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我省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
看近处,草色青青,绿得浓郁,水光盈盈,亮得耀眼;看远处,光伏发电板绵延不绝,一望无际,白色的大风车高高耸立,缓缓转动着“手臂”。
这里是白城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镇赉项目区。昔日八百里瀚海,如今“风”“光”无限。
以“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扩大“吉电南送”,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这是我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生态强省这盘大棋的关键落子。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新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并着力推动向纵深发展,2021年上半年吉林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一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吉林答卷,正在白山松水间奋力书写。
“一主、六双”的加快构建,推动经济运行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
初春三月,乍暖还寒,但寒冷并未阻碍吉林的发展热潮。
今年3月25日,一声号令,千帆竞发。吉林省“推进‘一主、六双’,加快项目建设”行动启动暨全省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这一天隆重举行。当天全省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843个。
转方式、夯基础、调结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空间布局,吉林正努力从传统产业“一柱擎天”,向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多业支撑结构转变。
以长春经济圈作为引领,构建工业、医药产业“双走廊”,打造东部、西部“双开放带”,疏通南北向、东西向“双通道”……“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中,新兴产业集群轮廓初现,拉动强劲。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89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22个,增长13.2%,沈阳至白河高铁、长春地铁6号线、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复工建设。
炎热的7月,在长春新区金赛国际医药产业园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设者们穿梭在工地上。这个占地20万平方米的项目,计划于2024年投产。
对长春新区来说,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到2025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大批项目正密集开工。
开局关系全局,起跑决定后势。
“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加快构建,推动我省经济运行成效凸显。今年上半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达6083.46亿元,同比增长10.7%。
10.7%的背后,是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新兴动能的加快成长和质量效益的不断提升。
有上半年数字为证——
一汽集团实现销售196.4万辆,同比增长20.4%;营业收入3992.6亿元,同比增长28.2%;利润248.2亿元,同比增长25.3%;
全省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7.0%,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3.8%,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2.5个百分点;
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53.3%,其中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0%;
1至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3.2亿元,同比增长36.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56%,比上年同期提高0.27个百分点;
我省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上半年分别增长22.1%、20%、12.2%。
“一主、六双”的细化实施,擘画抢抓发展机遇的“投资地图”
光刻、薄膜、刻蚀、注入、减薄、测试、镜检……在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证了6英寸吉林“芯”现代化的生产过程。
“我们的8英寸功率器件芯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订单都排到明年啦!”提起公司的拳头产品,研发总监杨寿国自信满满。
目前,华微电子拥有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多条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及IC芯片生产线,芯片加工能力为每年500万片,封装资源每年24亿只,模块每年1800万块。
技术储备深厚、技术工人稳定、配套企业集聚,华微电子的发展,是电子产业集群化的缩影。吉林奥莱德高性能有机材料、长春希达LED、一汽新能源汽车……这些企业地域接近,产业互补,抱团发展。
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吉林队”名气很大,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隆起,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等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向全国。产业集群目前已拥有金赛药业、白山施慧达、通化东宝等15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以金赛药业为例,企业的重组人生长激素占据国内六成份额。
轨道客车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卫星及应用这几个产业集群,孕育出了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碳纤维原丝、“吉林一号”卫星等产品,有力拉动增长。
资金、人才、技术不会凭空汇聚。新产业集群背后,是老工业基地摆脱“一柱擎天”的努力,是规划发展空间、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引才氛围的切实举措。
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市场主体跨过山海关来吉林投资兴业。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11.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12.8%。在长春西部,不到一年的时间,年产1400余万条轮胎的吉林玲珑轮胎项目的厂房就已粗具规模。这个投资近50亿元的项目,从接洽到落位,只用了112天。
战果斐然缘于战略精准。我省细化实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目的就是让集群产业形成“廊”“线”,让相关功能形成“道”“带”,让资源开发形成“基地”,让主要区域“协同”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体现了城市演进和产业成长规律,为吉林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了定位——
以“一主”为引领,核心带动,中心辐射,打造领跑全省“新引擎”;我们以“双廊”为载体,谋局落子,再造优势,激发创新驱动“新动能”;以“双带”为依托,对接战略,北拓东联,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以“双线”为纽带,东西互济、文旅互补,培育全域旅游“新名片”;以“双通道”为路径,内联外扩,通江达海,疏通向海借力“新门户”;以“双基地”为支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创新技术“新高地”;以“双协同”为方向,一体发展、同城共融,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发展新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路径。
这是吉林抢抓发展机遇的“投资地图”。
“一主、六双”的纵深推进,为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培育强劲动能
对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吉林来说,自然生态既是“家底”,也是“责任”。
铢积寸累,久久为功。如今的吉林,“颜值”不断提升,“气质”越来越好。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态画面,已然绘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面推动生态强省建设,是对标对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彰显吉林担当、展现吉林作为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夏日午后,白城市通榆县。在华能良井子风电场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正忙着对风机基础承台进行混凝土浇筑;在500MW风电场项目建设现场,各类机器轰鸣作响,工人师傅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大家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开启项目建设“加速度”。二者作为白城市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当地新能源发展再添“一把火”,亦可强力助推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建设。
自然资源禀赋,是吉林省固有的优势之一,尤其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潜力较大。创新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整合东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资源,建设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扩大“吉电南送”,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这是我省创新发展理念、培育强劲动能的重大举措。
盛夏时节,松嫩平原碧空澄澈、水清河畅,绿色成为查干湖的主色调。正值项目建设黄金期,查干湖生态小镇建设现场的各个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据介绍,建设该项目主要目的是承载查干湖生态旅游附属功能,将“吃住行购娱”等功能远离景区10公里以外,减少旅游业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守护好查干湖的绿水青山,厚植生态底色。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以生态理念谋篇布局,让绿水青山“生金长银”,我省正在用生态资源实实在在地创造绿色GDP。
今年“五一”小长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省生态旅游景区纷纷开门纳客,龙湾探秘之旅、湖光草原之旅、长白温泉·体验之旅……334个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亲近自然、享受生活。全省共接待游客794.77万人次,较历史最好年份2019年同期增长16.34%。
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雪季,尽管受疫情影响,我省接待游客量仍连续超过200万人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吉林亮丽的名片,白山松水间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吉林的金字招牌。
从长白山天池到向海之滨,从松江雾凇到查干湖鱼趣,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上演着天蓝水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故事。未来,这里,将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谱写大美吉林的新篇章。
面向未来,谋划在前。站在历史新起点,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新思路凝聚发展新动能,坚决扛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紧紧抓住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力抓好“十四五”规划实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在不久的将来将呈现在白山松水间。
(转自《吉林日报》)
奋力谱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吉林日报》记者 赵广欣 杨悦
看近处,草色青青,绿得浓郁,水光盈盈,亮得耀眼;看远处,光伏发电板绵延不绝,一望无际,白色的大风车高高耸立,缓缓转动着“手臂”。
这里是白城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镇赉项目区。昔日八百里瀚海,如今“风”“光”无限。
以“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扩大“吉电南送”,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这是我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生态强省这盘大棋的关键落子。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新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并着力推动向纵深发展,2021年上半年吉林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一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吉林答卷,正在白山松水间奋力书写。
“一主、六双”的加快构建,推动经济运行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
初春三月,乍暖还寒,但寒冷并未阻碍吉林的发展热潮。
今年3月25日,一声号令,千帆竞发。吉林省“推进‘一主、六双’,加快项目建设”行动启动暨全省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这一天隆重举行。当天全省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843个。
转方式、夯基础、调结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空间布局,吉林正努力从传统产业“一柱擎天”,向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多业支撑结构转变。
以长春经济圈作为引领,构建工业、医药产业“双走廊”,打造东部、西部“双开放带”,疏通南北向、东西向“双通道”……“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中,新兴产业集群轮廓初现,拉动强劲。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89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22个,增长13.2%,沈阳至白河高铁、长春地铁6号线、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复工建设。
炎热的7月,在长春新区金赛国际医药产业园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设者们穿梭在工地上。这个占地20万平方米的项目,计划于2024年投产。
对长春新区来说,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到2025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大批项目正密集开工。
开局关系全局,起跑决定后势。
“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加快构建,推动我省经济运行成效凸显。今年上半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达6083.46亿元,同比增长10.7%。
10.7%的背后,是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新兴动能的加快成长和质量效益的不断提升。
有上半年数字为证——
一汽集团实现销售196.4万辆,同比增长20.4%;营业收入3992.6亿元,同比增长28.2%;利润248.2亿元,同比增长25.3%;
全省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7.0%,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3.8%,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2.5个百分点;
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53.3%,其中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0%;
1至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3.2亿元,同比增长36.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56%,比上年同期提高0.27个百分点;
我省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上半年分别增长22.1%、20%、12.2%。
“一主、六双”的细化实施,擘画抢抓发展机遇的“投资地图”
光刻、薄膜、刻蚀、注入、减薄、测试、镜检……在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证了6英寸吉林“芯”现代化的生产过程。
“我们的8英寸功率器件芯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订单都排到明年啦!”提起公司的拳头产品,研发总监杨寿国自信满满。
目前,华微电子拥有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多条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及IC芯片生产线,芯片加工能力为每年500万片,封装资源每年24亿只,模块每年1800万块。
技术储备深厚、技术工人稳定、配套企业集聚,华微电子的发展,是电子产业集群化的缩影。吉林奥莱德高性能有机材料、长春希达LED、一汽新能源汽车……这些企业地域接近,产业互补,抱团发展。
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吉林队”名气很大,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隆起,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等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向全国。产业集群目前已拥有金赛药业、白山施慧达、通化东宝等15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以金赛药业为例,企业的重组人生长激素占据国内六成份额。
轨道客车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卫星及应用这几个产业集群,孕育出了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碳纤维原丝、“吉林一号”卫星等产品,有力拉动增长。
资金、人才、技术不会凭空汇聚。新产业集群背后,是老工业基地摆脱“一柱擎天”的努力,是规划发展空间、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引才氛围的切实举措。
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市场主体跨过山海关来吉林投资兴业。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11.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12.8%。在长春西部,不到一年的时间,年产1400余万条轮胎的吉林玲珑轮胎项目的厂房就已粗具规模。这个投资近50亿元的项目,从接洽到落位,只用了112天。
战果斐然缘于战略精准。我省细化实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目的就是让集群产业形成“廊”“线”,让相关功能形成“道”“带”,让资源开发形成“基地”,让主要区域“协同”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体现了城市演进和产业成长规律,为吉林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了定位——
以“一主”为引领,核心带动,中心辐射,打造领跑全省“新引擎”;我们以“双廊”为载体,谋局落子,再造优势,激发创新驱动“新动能”;以“双带”为依托,对接战略,北拓东联,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以“双线”为纽带,东西互济、文旅互补,培育全域旅游“新名片”;以“双通道”为路径,内联外扩,通江达海,疏通向海借力“新门户”;以“双基地”为支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创新技术“新高地”;以“双协同”为方向,一体发展、同城共融,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发展新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路径。
这是吉林抢抓发展机遇的“投资地图”。
“一主、六双”的纵深推进,为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培育强劲动能
对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吉林来说,自然生态既是“家底”,也是“责任”。
铢积寸累,久久为功。如今的吉林,“颜值”不断提升,“气质”越来越好。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态画面,已然绘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面推动生态强省建设,是对标对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彰显吉林担当、展现吉林作为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夏日午后,白城市通榆县。在华能良井子风电场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正忙着对风机基础承台进行混凝土浇筑;在500MW风电场项目建设现场,各类机器轰鸣作响,工人师傅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大家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开启项目建设“加速度”。二者作为白城市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当地新能源发展再添“一把火”,亦可强力助推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建设。
自然资源禀赋,是吉林省固有的优势之一,尤其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潜力较大。创新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整合东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资源,建设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扩大“吉电南送”,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这是我省创新发展理念、培育强劲动能的重大举措。
盛夏时节,松嫩平原碧空澄澈、水清河畅,绿色成为查干湖的主色调。正值项目建设黄金期,查干湖生态小镇建设现场的各个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据介绍,建设该项目主要目的是承载查干湖生态旅游附属功能,将“吃住行购娱”等功能远离景区10公里以外,减少旅游业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守护好查干湖的绿水青山,厚植生态底色。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以生态理念谋篇布局,让绿水青山“生金长银”,我省正在用生态资源实实在在地创造绿色GDP。
今年“五一”小长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省生态旅游景区纷纷开门纳客,龙湾探秘之旅、湖光草原之旅、长白温泉·体验之旅……334个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亲近自然、享受生活。全省共接待游客794.77万人次,较历史最好年份2019年同期增长16.34%。
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雪季,尽管受疫情影响,我省接待游客量仍连续超过200万人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吉林亮丽的名片,白山松水间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吉林的金字招牌。
从长白山天池到向海之滨,从松江雾凇到查干湖鱼趣,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上演着天蓝水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故事。未来,这里,将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谱写大美吉林的新篇章。
面向未来,谋划在前。站在历史新起点,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新思路凝聚发展新动能,坚决扛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紧紧抓住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力抓好“十四五”规划实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在不久的将来将呈现在白山松水间。
(转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