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护佑生命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寒窗苦读、许下铮铮誓言,深耕不倦、彰显医者仁心,力挽狂澜、奋力与病魔对战;他们是战“疫”前线的逆行者,危难之时有担当。他们就是被称为“生命卫士”、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医生。
值此第四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分别对我市4家医院不同科室的8位医生进行采访,深入了解他们的从业经历、职业感悟以及那份诚挚的家国情怀。
郭朝阳,从医24载,是辽源地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血管疾病专家、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领头人。他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等多家医科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撰写的十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
1997年,郭朝阳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同年12月进入辽源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从事临床工作。2005年,他成功做了第一例经桡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009年,开始担任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郭朝阳是一位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实干家。他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挑战,在技术领域不断追求新突破。他先后在辽源市独立开展了冠脉造影检查术、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血管内超声检查术等多项领先技术研究,引进主动脉球囊反搏仪(IABP)、血气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并在几年时间里完成冠心病介入诊治3000余例。
2019年11月,一位54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从医院急诊室前往导管室的转运过程中突发室性颤动,患者到达导管室后,再次突发室性心律失常。危急时刻,郭朝阳冷静沉着,同手术人员默契协作,为患者进行心脏电除颤约30余次、心肺复苏持续进行1个半小时,最终使患者复苏成功、脱离险境。术后,当助手帮郭朝阳解开手术衣时,才发现他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液浸湿,紧紧地贴附在身上,而郭朝阳的双手和双腿也早已累得乏力麻木。
郭朝阳常对科室医生及学生说:“医者,要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为保障医疗安全不懈努力;要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为守护宝贵的生命负重前行。”
今年58岁的王洪利从医33载,是辽源地区名医、普外学科带头人、吉林大学客座教授,平均每年收治患者1530余人次、手术700余台。
王洪利每年都要组织参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上百例。他非常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和不安,经常叮嘱科室医生“急诊患者家属的心情是急躁无助的,而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依赖。我们不仅要快速进行医疗救治,也要用温情的话语安慰患者家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多年来,王洪利坚持每日查房,利用每周早会对近期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全年实现“零投诉”“零纠纷”。王洪利也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获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收到患者及家属的感谢信600余封、锦旗400余面。
今年2月18日13时,普外一科接收了一位因车祸导致腹部贯通伤的患者。患者抵达急诊室时面色苍白,腹部被铝管贯穿,腹前、后背均有外露铝管,病情危重。王洪利立即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术前准备工作、迅速制定手术方案,同时安抚患者和家属情绪。14时,王洪利率领科室医生进行剖腹探查术。虽然手术过程复杂惊险,但最终患者转危为安。患者母亲激动地握着王洪利的手说:“我就这一个孩子,是您救了他的命,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谢谢您!”
对患者家属来说,王洪利是救命恩人;对于王洪利来说,这是他的本职工作。王洪利经常说:“对于医者来说,患者大于天。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是学医,并选择了普外科。看着患者通过我们的治疗恢复健康,是让我最有获得感的事情。”
杨文海,辽源地区知名的耳鼻喉科专家,从事耳鼻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且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他始终坚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他坚持廉洁行医,以实际行动编织医患互信的纽带;他坚持技术创新,用高超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
2017年11月10日下午,医院来了一位患者,经检查后被诊断为双侧喉麻痹,双侧声带仅有一条小缝隙,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就在检查半小时后,患者即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大汗淋漓。杨文海决定立即实施气管切开术。实施这样的切开术,医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在危急时刻,必须要有所担当。在手术室同仁及麻醉师的全力配合下,杨文海指导科室另两位医生成功将患者气管切开。之后,经过系统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之后,杨文海与北京教授交流此事,北京教授表示,在当时的情况下行气管切开术是刻不容缓的,并对杨文海准确的判断力以及敢于担当的执行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身边人经常称赞杨文海是学术专家,临床经验丰富。而杨文海深知,每一台手术都是一次新的挑战。生命至上,容不得半点疏忽。
现年48岁的代洪伟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是吉林省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多年来,他认真践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使命,认真钻研学术,用心服务患者,为辽源市中医院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4年,他带领科室医生开展了辽源医疗史上首次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取得显著效果,填补了辽源地区空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残疾率和病亡率。他牵头成立的静脉溶栓团队成为辽源地区第一家列入吉林省卒中学会第一批卒中急救地图成员单位。
代洪伟从开始临床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要求自己,立志做一名让患者可亲又可敬的医生。在他的行医字典里深深印着“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几个字。在医疗技术上,代洪伟追求精益求精;在诊治过程中,他严肃认真,尽职尽责;平时与患者交谈、查房亲切自然,因为他把患者当亲人。近年来,经代洪伟及团队治愈出院的患者,平均每年都在3000多人以上。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注重学术交流研究,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一项,申报的中国卒中学会启航基金专项课题已通过审核,进入紧张的研究当中。
守护健康、甘于奉献,打造志愿服务团队。2016年10月,代洪伟牵头成立了辽源市中医院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队。几年来,他带领团队志愿者践行“坚定执着、无私奉献,守护健康、服务社会”的红手环精神,走遍了辽源市各乡(镇)、社区、养老院,开展30多次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向人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在辽河源镇和渭津镇的两次大型义诊中,每次诊治患者400多名,有针对性地给患者送去价值约20万元的药品。此外,代洪伟还带领志愿者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在送医送药的同时,还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1971年出生的陆明双是东丰县医院泌尿普外科主任、吉林省前列腺癌协作组组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思想,时刻把患者的安危和利益放在第一位,与同事们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奇迹般地转危为安。
2020年9月,陆明双接诊了一位由吉大一院转回、因病情严重多次被下病危通知、家属又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的患者。当时,病人呈失血性休克状态,经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腔已有大量出血。家属对陆明双说:“我们实在没有钱了,不求别的,只希望孩子能减少点痛苦。”陆明双对家属说:“住院费的事你们不用担心,我们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生命!”随即,开通“绿色通道”,将病人推入手术室。经过积极抢救治疗,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家属喜出望外,连连道谢。一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现在已经可以正常生活了。
热衷公益,甘于奉献。陆明双热衷于公益事业。为了让百姓增长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他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乡(镇)、敬老院,为老人们讲解疾病预防、保健、治疗方法以及家庭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医疗知识。
自2017年担任科室主任以来,无论多忙,陆明双每天坚持查房,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开展业务学习,从未间断。他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经常分派医务人员到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为了让年轻医师外出学习,他常常主动替年轻医师在一线值班。
身为医务工作者,陆明双不图名、不图利,不讲时间、不计报酬,用他的仁人之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传承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大医精神,谱写着平凡而灿烂的人生诗篇。
50岁的陈凤岐从医30年来始终工作在一线。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对医术精益求精,勇攀医学高峰。面对疫情,他冲在前面,从不畏惧,在全县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凤岐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的职业道德标准。工作中,他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从不计个人得失。他凡事为病患着想,善待弱势人群,时刻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放在第一位。时间可以改变,但“大医精诚、救死扶伤” 的信念从未改变;患者可以千差万别,但平易近人、全心奉献的原则始终如一。
曾有一位女患者在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反复发生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曾多次在东丰县医院住院治疗,每次发病都非常危重,庆幸的是每次经过精心治疗后患者都转危为安,但是却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陈凤岐因病施治,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出院后在家里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大大减少住院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家属多次以“红包”形式表示感谢,都被他谢绝了。
陈凤岐常说:“真情是爱心的体现、是对事业的执着。只有用真情才能忠诚于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怕风险,全身心救治每一个病人。医生也是‘战士’,做一个眼中有人、口中有德、心中有爱、行中有善的白衣天使,我今生无悔。”
1997年7月,医学院毕业的滕瑞洪进入东辽县人民医院,成为内科疗区的一名医生。从此,她以科室为家,视病人为亲人。工作中,她勤奋好学、认真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2018年的一个星期三中午临近下班时,滕瑞洪收治了一位头晕的中年男性患者。当时查体无任何阳性体征,血压正常。她给出意见,次日再做头颅MRI+MRA检查。就在滕瑞洪下班后的一小时左右,患者家属打来电话,语气紧张地说:“快!快!患者面色发紫、抽搐,快不行了,这、这怎么办.....”虽然前一天值夜班,又连着当日忙碌了一上午,但听到家属的“呼救”,滕瑞洪瞬间忘记了自己的疲惫,也放弃了周三下午的休息时间,立刻开车赶回医院。途中,她一边开车,一边思考:“后循环栓塞,压迫呼吸中枢,此时最佳的抢救方法是给予患者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才有可能抢救患者一命。”她第一时间安排麻醉师给患者气管插管。由于麻醉医生及时赶到给予患者气管插管,用气囊人工辅助呼吸,同时滕瑞洪安排团队人员给患者做心肺复苏,使患者逐渐恢复了正常心跳。滕瑞洪的果断研判,为患者在黄金时间内挽回了生命。
滕瑞洪说:“相爱的恋人喜欢听‘你的样子最美’,而对于医生而言,患者的病情好转、痊愈才是最好的告白。”
1981年出生的孙赫毕业于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任东辽县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孙赫年纪轻轻就成为院里的业务骨干,还是东辽县介入学科带头人。他曾多次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进修学习介入治疗技术,并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介入治疗科参加临床工作7年,对于各种体部良、恶性肿瘤及各种出血性疾病的血管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县级医院逐渐成为乡(镇)居民危重疾病初诊及分诊转运的首选单位,介入科更是处理各种危急重症、减少患者转诊率及死亡率的关键部门。2017年,东辽县人民医院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筹资金、购设备、揽人才、建科室(介入治疗科、介入导管室),拉开了东辽县人民医院介入治疗服务的序幕。而孙赫也成为院里的中坚力量——介入治疗科负责人。
4年来,孙赫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大胆开拓,成功完成了肝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胰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多囊肾经皮囊肿抽吸术介入治疗、宫颈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食管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十二指肠狭窄支架球囊扩张术、胃管状静脉栓塞术等高难度介入治疗达300余例。
2021年,孙赫带领团队又开展了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和胃左动脉栓塞术研究,为胃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血管介入技术有效止血,同时又避免了外科手术胃切除的损伤,患者很快痊愈出院,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东辽县人民医院也因此加入了中国县域医院出血中心联盟并成为理事成员单位。
孙赫常对其团队医生说:“介入科医生,就该有‘铅衣卫士’的匠心本色”。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
本版策划 咸凯慧
值此第四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分别对我市4家医院不同科室的8位医生进行采访,深入了解他们的从业经历、职业感悟以及那份诚挚的家国情怀。
医者仁心 护佑生命
“为守护生命而负重前行”
——记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郭朝阳
郭朝阳为患者做介入手术
郭朝阳,从医24载,是辽源地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血管疾病专家、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领头人。他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等多家医科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撰写的十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
1997年,郭朝阳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同年12月进入辽源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从事临床工作。2005年,他成功做了第一例经桡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009年,开始担任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郭朝阳是一位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实干家。他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挑战,在技术领域不断追求新突破。他先后在辽源市独立开展了冠脉造影检查术、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血管内超声检查术等多项领先技术研究,引进主动脉球囊反搏仪(IABP)、血气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并在几年时间里完成冠心病介入诊治3000余例。
2019年11月,一位54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从医院急诊室前往导管室的转运过程中突发室性颤动,患者到达导管室后,再次突发室性心律失常。危急时刻,郭朝阳冷静沉着,同手术人员默契协作,为患者进行心脏电除颤约30余次、心肺复苏持续进行1个半小时,最终使患者复苏成功、脱离险境。术后,当助手帮郭朝阳解开手术衣时,才发现他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液浸湿,紧紧地贴附在身上,而郭朝阳的双手和双腿也早已累得乏力麻木。
郭朝阳常对科室医生及学生说:“医者,要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为保障医疗安全不懈努力;要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为守护宝贵的生命负重前行。”
“患者大于天”
——记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洪利
王洪利给患者讲解CT检查情况
今年58岁的王洪利从医33载,是辽源地区名医、普外学科带头人、吉林大学客座教授,平均每年收治患者1530余人次、手术700余台。
王洪利每年都要组织参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上百例。他非常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和不安,经常叮嘱科室医生“急诊患者家属的心情是急躁无助的,而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依赖。我们不仅要快速进行医疗救治,也要用温情的话语安慰患者家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多年来,王洪利坚持每日查房,利用每周早会对近期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全年实现“零投诉”“零纠纷”。王洪利也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获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收到患者及家属的感谢信600余封、锦旗400余面。
今年2月18日13时,普外一科接收了一位因车祸导致腹部贯通伤的患者。患者抵达急诊室时面色苍白,腹部被铝管贯穿,腹前、后背均有外露铝管,病情危重。王洪利立即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术前准备工作、迅速制定手术方案,同时安抚患者和家属情绪。14时,王洪利率领科室医生进行剖腹探查术。虽然手术过程复杂惊险,但最终患者转危为安。患者母亲激动地握着王洪利的手说:“我就这一个孩子,是您救了他的命,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谢谢您!”
对患者家属来说,王洪利是救命恩人;对于王洪利来说,这是他的本职工作。王洪利经常说:“对于医者来说,患者大于天。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是学医,并选择了普外科。看着患者通过我们的治疗恢复健康,是让我最有获得感的事情。”
“每一台手术都是一次挑战”
——记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文海
杨文海在义诊中为群众答疑解惑
杨文海,辽源地区知名的耳鼻喉科专家,从事耳鼻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且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他始终坚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他坚持廉洁行医,以实际行动编织医患互信的纽带;他坚持技术创新,用高超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
2017年11月10日下午,医院来了一位患者,经检查后被诊断为双侧喉麻痹,双侧声带仅有一条小缝隙,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就在检查半小时后,患者即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大汗淋漓。杨文海决定立即实施气管切开术。实施这样的切开术,医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在危急时刻,必须要有所担当。在手术室同仁及麻醉师的全力配合下,杨文海指导科室另两位医生成功将患者气管切开。之后,经过系统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之后,杨文海与北京教授交流此事,北京教授表示,在当时的情况下行气管切开术是刻不容缓的,并对杨文海准确的判断力以及敢于担当的执行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身边人经常称赞杨文海是学术专家,临床经验丰富。而杨文海深知,每一台手术都是一次新的挑战。生命至上,容不得半点疏忽。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记市中医院脑疗二疗区主任、主任医师代洪伟
代洪伟向患者家属交代患者病情
现年48岁的代洪伟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是吉林省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多年来,他认真践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使命,认真钻研学术,用心服务患者,为辽源市中医院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4年,他带领科室医生开展了辽源医疗史上首次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取得显著效果,填补了辽源地区空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残疾率和病亡率。他牵头成立的静脉溶栓团队成为辽源地区第一家列入吉林省卒中学会第一批卒中急救地图成员单位。
代洪伟从开始临床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要求自己,立志做一名让患者可亲又可敬的医生。在他的行医字典里深深印着“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几个字。在医疗技术上,代洪伟追求精益求精;在诊治过程中,他严肃认真,尽职尽责;平时与患者交谈、查房亲切自然,因为他把患者当亲人。近年来,经代洪伟及团队治愈出院的患者,平均每年都在3000多人以上。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注重学术交流研究,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一项,申报的中国卒中学会启航基金专项课题已通过审核,进入紧张的研究当中。
守护健康、甘于奉献,打造志愿服务团队。2016年10月,代洪伟牵头成立了辽源市中医院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队。几年来,他带领团队志愿者践行“坚定执着、无私奉献,守护健康、服务社会”的红手环精神,走遍了辽源市各乡(镇)、社区、养老院,开展30多次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向人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在辽河源镇和渭津镇的两次大型义诊中,每次诊治患者400多名,有针对性地给患者送去价值约20万元的药品。此外,代洪伟还带领志愿者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在送医送药的同时,还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用爱践行仁者初心”
——记东丰县医院泌尿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陆明双
陆明双为患者做检查
1971年出生的陆明双是东丰县医院泌尿普外科主任、吉林省前列腺癌协作组组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思想,时刻把患者的安危和利益放在第一位,与同事们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奇迹般地转危为安。
2020年9月,陆明双接诊了一位由吉大一院转回、因病情严重多次被下病危通知、家属又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的患者。当时,病人呈失血性休克状态,经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腔已有大量出血。家属对陆明双说:“我们实在没有钱了,不求别的,只希望孩子能减少点痛苦。”陆明双对家属说:“住院费的事你们不用担心,我们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生命!”随即,开通“绿色通道”,将病人推入手术室。经过积极抢救治疗,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家属喜出望外,连连道谢。一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现在已经可以正常生活了。
热衷公益,甘于奉献。陆明双热衷于公益事业。为了让百姓增长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他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乡(镇)、敬老院,为老人们讲解疾病预防、保健、治疗方法以及家庭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医疗知识。
自2017年担任科室主任以来,无论多忙,陆明双每天坚持查房,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开展业务学习,从未间断。他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经常分派医务人员到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为了让年轻医师外出学习,他常常主动替年轻医师在一线值班。
身为医务工作者,陆明双不图名、不图利,不讲时间、不计报酬,用他的仁人之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传承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大医精神,谱写着平凡而灿烂的人生诗篇。
“医者亦是‘战士’”
——记东丰县医院消化肾病科主任、主治医师陈凤岐
陈凤岐认真查房
50岁的陈凤岐从医30年来始终工作在一线。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对医术精益求精,勇攀医学高峰。面对疫情,他冲在前面,从不畏惧,在全县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凤岐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的职业道德标准。工作中,他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从不计个人得失。他凡事为病患着想,善待弱势人群,时刻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放在第一位。时间可以改变,但“大医精诚、救死扶伤” 的信念从未改变;患者可以千差万别,但平易近人、全心奉献的原则始终如一。
曾有一位女患者在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反复发生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曾多次在东丰县医院住院治疗,每次发病都非常危重,庆幸的是每次经过精心治疗后患者都转危为安,但是却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陈凤岐因病施治,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出院后在家里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大大减少住院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家属多次以“红包”形式表示感谢,都被他谢绝了。
陈凤岐常说:“真情是爱心的体现、是对事业的执着。只有用真情才能忠诚于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怕风险,全身心救治每一个病人。医生也是‘战士’,做一个眼中有人、口中有德、心中有爱、行中有善的白衣天使,我今生无悔。”
“从‘医’而终 ‘内’外兼修”
——记东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滕瑞洪
滕瑞洪仔细研判患者CT片
1997年7月,医学院毕业的滕瑞洪进入东辽县人民医院,成为内科疗区的一名医生。从此,她以科室为家,视病人为亲人。工作中,她勤奋好学、认真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2018年的一个星期三中午临近下班时,滕瑞洪收治了一位头晕的中年男性患者。当时查体无任何阳性体征,血压正常。她给出意见,次日再做头颅MRI+MRA检查。就在滕瑞洪下班后的一小时左右,患者家属打来电话,语气紧张地说:“快!快!患者面色发紫、抽搐,快不行了,这、这怎么办.....”虽然前一天值夜班,又连着当日忙碌了一上午,但听到家属的“呼救”,滕瑞洪瞬间忘记了自己的疲惫,也放弃了周三下午的休息时间,立刻开车赶回医院。途中,她一边开车,一边思考:“后循环栓塞,压迫呼吸中枢,此时最佳的抢救方法是给予患者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才有可能抢救患者一命。”她第一时间安排麻醉师给患者气管插管。由于麻醉医生及时赶到给予患者气管插管,用气囊人工辅助呼吸,同时滕瑞洪安排团队人员给患者做心肺复苏,使患者逐渐恢复了正常心跳。滕瑞洪的果断研判,为患者在黄金时间内挽回了生命。
滕瑞洪说:“相爱的恋人喜欢听‘你的样子最美’,而对于医生而言,患者的病情好转、痊愈才是最好的告白。”
“要有‘铅衣卫士’的匠心本色”
——记东辽县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孙赫
孙赫向患者家属交代患者每日用药剂量
1981年出生的孙赫毕业于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任东辽县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孙赫年纪轻轻就成为院里的业务骨干,还是东辽县介入学科带头人。他曾多次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进修学习介入治疗技术,并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介入治疗科参加临床工作7年,对于各种体部良、恶性肿瘤及各种出血性疾病的血管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县级医院逐渐成为乡(镇)居民危重疾病初诊及分诊转运的首选单位,介入科更是处理各种危急重症、减少患者转诊率及死亡率的关键部门。2017年,东辽县人民医院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筹资金、购设备、揽人才、建科室(介入治疗科、介入导管室),拉开了东辽县人民医院介入治疗服务的序幕。而孙赫也成为院里的中坚力量——介入治疗科负责人。
4年来,孙赫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大胆开拓,成功完成了肝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胰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多囊肾经皮囊肿抽吸术介入治疗、宫颈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食管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十二指肠狭窄支架球囊扩张术、胃管状静脉栓塞术等高难度介入治疗达300余例。
2021年,孙赫带领团队又开展了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和胃左动脉栓塞术研究,为胃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血管介入技术有效止血,同时又避免了外科手术胃切除的损伤,患者很快痊愈出院,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东辽县人民医院也因此加入了中国县域医院出血中心联盟并成为理事成员单位。
孙赫常对其团队医生说:“介入科医生,就该有‘铅衣卫士’的匠心本色”。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