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长宝开着轿车去打工
本报讯(记者 李善华 陈兴权)4月10日,行进在打工路上的吕长宝,一边悠闲地欣赏着窗外的春天美景,一边听着车里的评书广播,心情如同自驾游者一般轻松、惬意。
作为早期进城发展的打工仔,吕长宝实现了青年时的梦想,成为了有车一族。
今年44岁的吕长宝,居住在东辽县渭津镇小良村2组。20年前,背负8000元外债的吕长宝凭着自己的瓦匠手艺,开始在辽源室内装修市场上打短工。
小良村距辽源15公里,当时吕长宝每天至少要骑自行车走30多公里的往返路程。一次,半夜回家的吕长宝突遭大雨,雨水不仅打湿了衣服,还把黄土铺就的乡路变成了泥潭。在骑不动、推不走自行车的困境中,吕长宝最终筋疲力尽,无奈地将自行车扔在了半路……
风雨交加的打工历程,不但没有阻止吕长宝进城的信念,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在多年的“零打碎敲”中,吕长宝的施工质量逐渐赢得了客户的口碑。随着诚信的积累、客户们的相互推介,吕长宝的工作场所不断从辽源市区切换到周边城镇。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使到手的信息变成财富,吕长宝卖掉了伴随自己5年的自行车,开始在交通工具上“更新换代”。
“我买过摩托车,买过助残三轮车,2013年买了小轿车。”
交通工具的“逐次升级”,使吕长宝如虎添翼。
“有车了,打工半径也拉长了。远至省城,近到周边市县,只要听说有用工的,我都要开车去看一下,哪怕只是一个电话,我也去。”
在阳光新城5号楼许女士家中,吕长宝正细心地粘着瓷砖。他说,今天开车过来不到30分钟,若是骑自行车至少一个半小时。
作为早期进城发展的打工仔,吕长宝实现了青年时的梦想,成为了有车一族。
今年44岁的吕长宝,居住在东辽县渭津镇小良村2组。20年前,背负8000元外债的吕长宝凭着自己的瓦匠手艺,开始在辽源室内装修市场上打短工。
小良村距辽源15公里,当时吕长宝每天至少要骑自行车走30多公里的往返路程。一次,半夜回家的吕长宝突遭大雨,雨水不仅打湿了衣服,还把黄土铺就的乡路变成了泥潭。在骑不动、推不走自行车的困境中,吕长宝最终筋疲力尽,无奈地将自行车扔在了半路……
风雨交加的打工历程,不但没有阻止吕长宝进城的信念,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在多年的“零打碎敲”中,吕长宝的施工质量逐渐赢得了客户的口碑。随着诚信的积累、客户们的相互推介,吕长宝的工作场所不断从辽源市区切换到周边城镇。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使到手的信息变成财富,吕长宝卖掉了伴随自己5年的自行车,开始在交通工具上“更新换代”。
“我买过摩托车,买过助残三轮车,2013年买了小轿车。”
交通工具的“逐次升级”,使吕长宝如虎添翼。
“有车了,打工半径也拉长了。远至省城,近到周边市县,只要听说有用工的,我都要开车去看一下,哪怕只是一个电话,我也去。”
在阳光新城5号楼许女士家中,吕长宝正细心地粘着瓷砖。他说,今天开车过来不到30分钟,若是骑自行车至少一个半小时。
如今,吕长宝通过打工已改变了昔日的窘困生活,并在辽源市内购买了商品房。他说,虽然有车了,去哪不愁,但我应离市场更近一些。