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 悠悠乡愁情

青山绿水间  悠悠乡愁情
本报记者 李及肃 摄影报道


永治村的大樱桃晶莹饱满

永治村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城里的旗袍爱好者来此拍摄走秀视频

3A级景区龙泉湖山庄

永治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林果基地


    “这几年,我们永治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啦,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7月19日,去永治村采访的路上,同行的龙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韩磊说起永治村的变化赞不绝口、娓娓道来。“为了改变永治村的面貌,村支书蒋卫阳真是豁出去了,自掏腰包97万元,无偿给村里建文化广场和室内活动室。还先后垫付了近2000万元,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上项目等资金难题……”
    “永治村到了。”顺着韩磊手指的方向,从秀美、大气的“永治村旅游度假区”牌匾望去,蓝天白云间,满目青翠,村路两侧的金叶榆在微风中柳腰曼舞。韩磊介绍说,永治村利用距市区12公里的区位优势,多年种植果树的产业基础和山水相依的自然资源,将产业发展定位在发展“近郊游”这个乡村旅游产业上。蒋卫阳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修路建墙、拆违退线、改水改厕,常态化开展“六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修建绿地徒步木栈道3公里、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道9公里,全域道路绿化亮化实现全覆盖。
    走进三组村民张景龙、侯启荣夫妇家的院子,红砖铺地的庭院,老两口儿收拾得一尘不染,阳台和院角处的月季花、灯笼花竞相开放。侯启荣一边给花浇水,一边同记者拉家常:“前几年,俺家可不是现在的样子,院子洼,一下雨屋里屋外全是泥。自己家有十垧来地,忙完地里的活,还要外出打工。虽然一天到晚不得闲,可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哪有心思搞环境卫生。自从蒋卫阳回到村里主事,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村民的土地,俺家四口人从地里解放出来,老头子到村上的合作社打工,一年能挣两万多元,两个儿子在城里打工刮大白,一年下来不少挣,都在城里买楼了。俺现在每天哼着小曲、唱着歌将屋里院外清扫得干干净净。”她指着院子里的苞米楼子说:“我和老伴儿商量过了,等雨季一过,就把它拆了,建一个休闲凉亭景观。到那时,俺家就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美丽庭院·干净人家’。”
    走出侯启荣的家,漫步在村路上,小花园、小花海、小景观随处可见。这时,一阵欢歌笑语从不远处的一户农家院子里传出,高高的“品味人生”招牌在空中飞舞。原来,这是一家“农家乐”,好客的主人王桂香将记者一行迎进院。转身进厨房择菜、洗菜忙个不停。王桂香告诉记者,头几年在外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还要起早贪黑。现在村里发展乡村游,她在自家办“农家乐”,哪个月都能挣个万八千的。说这话时,王桂香一脸笑意,指着厨房里冰箱、冰柜、铁锅大灶台,王桂香自豪地说:“咱这条件,一点都不比城里差。”“我围着灶台转了大半辈子,从没这样舒心过。用现在的流行词说,叫获得感。”插话的是王桂香73岁的老母亲何维洁。“用柴火炖的豆角、鸡、鱼老受欢迎了,我包的玻璃叶饼、苏耗子、粘豆包是桌桌必点的特色,咱家的青菜都是房前屋后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的纯绿色蔬菜。”说话间,满屋、满院子早已弥漫着浓浓的饭香。
    永治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金顺介绍,永治村“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率达到90%以上。村集体带头成立了果树种植、果蔬采摘等7个合作社,依托“三百工程”实施栽植果树4000亩,培育了以观光采摘为主题的各类特色种植基地17个,打造了以3A级景区龙泉湖山庄为中心的景点和本土“农家乐”,形成了特色产业与优美环境相依、绿水青山与和谐乡风相融的欣欣向荣景象,吸引了大量城里人来村里采摘游玩。今年,仅“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上万人。永治村会计车长久告诉记者,五年来,永治村的环境美了,村里富了,乡亲们腰包鼓了。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其中,村民在村内的工资性收入每户达到1.5万元,而5年前,永治村村民收入仅为3000元。永治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村”、吉林省“最美村屯”、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A标准示范村”,入选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小小山村,如何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能留住诗意乡愁?漫步在永治村的村畔田间,或许你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