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呐喊》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收入1918年至1922年创作的15篇短篇小说,于1923年印行。
    这些小说的写作时间是在“五四”运动前后。那时候,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风起云涌,产生了一支崭新的文化生力军。鲁迅是这个队伍里的旗手。他以文艺为武器,冲杀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沿。小说集《呐喊》蕴含着这种战斗意义,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辉煌成果。鲁迅自己说,写这些作品,目的就是“喊几声助助威”,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呐喊》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不屈不挠的时代精神,通过对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当时,劳动人民虽然灾难深重,然而尚未普遍觉醒;知识分子在追求和彷徨中,心里充满了希望。鲁迅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对中国革命力量作了深入的巡视和考察。在作品中,通过一个个生活细节和矛盾冲突,宣判了封建势力的死刑,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无力。要求知识分子摆脱“空虚”和“动摇”,尽快改造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同时,作品中也对农民寄予了同情和期望。出现在他笔下的农民形象尽管思想还很落后,但是,他们却在苦难中保持着坚强的品格,在思想深处饱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大潜力和能量。
    由于鲁迅的现实主义植根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自觉地与革命先行者踏出同一个步调,因此,他的小说能够在严峻的现实解剖中不断闪烁着理想和正义的光芒,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李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