施重点项目173个,总投资750.8亿元。预计到2021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级财政收入、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6年末分别增长18.3%、22.3%、45.5%、28%、17.9%。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绿色稻米、食用菌等7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周家酸菜、够够购等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工业开发区创业孵化器、钢背轴承生产基地等项目陆续竣工,巨峰生化山梨酸、亚东药业医药产业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华纺科技、瑞意粮机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鸿图锂电成为国内第一家湿法隔膜生产企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步行街、中农等夜经济示范街区陆续开市,蓝天城、碧海云天温泉水乐园等项目陆续建成,玉圭园五星级酒店、红星美凯龙家居等项目稳步实施,龙山区数字产业直播基地投入运营,“两街一路一小镇”商贸服务体系初步成型。
改革开放 不断创新 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五年来,龙山区始终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市场活力空前释放。推进党政机关和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平稳承接环卫、物业职能下沉,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成立监察委员会,实现了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推进“最多跑一次”和“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组建金控集团和龙发公司,引导更多民间、社会和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同时,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绍兴市越城区建立良好对口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实质性对接;在北京与民革中央合作举办龙山招商引资推介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区域经济协作格局;碧桂园、红星美凯龙等国内知名企业成功入驻,投资60亿元的汽贸小镇落户龙山。
融合发展 协调推进 打造城乡共荣新龙山
五年来,龙山区始终坚持统筹融合、协调推进,城乡发展日新月异。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完成16个棚户区和旧城地块改造,7000余户居民喜迁新居;综合改造老旧小区86个,加快补齐配套公共设施短板,为居民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实施饮水安全一体化提升工程,实现了城乡居民同质饮水;启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高标准开展“城市双修”“走遍辽源”行动,实施拆违见绿、疏通“生命通道”等9个专项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A示范村和2A先进村实现全覆盖,以小镇、山庄为“珠”,山脉、水系为“链”的全域乡村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永治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脱贫攻坚 振兴发展 不断增厚致富土壤
五年来,龙山区始终坚持集中兵力、尽锐出战,三大攻坚战成果显著。重大风险有效防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政治、意识形态、政府债务、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均在可控范围,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各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案件全部整改销号,“三百工程”“大棚房”整治、裸露山体修复、“厕所革命”等工作扎实推进,“散乱污”企业、城市扬尘、生活垃圾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
民生为本 幸福共享 逐步提升人居幸福指数
五年来,龙山区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共建共享,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坚持把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完成惠民实事71项。城镇新增就业3.47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互联网+”综合居家养老模式在全市首开先河,养老服务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立“温暖龙山慈善基金”,城市深度贫困家庭得到及时救助。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无证幼儿园实现清零,“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城区小学营养配餐、课后托管服务全面实行。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平安龙山、法治龙山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111”平安建设模式全面推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力有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从严治党 正风肃纪 以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
五年来,龙山区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强化正面宣传,壮大主流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深化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软弱涣散村整顿、党群服务场所建设、“两新”组织建设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面提升。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担当、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推上前台,打造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圆满完成本届区委巡察全覆盖,政治生态全面净化,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未来目标
“五个龙山”——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建设创新转型新龙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经济比重稳步增长,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三次产业比更趋合理。
——建设宜居宜业新龙山。城市生活更具质感,实现城市景观生态化、产业体系生态化、人居环境生态化“三化一体”,成为适宜居住、适宜产业发展、适宜创业就业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美丽乡村提档升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基本形成,“山水相融、乡愁难忘”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百姓富、生态美实现有机统一。
——建设城乡融合新龙山。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全面优化,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产城融合进程加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发展更加平衡充分。“城市双修”纵深推进,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城市形象持续提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建设开放包容新龙山。改革活力充分释放,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外来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与先进地区的经济合作领域和战略互动层次不断拓展延伸,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融入新发展格局。
——建设幸福和谐新龙山。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满足。依法治区纵深推进,平安龙山、法治龙山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百姓实现安居乐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发展安全更有保障。
到2026年,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在2030年与省市同步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基础上,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农业现代化样板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基层社会治理标杆区。
规划蓝图
“六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新龙山路线图
实施改革创新战略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添动力,为区域竞争积蓄新优势。
突出科技创新赋能。建立“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着重发挥吉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辽源分中心、吉商产业创业发展研究院的创新平台作用,着力破解龙山产业的技术难题。鼓励企业与域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体研发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项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引导扶持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品升级、技术迭代,把握发展主动权。发挥龙山区人才产业服务中心作用,持续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多渠道、多元化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为创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创新投融资运营机制,提升金控集团和龙发公司融资、担保、投资能力,持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力度,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要素支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山模式”“龙山经验”,让改革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于民。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完善守信践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切实提升政府公信力;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建立健全政企沟通协商机制,构建良性互动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支持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商会,在支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全力搭乘“丝路吉林”这班开放型高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哈长城市群”“长吉图”等国家级战略,深度融入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构筑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与绍兴市越城区对口合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促进龙山产品与越城市场、龙山资源与越城资本深度对接,实现两地发展优势“基因重组”。加强与东南部发达地区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更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和产业协同。盯准市场需求,在健全供应链条方面谋划项目、招商引资,加快融入国内大市场。
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擦亮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论”,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让良好环境成为龙山发展的最大优势和鲜明底色。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做到依法治理、依法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体系,切实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实施最严厉的追责问责,坚决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突出“山水共治”,推进东辽河全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加大裸露山体修复力度,扩大全域造林绿化面积,高标准建设“山水龙山”。打好治企、清散、消煤、控车、降尘组合拳,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确保空气质量不断提升,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下大力气解决垃圾乱堆、柴草乱垛、脏水乱排、厕所乱建等村屯环境卫生问题,打造庭院干净整洁、乡间绿荫环绕的田园风光。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动污染排放减量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培育壮大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以良好生态为基础、以生态产业为支撑,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树立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善待生命的生态文明观,构建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志。
实施产业升级战略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业现代化,以全面落实“链长制”促进重点产业链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工业振兴。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在建链上创新、在延链上拓展、在补链上布局、在强链上提效,向全产业链优化要效益。立足辽源在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双廊”定位,重点打造高精铝+轨道列车、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集群,构建汽车和轨道列车轻量化、玉米精深加工、汽车内饰、绿色建材、时尚纺织袜业、面粉加工装备制造六条标志性产业链。强化工业开发区“主战场”作用,持续提升项目承载能力,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定向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鲜明、创新体系完备的工业产业发展新高地。大力培育领航企业方阵,通过做大做强一批、招商引资一批、激活盘活一批,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扩大强企矩阵,提升龙山企业影响力、竞争力。到2026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跨界融合、模式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扩大规模、拓展空间、优质高效发展,着力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创意设计、会展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方向发展,围绕玉圭园五星级酒店、御峰广场、银座购物中心等商贸业集聚区,世纪步行街、辽河半岛餐饮街等特色街区,打造餐饮娱乐休闲商务等功能齐全的精品商圈、高端都市生活圈;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到2026年,新增限上商贸业企业25户、规上服务业企业16户。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投入导向,立足全区产业定位和产业基础,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招引一批延链、补链、扩链、强链型重大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引领性、支撑性、带动性的产业龙头。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抢抓国家“两新一重”和全省“761”工程机遇,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基建等重点项目建设,保持社会民生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充分整合和利用优质资源和项目,吸引大产业、大资本、大企业,促成真投资、快投资、大投资,以资源引产业、以时间赢空间,实现企业盈利、地方发展“双赢”。
实施“城市跃升”战略 展示高质量发展新形象
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做强“核心区”、唱好“双城记”,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提升城区核心区能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突出治脏、治乱、治堵、治污,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拆违控违攻坚,完善小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规范市容市貌管理,重塑城市宜人通透的生产生活空间。结合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管理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为市民提供更加完备快捷的服务。培育市民家园意识,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引导锻炼提高群众参与社区事务能力,增强群众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
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打造东部生态新城。以“一山两河、四岸一湖”为总体框架,在北跨东辽河、南至渭津河、东含抚山湖、西接銮驾山2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人口集中区、服务业集聚区,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一座集高端商住、文化教育、旅游康养、商贸服务、生态观光、都市农业六大业态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打造寿山产业新城。以“一区一镇、一河一路”为总体框架,在东辽河南北、三环路西东15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工业经济集中区、城市产业外溢承接区、市民宜居乐游区,推动龙山工业开发区及寿山镇镇区三产融合,力争用5年的时间,打造一座充满生机活力、产业链条完整、发展功能齐全、文旅气息浓郁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推动龙山全域一体化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科技下乡、电商下乡、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农民进城、农产品进城,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通,滚动实施一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产业协同、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强化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健全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统筹推进农业生态化、产业化,打造具有龙山特色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稳政策、防返贫、促振兴,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因时因势分类优化调整,推动特惠性、短期性政策向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统筹实施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等长效扶贫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加强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向实现共同富裕迈进。
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杜绝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精品农业,重点打造观光棚室采摘、代耕代种、经济林培育、中草药种植等一批近郊农业产业精品示范园区。深化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进巨峰生化玉米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加快形成百亿能级;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打造肉牛产业链。实施“品牌提升计划”,做精做强周家酸菜、天山河、够够购等优势品牌,培育一批“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提高龙山优质绿色农副产品知名度,扩大本地市场占有率。加强农村电商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线上销售与线下供应相结合;打造农产品配送及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结合“千村示范”创建,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使村庄形态、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着力构建“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乡一品”的乡村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永治村乡村文化旅游带、大良村郊野公园等旅游项目建设。深化乡村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屯等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实施共建共享战略 巩固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态势,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文明风尚培育,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环境等方面短板弱项,让龙山百姓真切感受到“创城”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变化。激发全民“创城”热情,引导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让群众在“创城”工作中当“主角”,以实际行动为“创城”增光添彩,在共建共享“创城”成果中拥有更多自豪感和获得感。
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支持体系,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残疾人基本权益,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多元养老体系,推动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行业的主体。加强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做大做强“温暖龙山”慈善基金。
推动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实现数量达标、质量合格、保障到位、制度健全、群众满意。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增加学位供给,有效解决大校额问题;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文艺精品创作,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健康龙山建设迈上新台阶,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和基层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国家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着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化平安龙山、法治龙山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治理”格局。
龙山区培育出以华纺科技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玉圭园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辽源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主体建筑即将封顶。
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项目基地建成投入使用。
作为医药健康产业代表的亚东药业基础建设工程有序进行。
龙山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投资800余万元的龙山区第一幼儿园投入使用。
本报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