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阳拿1700万“赌”明天

    打造乡村旅游业,投入大、见效慢,村民们怕担风险,信心不足。为了把事干成,村党支部书记郑重许下诺言:“需要多少钱,我来投。挣钱是大家的,赔了算我的!”请看这位村书记的豪情壮志和惊人之举——
蒋卫阳拿1700万“赌”明天
本报记者 田蓓蕾 张庆春

蒋卫阳用手机推广村里的黄桃采摘园,引客入村。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翻开龙山区寿山镇永治村的账本,这里清晰记载着村党支部书记蒋卫阳几年来为村里垫付资金的情况。其中,土地流转金、购买树苗款、棚室建设钱、雇用人工费……累计竟然达到了1700万元。
    1700万元,这可不是小数。蒋卫阳的举动着实令人震惊、感动、敬佩。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他不计个人得失,勇担风险,真是豁出去了。
    有人认为,为村里的事冒这么大的风险犯不上、不值得。可蒋卫阳却欣慰地说:“看到永治村每年、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有新变化,这种自豪感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我就不信,带领村民一心一意干点儿事,咋能干不成?”他要用真情实意和大把的真金白银为父老乡亲“赌”一个美好的明天。
    蒋卫阳的所作所为更让我们确信,这世上真有不爱钱的人,也确有如此大公无私的党员干部。
    永治村的村民们为有这样一位肯下血本、一心干事的好书记感到幸运和骄傲,对未来的日子更是充满信心。


    壮志难酬,自主创业


    蒋卫阳是土生土长的永治村人,对永治村的发展一直有自己的抱负:让村里变模样,村民生活变个样。
    20多岁就入党的他,2003年至2009年在永治村当了6年的村委会主任。那时的他,就想着如何改变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开始琢磨着发展果木产业。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一直无法得到实施。无奈之下,他选择自主创业。
    蒋卫阳离开村里后,干过木匠、瓦匠,当过包工头,最后成立了建筑公司。他坚持“干啥就得干好,绝不丢人”的理念,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他承揽水利工程、暖房子工程……年年都有百万元以上的进账。多年下来,蒋卫阳有了2000多万元的积蓄。个人的事业红火了,腰包鼓了,他想的却不是钱生钱,而是心心念念地想着曾经未实现的抱负。


    一肩双挑,施展抱负


    2013年,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让蒋卫阳作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挑了自己的建筑公司,舍弃了可观的收入,应乡亲们的邀请回村竞选,并当上了村委会主任。
    当时永治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部财务账面为零,三分之二的务农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000多元。村里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村民迷茫无助。
    为治理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蒋卫阳一方面研究政策,争取资金;一方面自掏腰包,出资97万元建设了2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226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室,丰富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蒋卫阳对父老乡亲的一往情深,对干事业的一往无前,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16年换届,蒋卫阳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百姓的期望有多高,肩上的责任就有多重。
    有钱人很多,可为大家的事宁可自己担风险的人却很少。每到村里需要资金时,蒋卫阳都得硬着头皮向自家掌握财政大权的妻子张口“求助”。家人本就不同意他回村,他还隔三差五地动用全家多年辛苦挣来的积蓄。妻子生气地说,周围干农业项目的有几个挣钱的?你不想想自己、不想想我,也得想想孩子啊。你要干就自己去,我是不去。为此,妻子跟他整整冷战了两年。两个姑娘也是持反对态度,别把家里的钱都“打水漂”了,也得为我们将来考虑啊。可上中学的小儿子却坚定了他的信念:“爸,我支持你干,你要干不成,我长大了接着干!”蒋卫阳更加认准了这条道儿,回村就要带着大家伙儿蹚出一条致富路,决不能辜负了乡亲们对自己的期望。最终蒋卫阳硬是拿回了这张看似平常却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银行卡。
    从此,蒋卫阳的银行卡不离兜,随时用随时划。资金去向五花八门,包括外出考察的食宿费、请农业专家的指导费……一笔笔多得数不过来。
    蒋卫阳说:“咱就不能算那些经济账了。如果把钱存到银行,一年利息也有四五十万。即使借给朋友也有不少回报。啥也不干,足够全家老小花销了。要干事就别考虑自己的利益。”


    咬定青山,繁花似锦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蒋卫阳当书记后的第一步就是让村里美起来。春夏秋冬,起早贪黑,蒋卫阳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共治共建。建垃圾池、清理柴草垛、填土方平整场地、新建大型蓄粪池、清理河道垃圾、插柳护堤、改造厕所、拆违建墙、绘制彩画、整修道路、石砌边沟、制作白钢大门、栽树种花、安装路灯、修建绿地徒步栈道和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道、实施自来水工程,建小花园、小花海、小景观。常态化开展“六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行农户门前“绿化、美化、净化”三包长效机制,“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率达到90%。永治村彻底变了模样。
    如今,永治村金叶榆枝繁叶茂,各色花草争奇斗艳,新鲜瓜果味美飘香,已成为老百姓骑行、纳凉、徒步、拍照、采摘、郊游的热门打卡地。
    笃定旅游,背水一战


    环境美不是最终目的,富起来才是根本目标。蒋卫阳思考着如何能把“面上”的美变成村民兜里的钱。“没有弯弯肚,哪敢吃镰刀头。”虽然在外打拼多年,但是蒋卫阳对果树的研究一直没停止过,他有信心把这个产业做好。蒋卫阳结合永治村距市区12公里的区位优势、山水相依的自然资源和多年研究果树的基础,将永治村发展定位于打造近郊乡村旅游上。
    要发展旅游,就得有产业做支撑,否则等于“空中楼阁”。发展果木产业,费时费力又费钱,村民们信心不足。蒋卫阳就挨家挨户动员,给村民们算经济账、算生态账,坚定走全村共同富裕之路。他说:“需要多少钱我来投,挣钱是大家的,赔了算我的!”他带头成立了果树种植、果蔬采摘等7个合作社,制定了盈利部分20%用于全村村民分红、20%用于村集体积累、60%投资者分配的原则。从村民手中流转出3700亩坡地,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60%,依托“三百工程”实施栽植李子树23万棵、杏树3万棵、梨树800棵,培育各种果树苗及绿化观赏树苗150余亩,林下种有赤芍、蒲公英、防风、柴胡等中草药,培育了以观光采摘为主题的各类特色种植基地5个,共建大棚50栋,用于种植樱桃、李子、桃、葡萄等,并打造了以3A级景区龙泉湖山庄为中心的景点和本土“农家乐”,不断积蓄旅游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同时,在土地裸露山体先后种植红枫、暴马丁香、红松等共计30万棵,使全部山体得到绿化,形成了特色产业与优美环境相依、绿水青山与和谐乡风相融的美丽景象。“全村都富了,才有幸福感。”蒋卫阳的抱负正在一步步实现。
    有人拿着永治村的樱桃到山东、大连等地进行比较,结果外形、口感都明显高出一截儿。李子和桃也是有别于市场上的“大路货”。樱桃坐家卖100元一斤不落地儿;桃、李子也是不出门15元一斤不够卖。今年,棚室的果树刚挂果,产值就达到100多万元。到盛果期,保守计算全村果树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可在蒋卫阳的心里何止是3000万,经营好了就能达到5000万、6000万……
    乡村美,产业旺,带给村民们实实在在的好生活。2020年,永治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其中,村民在村内的工资性收入每人达到1.5万元以上。永治村先后被评为辽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A标准示范村”、吉林省“最美村屯”、吉林省“精神文明示范村屯”、吉林省“十佳美丽乡村”、全国精神文明村,还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望着永治村的青山绿水,再看看村民的张张笑脸,蒋卫阳觉得自己的倾囊投入已经有了回报,心中更加充满了激情,眼前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后语: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这句话被蒋卫阳诠释得淋漓尽致。始于初心,归于故乡。蒋卫阳放弃在外经商的高薪收入,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自掏腰包,勇担风险,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头顶烈日,用汗水滋润了万顷良田,把贫瘠播种成幸福,用真情实意和真金白银为父老乡亲“赌”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