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崭新乐章

奏响乡村振兴崭新乐章
——东丰县产业振兴篇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立足辽源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协同推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特别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民生建设、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开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局面,奏响了我市乡村振兴的崭新乐章。


大兴镇福利村
发挥产业振兴核心作用  实现乡村发展人民富裕


    近年来,大兴镇党委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依托福利村位于303国道北侧区位优势,结合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的地理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使东丰县六禾农业有限公司的六禾农业示范区项目落户福利村。以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新就业岗位增加、带动农民种植养殖技术传播,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化、促进乡村旅游业大发展。产业兴则生态兴、则文化兴、则人才兴、则乡村兴。
    引项目带动农业转型。2019年,福利村成功引进东丰县六禾农业有限公司的六禾农业示范区项目。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38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0平方米。园区设置科技示范区、有机蔬菜种植区、生态养殖区、休闲观光区、高端游憩区五大功能区。科技示范区主要展示无土栽培、立体栽培蔬菜及花草等;有机蔬菜种植区主要种植羊肚菌、黄瓜、西红柿等各种有机蔬菜;生态养殖区建设鹿舍90栋,可养殖梅花鹿2000头;休闲观光区主要种植花草、苗木等;高端游憩区主要种植反季大樱桃、葡萄、桃子、草莓等水果供人们采摘。示范区的建成辐射带动了福利村31户农民扩大种养殖规模,使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发展玉米种植逐步转变为种养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为周边村屯的村民带来328个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的年收入水平;同时,为村民自主经营种养殖提供了先进技术和销售链,使村民种养殖发展由原来的小打小闹走向了产业化、市场化。
    引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六禾农业示范区项目引入后的最大受益者是福利村集体,2020年,福利村集体经济收入比往年增加9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了、底气足了,基础设施建设敢投入了、环境整治力度加大了。2019年-2020年,福利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投入30余万元。优越的人居环境、农家乐的兴起、采摘园的融入,使福利村成了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每年预计可实现旅游收益30万元。
    引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以往,“产业发展没出路、老百姓就业没门路、农民增收无力”一直是阻碍福利村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镇党委带领各级干部找病源、挖病灶、除病根,最终探索出一条“招商引项目、带农促增收”的发展良策。六禾农业示范区项目是第一个通过政府牵线落户该村的大型项目。项目建设工人从本村雇佣,使村民人均增收0.6万元;发展种植阶段,很多老百姓从全职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人均增收1.1万元。未来,通过不断引进更多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加快一二三全产业链建设,福利村的发展将如其名一样“福至百姓、利民惠民”。




大阳镇大阳村
实施“三个一”工程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近年来,大阳村在镇党委、政府引领下,立足耕地面积多且地势平坦集中的实际,积极争取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及电站项目,以现代农业科技项目和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为发展基础,打造光伏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创新农民增收方式。电站年发电量约2400万度,纯利润2100万元,年可实现税金约350万元。建设农业科技大棚,用于蚯蚓养殖和药材、花卉、茶叶、油牡丹、绿色有机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对外租赁、自主经营种植等方式可实现年收入约150余万元。通过光伏公益岗、分红等方式帮扶镇内贫困户232户,同时,为周边村民增加工作岗位30余个,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坚持依托“一个品牌”,实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围绕全镇“一个品牌”即“光伏小镇、魅力大阳”党建品牌,依托大阳村位置及产业优势,成立新时代乡贤会,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鑫霖源养殖场、厚全制衣厂等一批小微企业先后成立,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使村民增加收入,为特色经济发展奠定基础。逐步完善大阳村基础设施建设,向上争取资金680万元,完成6条3公里村组路硬化;建设文化广场一个、室内文体活动室一处、农家书屋一处,并长期向村民开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逐步提升村民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意识。
    坚持树立“一面旗帜”,推进全域特色经济建设。发展光伏现代农业特色经济,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是关键。大阳村依托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及电站项目,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光伏园区建立于2015年,占地88公顷,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建设成了集光伏电站与现代农业科技大棚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目前,光伏电站和农业科技大棚建设已完成,共计投入资金3亿元,流转土地88公顷,建设20兆瓦光伏电站271栋。
    坚持搭建“一个服务站”,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2019年,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达成战略合作,建立科研成果示范转化基地,专门研究适宜东北土壤的新型作物品种改良,解决当地农户种植难题。紧紧依托该科研基地,建立“阳光服务站”,由党支部牵头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计划,采取“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阳村开创了“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同时,以每亩1500元租金与农户签订租地合同,切实保证农户利益,实现了产业发展、村集体创收、村民增收的“三赢”局面。




小四平镇太阳村
突出特色品牌规模优势  发展金红苹果产业


    近年来,太阳村坚持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思路,持续推动金红苹果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全村金红苹果种植面积150公顷,年产值800万元以上,金红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太阳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小四平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屯”。
    加强基础建设,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太阳村坚持合作经营、承包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以打造标准化、现代化果园为目标,持续推动金红苹果产业规模发展壮大。近三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加强果园集中村组的水、电、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金红苹果产业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全村果农发展到180余户,金红苹果合作社2个。结合2020年百万亩造林工程,新增金红苹果栽植面积2公顷。
    强化扶持服务,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太阳村开展金红苹果种植时间很早、种植经验丰富、种植技术比较先进。特别是2000年以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金红苹果产业实现提速发展。太阳村积极为果农技术经验交流搭建平台,组织种植大户30余人次到集安、舒兰等地学习交流金红苹果种植管理经验。充分运用互联网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消费趋势,帮助果农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金红苹果经济效益。
    突出品牌打造,不断促进农旅融合。太阳村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标准化种植理念,引导村民栽植新品种,提高果品品质。目前,栽植的主要品种有龙丰、123、鸡心果等,金红苹果品质不断提升,不仅在国内十分畅销,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在泰国被作为供果,获得“塞外仙果”的美誉。为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发展金红苹果春季赏花游和秋季采摘游,太阳村连续举办5届金红苹果采摘节,吸引域内外游客达到1万余人次,发展村民农家乐20余户,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南屯基镇榆林村
发掘传统山林资源优势  推动采摘产业振兴发展


    东丰县南屯基镇榆林村地处半丘陵地区,青山环绕、风景秀丽,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自上世纪50年代起,榆林村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以李子、苹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对县域范围内多数乡(镇)林果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现在东丰县小四平镇等林果苗木最早均出自南屯基镇榆林村。由于历史发展局限等不利因素,榆林村林果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面临发展窘境。南屯基镇党委、政府以产业发展为目标,积极打造榆林村采摘产业,使传统资源重焕生机。
    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坚持产业发展、环境先行,着力完善榆林村五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上级资金180万元,新修围墙475.8延长米,安装大门17户;建设停车位1462平方米,混凝土入户路2461.46平方米,混凝土村路102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以及建设相关水系景观、铺装广场等。通过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村容村貌,为林果采摘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夯实苗木基础,推动采摘产业。在传统林果苗木产业基础上,依托榆林村五组采摘园项目继续推进产业发展。该项目占地14公顷,种植李子树13416株、小苹果树659株、山杏树1336株、葡萄1880株,逐步完善林果业采摘体系,推动采摘产业向“精品”迈进。同时,在经营上采取集体经营与个人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力求打造集苗木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为一体,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同步提升的发展局面。
    打造产业名片,谱写发展新篇章。榆林村五组采摘园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注。工程基本完工后,南屯基镇党委与东丰县团委在榆林村五组采摘园建设地联合举办“庆十一暨青年汽车电影节”活动,全县各企事业单位、政府各部门人员以及群众1000余人汇聚于此。电影节当天,餐饮、小商品及林果销售额达到35000元左右,在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的同时,榆林村五组采摘园的产业名片汇至四方好友手中,为榆林村采摘园知名度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榆林村群众得益于采摘园产业项目的发展,预计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为实现经济、社会价值同步提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东丰镇太和村
党建引领真抓实干聚民心  经济合作建设产业兴旺村


    近年来,太和村立足实际,探索“党组织+产业园区”模式,成立农业合作社,加强互相协作,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寻找绿色经济着力点,使农村充足的产业资源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特色发展之路。
    以党组织强有力的引领,推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优化队伍强引领,党员聚在产业链。太和村始终把选优配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作为建强基层组织、助推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选拔思想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章永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绿色蔬菜种植大户张洪波担任村委委员,甜瓜种植大户章贷东担任村党建联络员。大力普及棚膜经济和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切实将党员嵌在全村产业发展“链条”里,从市场信息、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有效解决群众发展产业难题,累计带动14户村民从事棚膜经济作物种植,户均经济增收3万元。优化机制促增收,群众富在产业链。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富民产业链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产业发展中,带领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太和村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东丰县太和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按法定程序在东丰县工商局注册登记,申领营业执照,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选举了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监事等,制定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为村民发展甜瓜产业提供组织支撑。全村还围绕发展蛋鸡、肉食鸡、水稻、绿色蔬菜、香猪、黄牛、玉米、梅花鹿等各类特色产业,创立发展合作社10余个,带动村民就业300余户、600余人,人均增收2万元,让群众在产业链上得实惠、谋发展。优化质效扩影响,品牌树在产业链。太和村以“全国一村一品建设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乡土特色产业品牌培育力度。通过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补齐产业配套设施短板、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先后培育太和甜瓜、富硒大米、绿色蔬菜等特色农作物品牌,品牌收益增加30%,特色产品在周边市县畅销并较有知名度,示范带动东丰镇全域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在太和五组打造10公顷绿色水稻试验田,2019年,引进3000公斤蚯蚓进行蚯蚓粪培养,现蚯蚓总量已达到10000公斤,可生产高效有机肥5万吨,保证1000公顷土地种植需求,提升收益10%。同时,积极谋划太和村五组温室日光大棚建设项目。2020年,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建30栋、2.8万平方米温室日光大棚,进行羊肚菌种植,项目落成后年产羊肚菌达到45吨。
    以产业项目发展为核心,引导经济发展要素集聚。抓项目,聚心谋划推动发展。太和村全面坚持抓项目、强基础、促发展的整体思路。2013年以来,在村党支部书记章永新的带动引领下,申请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发改千亿斤粮食项目和各类财政项目20余个,总投资3000余万元,村庄道路、房屋围墙、边沟建设实现整体提挡升级,为产业项目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兴产业,聚焦目标精准发力。村党支部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强化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切实发挥园区的吸引效应和聚合效应,推动产业要素集聚,提升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按照“以点带片、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先后投入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园区建设,园区先后被省农委列为百万亩棚膜示范基地,被国家质监局列为甜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目前,园区已发展成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现有棚室总数387栋。其中,冷棚305栋,暖棚82栋。园区年总产值达1000余万元,利润400余万元。促增收,聚力催生共富效应。由村党支部牵头以太和产业园区为阵地,村党支部书记和甜瓜种植大户带头开展农产品种植技术培训,将农民种植技术培训地点设在田间地头,并探索“支部+党员致富能手+贫困户”结对帮扶模式,结成帮扶对子8对,扶持15户本村剩余劳动力自主择业进行农作物种植,户均增收3万元。太和村7组村民李常山投资1600万元建设东丰镇江山梅花鹿养殖基地,鹿舍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现有梅花鹿500余头。他与村民于维成结成帮扶对子,为其提供幼鹿引进、日常饲喂、销售加工全方位技术支持。现在,于维成养殖梅花鹿50余头,年增收8万余元,形成了村民聚力兴产业的发展局面。



东丰县大兴镇福利村农业示范区。


东丰县大阳镇大阳村光伏农业科技大棚。

东丰县小四平镇太阳村金红苹果采摘节吸引域内外游客前来旅游采摘。

东丰县东丰镇太和村绿色水稻育苗基地。

东丰县南屯基镇榆林村村容村貌。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及肃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