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区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五项工程”  唤醒“美丽资源”  激活“美丽经济”
龙山区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龙山区寿山镇永治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王彦雨 摄


    本报讯(记者 徐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龙山区围绕“村美、民富、乡强”目标,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乡村旅游为着力点,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分类推进”,因地施策、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动,重点实施“五项工程”、唤醒“美丽资源”、激活“美丽经济”,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区级领导联系包保、部门上下联动、督查考核、投入保障和舆论引导“五项机制”,打响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10个,占比34%,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占比达到97%,位列全市第一。
    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把打造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工程,将人居环境整治贯穿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在乡村旅游整体规划设计上,龙山区紧紧围绕建设城市生态保障区、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区、城市功能延展区和城市居民休闲区“四区”建设目标,突出“三个主题”,打造“三条线路”。其中,重点打造永治村与龙泉湖山庄、大良村与顾大山庄等休闲农业与乡村度假主题旅游区;永治村民俗博物馆、自行车五彩赛道、登山木栈道、銮驾山健身步道、特色党建文化园等文化体验研学主题旅游区;康养小镇、红旗小镇等特色休闲旅游小镇。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7万人次,营业收入270多万元。
    坚持政府引导,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础设施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基础性保障。龙山区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旅游“开门迎客”。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4.41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三百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3.9万亩,造林1.66万亩,对东辽河干流及10条一级支流全部进行绿化,流域内240条村沟明渠全部完成治理。围绕强化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城乡饮水安全一体化提升工程,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整治,实施寿山新区、工农乡汽贸园区污水干管工程和寿山镇雨污分离排水工程。围绕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完成自行车体验赛道、龙泉湖登山木栈道建设,建成农家书屋29个、文化广场29个、旅游公厕31个,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坚持群众参与,实施“共建共治共享工程”。围绕共建,建立积分银行,定期组织开展“干净人家”“美丽庭院”评比,通过“评比积分—物品兑换”模式,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性,潜移默化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创建“3A”村8个,“2A”村21个,干净人家3510个、美丽庭院2588个。围绕共治,广泛推行富有乡土特色和创新基因的乡贤文化,带动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淳朴民风。大力整顿无事宴,摒弃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近三年来,有效制止无事宴200余次,为村民减少礼金负担700余万元。围绕共享,制定完善《乡镇(村)综治中心工作制度》《农村网格员工作制度》等制度,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向农村延伸。
    坚持分类推进,实施“生态底色打造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累计投入约7607万元,重点实施“五个一批”建设工程,推进乡村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景观化”。
    下一步,龙山区将狠抓环境改善、狠抓措施落实、狠抓作风转变,全面加快“四区”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底色十足、农村风貌表里如一,乡村旅游全域推进、亮点纷呈,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龙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